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 编辑

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广播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方式安排和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播电视节目

外文名:Radioandtelevisionprogram

: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简介

编辑

配音员、主持人口语传播在特殊语境中进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际传播语境。节目主持人虽然拥有较多的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语境,但还是要兼顾不在演播现场的广大受众,况且很多时候,甚至直播状态下也没有可直接交流的对象。显然,这种节目制作或传播的特殊语境,存在着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虚拟语境和现实语境、单一语境和复合语境的转换与交叉。不了解其中的差异,不掌握应有的心理技巧和状态换,就可能出现语言对象感的漂移或错位,而口语传播本应具有的鲜活的交流感有可能荡然无存,变成了开机关枪似的“背,变成了小声嘀咕的“自说自话”,或夸造作的“单口台词”。因此配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调整语言状态和表达方式的技巧。

口头语言交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量存在,有公务性的,有私人性的;有正式场合的,有随意时空的;有面对面的,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有简短的寒暄,有认真的长谈;有面向个人的,有面向大众的;等,不一而足。心理学的研究把口头言语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形式,“通常把聊天、座谈、辩质疑情况下的言语活动称为对话言语”,“把报告、讲演、讲课等比较长时间的独自的言语活动称之为独白言语”,并认为“对话言语是被对话积极支持着的言语,每一个参加对话的人都以对方的质疑、反驳、回答、补充为刺激”,“会话言语在心理活动上是言语的最简单的形式”;同时认为独自言语的“支持物只是自己说话的主题和自己吐露的词句。独白的言语没有交谈者的支持,它比有对方支持的对话言语,在心理上要复杂得多”。

从语言交流的角度来认识这两种言语方式的分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言语过程的交流是双向还是单向。大凡属于对话的,其交流都是互动的,有来有往的,是双向交流;凡是归类为独白的,言语过程中一般没有语言的往来,没有来自交流对象实时的刺激和反馈,是以谈话人为主的单向交流。

至于心理学关于“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心理过程的简单或复杂的议论,主要是针对言语过程中有无语言的“刺激’’而言,如果深入到谈话内容、谈话质量的层面,面临的变数就比较多了,当然也就不能草率地对这两种言语形式的“简单”或“复杂”一概而论。显然,某些公务性对话,如艰难的谈判、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其心理过程的复杂恐怕不亚于准备充分的一堂课、一场报告的独白。

语境

编辑

说到语境,简而言之,指人们运用语言的环境。广播电视传播的语境,既有与日常交流语境明显区别乃至完全不同之处,也有与日常交流语境相通之处,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虚拟语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语境是一个特殊语境。其与日常谈话语境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许多时候传播者面前没有交流实体,传播对象并不在眼前,一句话,广播电视节目语境经常处于虚拟语境当中。在日常的口头言语交际中,无论“独白”还是“对话”,语言交流的双方就在现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语境。拿人际交流来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最普遍的方式,交流的双方互为发话人和听话人,不仅有表情、动作参与其中,更有及时的反馈做谈话的催化剂,即便是不见面的电话联系或书信联系,那问答之间的双向交流心态、情态、语态(语言形态)确实存在着。而组织传播中的“独自”,一方面常会有参与者的插话;另一方面,哪怕是主讲人的“一言堂”,但听话人的神情、动作乃至会场、课堂的纪律、气氛都会给主讲者以明确的反馈,主讲人完全可以根据现场观察到的反馈及时做出调节,比如调节讲话内容的深浅、话量的增减、语速的快、音调的低、音量的大小,等等。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有许多面对头、面对话筒的“独自”,他们语言交流的对方——受众并不在面前;记者在报现场的述评,其话语指向也并非现场的人,而是收音机、电视机前的听、观众。虽然这些语言活动都可归为“独白”式,但是细究起来,广播电视节目中独白式言语与日常种种独白式言语不尽相同,这中间的语言心理更为复杂。虚拟语境中的“独白”还不像讲课、作报告的“独白”,后者面前有听课、听报告的传播对象,如前所述,后者能够得到反馈,从而使“独白”顺利、有效地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虚拟语境中的独白虽然也能够顺利进行,但却未必是“有效”的。如果缺乏实际的经验,没有交流对象的虚拟语境必然会给人带来一种语言心理上的“陌生感”,因为不适应这种生活中少有的特殊语境,就会发生语言指向的模糊和语言目的的失落,最终失去了有声语言中那种“交流性”很强的活力,而陷人人尴尬的“背词”、“念稿”的窘境。

2.现实语境

传播学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分为四类: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除了自我传播有时是外部言语的自言自语,有时是思考之类的内部言语之外,人们的有声语言活动在各类传播中都占有“主角”的位置,人们通过口头言语交流信息是最快捷、最方便、最易被接受、被理解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大众传播中的广播电视又把有声语言的传播发展到了极至,人们最生动活泼、最具直接可感性的有声语言借助电子传播技术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的人群当中。不过应当承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传播基本上都只是“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当会大踏步地向前进时,思想解放,经济腾飞,科技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持人节目这种传播形式出现后,受众不仅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与主持人面对面交流,而且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电话、短信E_mail直接与主持人交流。这种在大众传播中渗入的“人际性”的双向交流,使大众传播更增添了传播的魅力和优势。

如果说以往播音员的语言传播主要是虚拟语境中的“独白”,那么,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深入,节目形态日益丰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活动方式来越多,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现实语境大为增多,大凡有交流对象的语言过程如采访谈话、专访节目、谈话节目、综艺晚会节目、游戏娱乐节目、益智节目等,就属于现实语境。

3.复合语境

从总体上看,节目制作和播出语境是个复合语境。播音员、主持人面对话筒、镜头向虚拟对象进行传播,是电子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形态。

在专访节目、谈话节目、开通热线、各类有现场观众的节目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谈话大多是面对面现实语境中实实在在的交流,虽然电台主持人看不到打进热线的听众,但交流对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交流过程是地道的双向交流、互动传播。这些语言活动都属于“对话”,是有问有答的直接交流,不过与生活中的对话不同,这些对话同时也是说给受众听的,也就是说,在节目的现实语境的实际交流中,包含着对收音机前、电视机前的虚拟听、观众的“拟态交流”。

在综艺娱乐类节目里,主持人的语言有面对现场观众群体的,有面对现场个体的,有面对摄像机直接说给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指向不时转换,而且既有“拟态交流”,又有实际的交流,是多种交流类型的复合及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