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府 编辑

明、清两代常州的行政建制

常州府,是明、清两代常州的行政建制。常州曾先后有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旧称,自毗陵起为郡,隋代废郡,改以州统县,古毗陵郡遂为常州。唐代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代常州属两浙西路。元代至元十四(1277年)升常州路,元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初朱元璋将常州地区划出两浙,直属南直隶,且改常州路为长府,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4县。至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改长春府复为常州府,沿用至清末。

常州府历史上被称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三吴重镇”等。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灿烂经济,文化和历史底蕴。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仅武进一县就取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常州府全境可见一斑。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常州府

别名:中吴

行政区类别:明清两代行政区域

所属地区:北吴苏南地区

地理位置:江南太湖地域

面积:大约七至八千平方千

下辖地区:武进无江阴宜兴靖江

政府驻地:武进

气候条件:亚热带绿阔叶林

人口数量:不详

著名景点:常州中华恐龙园,淹城,鼋头渚,江阴华西村,无锡影视城等

机场:常州奔牛机场

火车站:常州站,无锡站

车牌代码:苏D,苏B,苏M

方言:吴语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

知名学府:常州府中学堂

府城

编辑

常州府的城府(今常州市天宁区、楼区)范围北起关河,南至京杭运河,西抵大观楼,东达舣舟亭,由以城廓、城垣为标志的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历经各朝代不断演而来,内有造型严谨的城、箭楼、瓮城、鼓楼、钟楼;有不同形制的石拱桥、条石桥、石板桥、三桥、木板桥;有各种民居天井、进式;有常州府署、常州府第、寺庙、庵堂;有舟、码头、水关、园林;还有半山亭、龙城书院、常州府学、大成殿、三吴第一大观楼、崇法寺、落心亭、祠。常州是国内少有的“城河相依,河抱古城”格局的城市,而常州府城“城城相叠,环环相套”的城池格局则是全世界唯一。

历史沿革

编辑

在明代,常州府属于南直隶,下辖武进县(今常州市市辖区)、无锡县(今无锡市)、江阴县、宜兴县(今宜兴市及溧阳市镇)、靖江县(今靖江市)5县,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常州市市辖五区、无锡市全境、隶属泰州市之靖江市以及隶属苏州市之张家港市大部分

1726年(清雍正四年),常州府的大部分县份都因人口、税繁多,而一分为二:从武进县分出阳湖县(今常州市武进区东部),从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今无锡市东部),从宜兴县分出荆溪县(今宜兴市西南部),因此常州府的辖县增加到8个,称为“常郡八邑”。从这个时代开始,常州便有了“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美称。

1913年废常州府。

中国成立后的常州,继承了古常州的部分。常州府旧辖区中的宜兴县和江阴县由无锡代管,成立地级市无锡市,靖江因与江北泰州接壤,故归属泰州市。常州府治武进县城中析出旧城厢设常州市,县治转移塘镇。改革开放后,武进县升为县级武进市,后重新划入常州成为武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