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图 编辑

吕大临创作的图书
考古图》是一部金文著录,全书共十卷,成书于元祐(1092年),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器。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二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包括数量较多的同铭器)。卷七为、磬等乐器。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卷八为玉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考古图

所属年代:约1042——约1092年

作者简介

编辑

吕大临(约1042——约1092年),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汲县)人,后移居蓝田(今属陕西)。王安石法时期保守派人物吕大防之弟。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初学于张载,后从二程(颢、颐)游,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四大弟子。大临通读六经,尤精于礼。曾作《克己铭》,有“凡厥有生,均气同体、“立己与物,私为町畦”等句。程颐 ,认为“与叔守横渠(载)说甚固”。朱熹则评他“不合以己与物对说”。

书籍简介

编辑

考古图

考古图

《考古图》是一部金文著录,全书共十卷,成书于元祐七年(1092年),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二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包括数量较多的同铭器)。卷七为钟、磐等乐器。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卷八为玉器。目列十三器,实收九器。卷九、卷十为秦器,目列六十三器,实收六十七器。总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实收二百三十四器。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百一十五卷,清内府藏钱曾手录本,共收二百四十二器。书前列举的“所藏姓氏”,除秘阁、太常、内府外,共三十七家。其中三家未列一器,又有四家漏列,实为三十八家。私家所藏以庐江氏(伯时)为最多,共六十.二件,占总收器的四分之一。其余各家则多至十余件,少仅一、二件。书中考释多引《李氏录》语。据翟耆年《籀史》记载,《李氏录》即李伯时编撰之书,其书名亦称《考古图》。

《考古图》对每件器都精细地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所录器物的出土地可考计九十余器。出自陕西各地的占半数以上。在编排上注意到相互的共存关系。如卷三收“得之于河南河清”的“单羿癸彝(卣)”,同时附录一起出土的鼎、觚、簋(guǐ)、盉(hé)、甗(yǎn)五器。编者又能根据器物的形制、文字和出土地推断年代。卷一“乙鼎”,即根据其“形制文字及所从得(邺郡河直甲城)”,推定为商器。尽管所定器名,不无可商之处。但它的正确之处及学术价值仍不容怀疑,不失为我国最早而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

版本

编辑

较重要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黑字本,被称为元本,但图识欠精;明代程士庄泊如斋刻本,行款变易,舛讹甚多;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吴万化宝石堂翻刻泊如斋本,据欧阳修集古录》和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修订,虽一改旧貌,但属最流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