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s 编辑

家用录像系统

vhs意为家用录像系统(日语名称:家庭用ビデオシステム,英文名称:Video Home System)是由日本胜利公司在1976开发的一种家用录像机录制和播放标准。

虽然VHS的官方就是家用录像系统,但是最初VHS代表Vertical Helical Scan(直螺旋扫描)的意思,因为它采用了磁头/磁带垂直扫描的技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家用录像系统

外文名:VideoHomeSystem

发明时间:1976年

日语名称:家庭用ビデオシステム

磁带尺寸:18.7×10.2×2.5cm

开发商:JVC

研发时间:1976年

描述

编辑

有些早期的报声称VHS是victor helical scan(胜利螺旋扫描)系统的意思,因为JVC的意思就是日本胜利公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经历了和索尼公司的betamax格式以及飞利浦的video 2000格式的竞争之后,video home system成为家用录像机的标准格式。家用录像系统提供了比betamax格式更长的播放时间,同时磁带传送机构又没有betamax那么复杂。家用录像系统比betamax的快进和后退速度要快很多,因为在磁带速卷动之前,播放磁头已经离开了磁带。另一方面,betamax格式的图像质量要更好一些。

规格

编辑

家用录像系统盒式录影带里的磁带宽12.65毫(通常被称为大英寸格式),磁带在播放的时候会经过录像磁头或播放磁头。家用录像系统格式的带宽大约为3MHZ,水平分辨率大约240线。家用录像系统的垂直分辨率由视的制式所决定,NTSC制式下为486线,PAL制式下为576线。

家用录像系统有一些改进的标准,例如改进的模拟标准S-VHS和用家用录像系统磁带记录数字视频的数字家用录像系统。也有可以将个人电脑和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相连接用来备份数据的设备。

还有一种小型的家用录像系统录影带格式,VHS-C(C指的是compact)。它和标准的家用录像系统使用同样宽度的磁带,可以用过适配器在普通录像机上观看,但是它的体积只有92毫米×69毫米×23毫米,比标准的家用录像系统录影带又减小了很多,可以用在手持式摄像机设备上。这个格式在某些方面阻碍了betamax格式的销售,因为betamax格式的磁带的尺寸很难做小。

前景

编辑

家用录像系统在美国还有较多的市场,还有很多录影带租赁企业提供家用录像系统录影带的租借,在亚洲,它已经被VCD,DVD等所替代,在摄像机格式方面,DV数字视频也已取代了VHS-C格式。

家族成员

编辑

录像系统

digital video home system即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它是家用录像系统家族中的最新成员。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家用录像系统的发展,远在二十多年前约1976年,日本胜利公司发明了家用录像系统格式录像机,VHS的全名叫做video home system(家用录像系统),然后又在1982年为了与sony的video 8(V8)格式摄录机相抗衡,遂发展出家用录像系统摄录机,隔年JVC又将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的音响由原来的单声道(mono)提升为两声道Hi-Fi立体声(stereo)。1987年是家用录像机重大革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高画质的super video home system正式登场,将原先水平解析度只有约240线的家用录像系统画面一举提高到400线,同时super video home system录像机仍然能相容于家用录像系统。随着高画质hi-vision电视系统的开播,JVC在1992年发展了日本国内专用的WVHS格式录像机,它可用来收录hi-vision的节目以及播放出hi-vision的画面。

而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研发则完全是迎合全数字高影音品质电视广播时代的来临,当初在设计时所考虑到的几项主要概念有:(一)维持与传统家用录像系统的相容性,以期把模拟式录像系统逐步地转换为数字式;(二)在多媒体方面做为各种应用领域的家庭服务器(home server),每卷数字家用系统录像带的容量最高可达44gbyte(GB为10亿个位元组);(三)利用已成熟的家用录像系统技术以及现存的录像机和录像带生产设备,D-VHS将是物超所值的数字家用录像格式。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做数字录像的原理是将数字电视广播节目的比特流(bit stream)直接记录在录像带上,中间不必经过特别的处理或数字编码转换;放像时则经由外接的转换盒或机内的接收解码装置,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影音信号,再送至电视/监视器观赏。转换盒实质上是数字电视广播接收器,它同时可以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欣赏节目内容,毕竟数字信号是无法直接看见听到的。

