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谏 编辑

汉语词语

讽谏汇。拼音:fěng jiàn,释: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讽谏

拼音:fěngjiàn

词义:指下对上,暗示委婉地规劝

词语来源:《邹忌讽齐王纳谏

目的:使其改正错误

释义

编辑

以婉言隐语相劝谏

出处

编辑

史记·滑稽列传

例句

编辑

《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故 楚 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讽谏。

陶渊明《闲情 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后汉书·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 邓肃 进,讽谏花石, 京 罪之。”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太子友知吴王复欲与中国会盟,欲切谏,恐触怒,思以讽谏感悟其父。”

清 彭邦鼎 《闲处阴》卷上:“《鸳鸯于飞》诗, 管东溟 曰:‘刺 幽王 也。’二章一反一正,以为讽谏。”

艾纳 《新事旧编》:“我国 战国 时代有一个 吴国 太子讽谏其父 吴王 夫差 的故事。”

《晏子秋集释》:“凌本上方识语云:「武帝时有杀上林鹿,下有司杀之,东方朔在旁曰:『是固当死者三:使陛下以鹿杀人,一当死;天下闻陛下重鹿杀人,二当死;匈奴有急,以鹿触之,三当死。』帝默然赦之。古人讽谏,往往类此。」

示例

编辑

《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