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95年米兰·昆德拉创作中篇小说

》是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5

该小说讲述了三个故事:1.作者和妻子薇拉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嚣,开车去一家由旧城堡改造成的酒店住上一宿。作深夜仍在继续创作,而小说中的人物竟离奇地出现在妻子的梦境中并搅乱了她的安睡。第二天清晨,在妻子的要求下,两人匆匆离开。2.以维旺·德农的短篇小说《明日不再来》为基础,讲述了18世纪的一名骑士与T夫人荒唐却又浪漫的一夜情故事。3.作者小说中虚构文森特人物围绕着一次昆虫学研讨会而引发了一系列闹剧,时间为20世纪。

该小说采取了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将虚幻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混融。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慢

外文名:Lalenteur

作品别名:缓慢

作者:兰·昆德拉

文学体裁中篇小说

字数:57000

首版时间:1995年

内容简介

编辑

小说中作者和妻子薇拉去一座已改为酒店的城堡度周末,驾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引起了作者对速度的思索。由此他回忆起18世纪法国作家维旺·德农的小说《明日不再来》中一位妇人和一位年轻骑士的故事,那是另一次从巴黎到乡间城堡的缓慢旅行:一名骑士晚上去看戏,在他旁边包厢的一位贵妇人要求演出后送她回家,于是他莫名其妙地进了车厢坐在夫人旁边,车慢慢悠悠往前走,摇得他们两个身体一颠一颠碰上了,起初不知不觉,然后有知有觉,这样故事发生了。

接下来他反复叙述这个故事,包括这个爱情之夜的缓慢节奏,两人的一举手一投足,T夫人精心设计的每一阶段。与之交织的是一群现代人的荒诞之夜:20世纪的某一天,一群昆虫学家聚集在城堡酒店开研讨会,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的闹剧。一个捷克学者在俄军入侵后被迫当了二十年建筑工人,他发言时过于激动,以致于讲完自己的遭遇后忘了宣读讲稿。还有一个知名人士贝尔克,他经常在媒体上露脸,被称为“舞蹈家记者伊玛居拉塔千方百计提贝尔克早年对她的爱,而那是贝尔克现在深恶痛绝的事,结果伊玛居拉塔遭到残酷的拒绝,回去后发作到了情人身上。这时在游泳池边,想哗众取宠却总也不成功的文森特和女打字员朱丽结成一对,对着心目中的观众开始了“模拟交媾”。与此同时,悲伤的捷克学者试图救出跳入泳池想要自杀的伊玛居拉塔,却与跟上来的男摄影师对打起来。

创作背景

编辑

1990年,昆德拉流亡法国后,《不朽》出版。这部作品中,捷克背景消失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法国背景。法国及世界各地的读者热情地肯定了昆德拉的这一新成就。昆德拉大受鼓舞,同时又感到意犹未尽,五年后,即1995年又推出了《慢》。这一回,作者不仅以法国为背景,而且直接用法文写出。这是他用法文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人物介绍

编辑

T夫人

T夫人掌握慢的艺术懂得将黑夜的阴分成互不相联的版块,然后将这一小段一小段的时间烘托出来。与这个慢悠悠的浪漫之夜相对照的,是城堡酒店的一群当代人演出的一幕幕闹剧。他们在嘈杂的背景中忙碌着,每个人都是被动无奈的,他们在快速的节奏中无法把握自己的状态。

伊玛居拉塔

伊玛居拉塔指责情人的愚蠢,以为自己就超了庸俗,超越了平凡的世界,可当一个人想“明”自己摆脱了庸俗时,就己经不可避免地陷了进去。伊玛居拉塔要抗议贝尔克对她的不公正对待,就要穿上白色长裙到他面前搔首弄姿,表演悲壮的独舞。她的无理性行动与T夫人的计划周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只听从自己的表意识,没有思想,没有个体价值,只是一具庸俗的行尸走肉。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对《慢》这部小说来说,从维旺·德农的小说《明日不再来》中借用来的与“慢”这个标题相关的情节,并不具有事件性或者说情节性意,尽管它在原小说中是一个主题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慢》中,它只是用于揭示现代会之存在问题的对比性的参照意象:一种曾经有过的或者说仅仅只是可能的整体性存在状态。在小说中,昆德拉并没有通过对这种存在状态之现实具体化的进一步揭示来更深入地阐释它。这并非是昆德拉的疏漏——昆德拉并非是具有怀旧情怀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所关注的始终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问题。存在的真正现实性也总是当下的。就此而言,原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作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理解自身存在的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取向也就足够了。

