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 编辑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性。

基本信息

编辑

病因

编辑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引起的。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黏稠度增、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

临床表现

编辑

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患者意识消失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检查

编辑

1.脑

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呈慢波、波幅低及慢的α节律。

2.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等。

3.脑超声波

病后24小时可见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4.CT扫描

梗塞部位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吸收值降低的低密度区。

5.血液流变学

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体外血栓长度增加。

诊断

编辑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

编辑

1.急性期

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 梗塞区较大的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黏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 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 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 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 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量子血液疗法等。

2.恢复期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等。此外,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阿司匹林等,有助于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