录像模式

这里所说的数字信号实际上是MPEG2的编码信号,因为不是在美、日两国已经开播的direct TV、perfec TV等数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还是下一代的数字电视均是采用MPEG2编码数字信号,所以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收录的就是MPEG2比特流,称为TS信号,纪录的方式叫做MTP(MPEG2 transport stream packet);而STB即是内含MPEG2解码器的数字卫星电视调谐选台器。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最大的录象/传输比特率为28.2Mbps(每秒一百万比特,bps指的是bit per second),使用DF-420录像带时的录象料容量是44.4GB(DF-300为31.7GB),这意味着未来纵使高达23Mbps的数字高解析电视广播,也能录象三个半小时;假如信号只有相当于VCD水准的2Mbps,则录象时间就可长达49小时。

基本上,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共有三种录象模式:标准模式的带速为每秒16.67mm,录象比特率14.1Mbps,录象时间5小时(DF-300)/7小时(DF-420);高速(high speed)模式带速为每秒33.33mm,录象比特率28.2Mbps,录象时间2.5小时(DF-300)/3.5小时(DF-420);低速(low speed)模式则有四种,分别是LS2:带速每秒8.33mm,录象比特率7Mbps,录象时间10小时(DF-300)/14小时(DF-420)。LS3:带速每秒5.55mm,录象比特率4.7Mbps,录象时间15小时(DF-300)/21小时(DF-420)。LS5:带速每秒3.33mm,录象比特率2.8Mbps,录象时间25小时(DF-300)/35小时(DF-420)。LS7:带速每秒2.88mm,录象比特率2Mbps,录象时间35小时(DF-300)/49小时(DF-420)。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有那么多种的录象模式主要的理由就是为了要对应未来DTV有各种不同的播映模式,而且增加许多录象时的弹性运用空间,只要是在录像带的储存容量范围内,您可以选择要同时录多频道节目或是加长录象时间。

比方说虽然在高解析模式下的比特率大约是23Mbps,不过有时可能只会以14Mbps来播放高解析节目,这时候利用STD模式(14.1Mbps)代替HS模式(28.2Mbps)来录象,不仅能够完整录下节目,还可以延长录像带的录象时间;再者尽管每个数字电视频道的传输比特率是不同的,可是在标准解析度模式下的平均比特率大概是3.5Mbps,理论上它可同时收录三个不同的4.7Mbps电视频道的节目。

这种基于电视广播画质与拟定录象计划的优先顺序间的弹性调配能力,正是数字家用录像系统主要的优点之一。HS模式的23Mbps笼统地说相当于一个直播卫星发射器的信息量,而对于标准解析度模式的广播来说,则等于六个频道。

录象方式

无论是选择D-VHS的哪一种录象模式,和VHS一样都 是使用直径62mm的磁鼓,转速是1800转;此外,轨距(track width)也固定在29微米(micron),刚好是VHS/S-VHS在标准速度录象模式下轨距58微米的一半。

在传统模拟录象格式中,一个磁轨(track)所记录的是一个图场(field)的影象信息;但是对于经由传送比特流(transport stream)的方式接收到的MPEG2压缩信息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单一的卫星发射器送出六个频道的广播,那么所有六个频道的信息是在同一时间被接收到的,因此家用录像系统必须首先在transport stream信号传送期间,将这些频道的信息分开,并且在个别的频道比特流内重组起来,此时时间标记(time stamp)也被录在带子上,以便确保在放象时能读到正确的区域(block)。

在这样的方式下就产生了所谓同步区域(sync block),两个同步区域等于是MPEG2当中的一个资料包(data packet),这就是前面说过的MTP记录方式。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每一个磁轨上包括了外同位区(outer parity)、主资料区(main data)、副资料区(sub data)三个部分。外同位区内是错误修正码(error correction code),其实除了外同位区外,在sub data中也提供错误修正的资料来达到录象及放象时的准确度;主资料区内所记录的就是接收到的影音信息,在主资料区包含有336个SB;而副资料区记载的正确的位址(address)以及必要的章节/索引(chapter/index)资料,做为搜寻(search)功能之用,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料并不是来自电视广播所传送的,而是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在录象时内部产生的,并且自动记录在录像带上,副资料区内同样有SB,但却只有四个而已。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关于录放象机的磁头结构,在一般STD与LS3、LS5、LS7录象模式下,只需要两个磁头,假如要能够使用LS2模式,就必须增加一个磁头,而变成三个磁头,到了HS模式则需要四个磁头,当然,这个时候所有的录象模式都能使用了。