与“慢”相对应的是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快”,即处于忘乎所以的快的状态,即所谓出神状态中的摩托车手的行为状态。同样地,这个在题名为“慢”的小说中最先出现的意象也不具有情节性意义,也就是说,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发生在特殊个体身上的具体事件。但是,作为一个意象,它从整体上勾勒出现代人的一种存在意义上的普遍存在状态,而这才是昆德拉的小说真正关注的东西。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慢》这部小说中的所有情节、事件,都是用于揭示现代人在这种存在方式的现实具体化过程中的具体生存处境的。

因此,先行考察一下慢与快这两个意象所象征的两种不同的整体性存在状态的存在论结构,这对恰当地理解小说所描写的具体情节的“思想”意义来说是必要的。或许可以借助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时间性结构的分析来进行这项工作。这一做法的合理性不仅在于,昆德拉本人很明显受到过海德格尔的深刻影响——在《小说的艺术》中,他甚至多次直接地引证诸如“在世界之中”、“存在之遗忘”之类的海德格尔的术语,更重要的是,他实际上是在以小说的形式关注着与海德格尔相同的存在问题;而且,慢与快这两个意象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性结构。

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了类似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将两个故事中不同场景分割成不同头,交替上演。作者本人也不时出现在文本中,或与薇拉对话,或插入自己的评论,甚至对笔下人物进行规劝。薇拉的梦也总与正在构思的小说相关,甚至受到影响而做噩梦。最人称奇的是小说的结尾:20世纪的文森特与18世纪的骑士在城堡相遇,两个虚构的人物互相打量并攀谈起来。这一场景被准备回家的作者和妻子目睹,于是,作家头脑中虚幻的不同时代的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主人公和作者相会。

文森特企图得到其他人的关注,失败后便很快开始与一名打字员调情,遭到别人的奚落后又在与打字员“模拟交媾”时被人撞见。他像一颗已经射出去的子弹,只能顺着惯性向前冲,最终连方向都无法把握。而T夫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懂得让事件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并不时调整策略,让事件进行得更富有情趣和意。

小说还思考了公开与隐私的对比“在18世纪与20世纪之间,不只是从慢的时代转入到快的时代,也是从保守秘密的时代转入到传播张扬的时代,从舞蹈时代转入到舞蹈家时代。T夫人与骑士的故事发生在私人城堡中,这是个私密的空间。他们不乞求别人的注目,不寻找他人眼中的价值,他们保守着自己的秘密,不希望别人来参与自己的情感体验。而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像处于一只大蚌壳中央,每句悄悄话都会引起共振,音量放大,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私人城堡”对外开放,成了公共酒店,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成了会议大厅。出席者争相吸引着他人的目光,在众人和媒体面前表演,被自己的表演感动,陷入自我陶醉之中。他们为别人而活,实现的是别人眼中的价值。他们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看到自己。

对于《明日不再来》的作者也是一样,维旺·德农生前,很少有人知他创作了这篇小说。作品的命运与它叙述的故事十分类似,都是笼罩在秘密、谨慎、故弄玄虚和匿名的阴影中。昆德拉想象在他那个时代,作者只想在沙龙里为数不多的观众前表现自己的才华,而且从不要求收回小说的创作权,并不是他拒绝光荣“而是那个时代光荣意味着其他事”。而今天,每个人都在追逐这种光荣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可能性改变着人们存在的性质。每个人都在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价值,真实的自我就在这种虚假的表演中一点点被忘却。

作品影响

编辑

《慢》是昆德拉用法语创作的处女作,因此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标志着昆氏“捷克周期”创作的结束,也预示着“法国周期”创作的开始,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品。

作品评价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李欧梵:一个没有回忆的民族国家,也不会有历史,如果没有回忆和历史,将来又代表着什么呢?照昆德拉的说法,就像书中开快车的年轻人一样,“他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已进入狂喜之态,他已经忘了他的年纪、他的妻子、他的子女,所以他一无所惧,因为恐惧的来源是将来,所以一个从将来解脱出来的人无所畏惧”。对我而言,这个不会恐惧将来的人也没有将来。

作者简介

编辑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等诗集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成功,连出三版。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来到法国后,他创作出了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