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卡门青 编辑

赫尔曼·黑塞创作的长篇小说

《彼得·卡青》是瑞士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赫尔曼·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是他的成名之作。

1904,在叔本华尼采成为新的偶像之时,当各种现代文艺流派逐渐成为时髦之时,27岁的黑塞独辟蹊径,发了这部成名作——《彼得·卡门青》,意的笔触,有时是优美的散文或幽静的沉思录,有时像一首田园诗或一支狂想曲,成为当时被人追捧一时,并范后世的经典之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彼得·卡门青

外文名:PeterCamenzind

作品别名:乡愁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字数:10万

内容介绍

编辑

书中写了一个在瑞士中部山区的农家弟子,为了接受教育,寻求理想的人生,进入都市上流会,但是却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大失所望。经过一番苦苦探索,他终于回归故乡,在大自然的怀抱和纯朴的乡人中得到了精神慰籍。作品文笔优美,抒情、写景、哲理思考,交相映发,具有诗绘画的魅力。

创作背景

编辑

当时的德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力强盛而危机四伏;民族沙文主义甚嚣尘上,叔本华和尼采成为新的偶像;以新奇为时髦的风气盛行,各种现代文艺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刚刚踏上文坛的黑塞却独辟蹊径,以浪漫主义的诗意的笔触塑造了彼得·卡门青这样一个不随俗合流的人物,其实也就是黑塞本人的写照。小说主人公是瑞士中部山区一个农夫的儿子,少年时好梦想,他进城念完大学,涉足上流社会,终因不能适应都市里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便“力求从世界和社会返归自然”。“他在缩小的范围内重演了卢梭半是大胆勇敢、半是多愁善感的反抗,他将由这条途径成为诗人”。卡门青曾写过一些唯美之义的诗,后来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凯勒,便把自己那些“不成熟的幻想的产物”付诸一炬。他旅行意大利和瑞士的山区和农村,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和谐。他研究文艺复兴历史,崇尚人文主义的精神,追随主助人为乐和救孤济贫的徒方济格的足迹,去接近和认识下层人民,最后返回山村。

作者介绍

编辑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