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编辑

汉语成语

宁为碎,不为瓦全(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宁愿做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外文名:Bettertodieinglorythanliveindishonour

拼音:nìngwéiyùsuì,bùwéiwǎquán

近义:宁死不、坚贞不屈

反义词:奴颜婢膝、奴颜媚骨、苟且偷生等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

成文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语法结构:复句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出处

编辑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唐·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句中的“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后来演化为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故事

编辑

成语漫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漫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随后自己登基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他又杀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

有一年,出现了日食的现象,高洋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心里很害怕。原来,在古时候,人们对一些比较异常的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发生了日食、地震之类的事情,人们就会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会采取一些措施去挽救。于是,高洋就去问一位亲信。

因为高洋的皇位是从东魏元善见手上抢来的,所以高洋一直就没有安心过,他害怕别人又从自己手上把皇位夺走。他问那位亲信:“以前王莽夺取了汉朝天下,为什么后来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

那位亲信知高洋的心思,就说:“这是因为王莽夺取了朝的天下以后,没有把刘氏宗室杀光。要是他当时把刘氏宗室斩尽杀绝了,后面就没有刘秀了。”于是,高洋就把元氏宗室近亲四十多家、七百多口全部杀死了。

消息传出来以后,剩下的元氏远房宗族都非常害怕,他们立刻聚集在一起商量自救的办法。有个叫元景安的县想了个主意,他说:“我们现在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就不能再姓元了。我们应该求皇上,让他赐我们改姓高。”

元景安有个堂兄,名叫元景皓,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坚决反对改姓,他说:“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保住性命,就抛弃自己的姓而改姓别人的姓呢?这不是连祖宗都不要了吗?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够为了保全自身而去做瓦器!我宁愿保持气节而死,也绝不愿意为了活命而忍受改姓的屈辱!”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但高洋也于三个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成语寓意

编辑

玉虽硬度不算太高,但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宁折断而不弯曲,显坚贞不屈的勇敢精神;瓦用泥土捏制,可随意,显趋炎附势的懦弱心态,两相比较形成鲜明对比。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孟子曰:“舍生取义。”大丈夫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假若为了生存而抛弃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那么这样一个人是不可能会得到尊重的,因此无时无刻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格,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成语运用

编辑

成文用法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不愿苟全性命。多用来示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清·吴楚材、吴调候等编选《古文观止·袁宏道(徐文长传)》:“深入寸余,竟不得死。”清·吴楚材等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伤可痛!”

近代·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本编辑人兼发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现代·曾秀苍《山鸣谷应》:“你要欺人太甚,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你们这两个痞子决一死战!”

成语辨析

编辑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

都表示宁可死也不偷生的意思。常可换用。区别在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示“宁可为正义事业牺牲”“宁死不屈”表示“宁可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示“决不屈辱偷生”,“宁死不屈”表示“决不向敌人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比喻性的,“宁死不屈”为直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