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隆主义 编辑

胡安·庇隆提出的意识形态主张

庇隆主,是20世纪40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庇隆(Juan Perón,1895—1974)提出了“政治主权、经济独立、正义的口号。

当时阿根廷民族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忙于大战之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要求有自己的理。这一口号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工人群众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庇隆主义的核心就是所谓“第三种立场学说”,即对外主张同美国苏联保持距离的“第三立场”。庇隆说:“我们反对共产主义,因为共产党人是宗派主义;我们也反对资本主义,因为主张本主义的人也是宗派主义者。我们的第三种立场,并非中间立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立场,可以根据各种具体环境而或中,或左,或右。”

因此庇隆主义又称“正义主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庇隆主义

外文名:Peronismo(西班牙文)

外文名:Peronism(英文)

倡导者:胡安·庇隆

发展过程

编辑

庇隆在1938到1940年间在阿根廷驻意大利大使馆任武官,当时法西斯主义方兴未艾,墨索里尼正动员民众参与重建意大利社会。这一段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对庇隆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庇隆在1946年上任后采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策。他大规模扩大了加入工会的工人数量,帮助建立了劳工总同盟。他将此称为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位置”,后被人称为“庇隆主义”。

庇隆本人也承认法西斯主义对他的影响,他说:“对我来说,一切都开始于1938年1”, 在都灵所学的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课程,“为我指点了迷津”,法西斯意大利是“第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在俄国社会主义和美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路”。

内容

编辑

庇隆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已经过时了的制度。资本主义通过资本剥削人,而社会主义是通过国家剥削人,两者通过不同的制度同样损害人。” “我们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为我国人民带来应得的福利,因此我们决定创立一个第三立场”。

庇隆认为,他的学说是介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通过抑制两个极端达到两者之间的正确的平衡点的学说。”他认为二者都是宗派主义,应走第三条中间道路。对内实行劳资合作,对外主张与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保持“等距离”,支持第三世界,摆脱对超级大国的依赖。故他的学说又称“第三立场说。”

庇隆主义认为,第三位置学说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中人的幸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协调物质主义理想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几种力量,并以基督教精神珍视每一种力量

庇隆把他的理论概括为“政治主权,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三大纲领性口号,认为这三大口号包括了庇隆主义的全部理论内容,是庇隆主义的精髓。

政治主权

政治主权是指政治上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庇隆主义完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一切努力都是为人着想,凡是对个别人适应的,也应当适应于个别人所依赖的社会,因此,为了使阿根廷人成为自由人,国家必须拥有政治上的主权。

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指把国家经济从监护、控制和支配它的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下彻底解放出来,主张外资企业国有化,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加强国家干预,支持国营和本国私人工业的发展、逐步改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他强烈地反对美国和英国,没收了这两个国家在阿根廷的大量资产。他致力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于1947年颁布了旨在发展国有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庇隆政府的特点就是混合了社团主义和社会福利措施

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是指实行社会福利和社会改良,提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主张“人道地使用资本”,迫使资本家为工人增加工资、安排就业,改善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庇隆在其执政的10年里(1946—1955)以他的学说为指导,实行了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对阿根廷民族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的调整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庇隆主义无种族歧视内容,对促进阿根廷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主要影响

编辑

20世纪40年代正义党和庇隆主义诞生后,阿根廷左翼政治运动就拥有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民众支持。庇隆下台后,尽管他倡导的理论学说和政策实践受到严厉打压,但庇隆主义特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始终是其他任何一种政治势力和政治思潮都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庇隆主义不仅拥有众多坚定而实的追随者,而且已经深深根植于阿根廷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中,成为国家的政治象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阿根廷存在着各种大大小小以正义党冠名或打着庇隆主义旗号的政党,有些是从正义党分裂出去重组的新党,有些则与正义党或传统的庇隆主义并无瓜葛,但只要打出庇隆主义这面屹立不倒的大旗,就能吸引不少选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