在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标准中已经采用IEEE1394做为它的数字界面,IEEE1394端子即是DV端子,又称做i.Link端子,它早就开始被用在全数字DV摄录机/录放象机上。在此要特别一提的是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IEEE1394端子所输出的数字信号都有加入对应著作权保护的防拷信号,这项技术是经由数字传送管理运用团体(the digital transmission licensing administrator)认可的。

看到这里,自以为聪明朋友可能会说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和DV摄录机/录像机都有DV端子,正好可以将两者拿来做数字对录,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数字家用录像系统与DV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格式,自然就不相容了。DV是采用4:1:1色差数字(commponent digital,又称为分量式数字记录)8比特量化方式,亮度信号取样频率高达13.5MHz,彩色信号取样频率也高至3.375MHz,视讯压缩率只有5:1,信息传输比特率达到25Mbps;而数字家用录像系统主要是录MPEG2数字信号,视讯压缩率约在30:1至40:1,传输比特率在STD模式下为14.1Mbpx。所以透过DV端子,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和DV是根本无法直接对录的,而且就技术规格而言,DV的画质比起D-VHS要好。

机种上市

接下来为各位介绍在日本国内新上市的几款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首先我们来看hitachi(日立)的DT-DR3000与DT-DR5000,这两款全部内建有MPEG2编码器以及解码器,表示可以将接收到的模拟式BS直播卫星节目与一般电视节目或其他传统影音讯源编码成MPEG2数字信号做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格式录像,然后经解码器解码就能放影了,此外它们也可录放家用录像系统、S-VHS格式,数字家用录像系统部分只有STD录象模式,两者差别是DT-DR5000多了两组IEEE1394的i.ink端子,DT-DR3000售价不含税148000日元,D-DR5000不含税卖200000日元。SLD-DC1是SONY推出的第一款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配备i.ink端子,定价不含税只有140000日元,但是它需要搭配SAS-MS9 SET数字CS调谐器(62000日元不含税),经由i.ink端子将MPEG2的TS信号送至SLD-DC1以D-VHS录象,放象时再由i.Link端子把信号传回SAS-MS9SET,利用其内部的MPEG2解码器,解码转换后的影音信号输出至SLD-DC1,再经SLD-DC1输出到电视/监视器,SLD-DC的D-VHS同样只有STD模式,模拟部分仅仅可录放VHS格式而已。

JVC的HM-DR10000可说是市面上功能较为完整的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不但搭载有MPER2编码器及解码器,可接受模拟式影音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做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象,它还内藏有DV解码线路,能够将经过i.Link端子输入的DV压缩信号还原,再行做MPEG2编码,以便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象,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录象模式除了STD外,还有LS3模式,此外HM-DR10000也是一部相当高级的S-VHS录像机,定价不含税198000日元。以上这四款就是最新的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

顺便要提大家的是,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象一定要用专用录像带,外表上它和传统S-VHS的带子只差在多了识别(ID hole)而已。日本市场上的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带的售价,DF-300为2000日元,DF-420则为3500日元。

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格式在技术方面的支持者是由日立(hitachi)、飞利浦(philips)及松下电器(matsushita),同意这个格式的硬件制造厂商有东芝(toshiba)、南韩三星(samsung)、三洋(sanyo)、夏普(sharp)、SONY、南韩大宇(daewoo)、三菱(mitsubishi)等,录像带厂家则有konica、住友3M、TDK、BASF、maxell及富士(fuji)。

各位朋友应该对数字家用录像系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字家用录像系统录像机不一定兼容S-VHS,有可能只兼容家用录像系统(如sony机种)。看来数字家用录像系统的出现,并不只是想要延长家用录像系统的寿命而已,而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录象概念。

其他词义

编辑

VHS-----visiable human server

由洛桑理工学院开发的虚拟人体服务器,提供在线虚拟人体切片图像即时分割下载。

VHS——瑞典高等教育服务局

VHS——the swedish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 瑞典高等教育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