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编辑

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一幅油画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文名: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英文名:Barge Haulers on the Volga)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该画描绘了在伏尔加河畔一组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奋力拉纤的纤夫群像,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革命的思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外文名:БурлакинаВолге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创作年代:约在1870年至1873年间

现收藏地: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规格:131.5×281厘

画作类型:布面油画

材质:油画布

画作内容

编辑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该画描绘了被烈日炙烤的焦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创作背景

编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进行会改革,废除农奴制。1861年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终于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亚历山大二世的废奴法令规定,农奴是具有人身自由的自由人,他们有权拥有财产,也可以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任何人都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这个规定极大地了农奴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积极性。但是,这个法令同时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在理上,农奴虽然可以通过出钱向地主赎买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实际上赤贫的农奴根本无力承担买地的费用,这又极大地阻碍了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废奴法令虽然签订了,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广大农奴的生活也没有因此获得多大的改善。

1869年,正在彼得堡绘画学院学习的列宾来到涅瓦河河畔游玩,他无意中看到一群黑色的、闪着油的物体艰难地向前移动。他的好奇心顿起,到他靠近之后,才发现原来那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纤夫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在列宾的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列宾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非常熟悉。但是他没有想到纤夫们的生活比他印象中的还要悲惨很多倍。从此,列宾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一起来到伏尔加河河畔写生。俄罗斯的母亲河那美丽的风光给列宾极大的震动。他从来没有如此亲近地看过自已的母亲河,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幕却使他的心阵痛起来。涅瓦河河畔的那一幕再次上演了,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沉重的平底货船,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列宾的创作激情被触发了,在随后3年时间里,他专到伏尔加河旅行了两次,他采访纤夫,和纤夫们交朋友,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终于完成了。

艺术鉴赏

编辑

主题

画中列宾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画中人物形象真实而深刻,且是一个民族苦难灵魂的集中展现。列宾在这件作品中深刻刻画了11位纤夫的鲜明形象,这是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画家对沙皇吃人制度的无声控诉。

形象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杰出代表。出生于俄国边境份哈尔科夫的楚古耶夫镇。列宾在故乡接受了初步的美术教育。后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列宾是极有责任感的民族画家,他的作品饱含激情,对人物的刻画极有深度.深刻地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鞭挞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和没落。他的代表作还有《祭司长》、《查波罗什人给苏丹王回信》、《拒绝临刑前的忏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