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鲁 编辑

五代南唐大臣、文学家

冯延鲁(905~972年),字叔文,南唐吏部尚书頵次子,南唐宰相冯延巳异母弟。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五代南吴时期,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昪,仕至吏部尚书,令頵晚年迁居于歙州休宁冯村(今安徽休宁县冯村)。延鲁通辞学,少有才名,仕南唐烈祖、中主、后主三朝,历江都判官、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工部侍郎户部尚书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冯延鲁

别名:冯谧

字:叔文

所处时代:五代南唐

民族族群:

出生地:广陵(今扬州)或休宁

生日期:905年

逝世日期:972年

主要作品:《冯氏家集》《冯延鲁文集

人物生平

编辑

冯延鲁少负才名,南唐烈祖李昪时期,年轻的延鲁便与其兄延巳一起在元帅府辅佐太子李璟,后出任江都判官。元宗保大初,为中书舍人、勤政殿学士。南唐出师攻建州时,为监军使,兵败后被流放舒州。后遇赦免,复出为少府监,擢为诸州巡按使,迁为中书舍人,以工部侍郎出为东都副留守。保大十四年(956),后周军攻占东都(今扬州),延鲁被执至汴京,周世宗爱其才,待之甚厚,赐衣冠,授给事中,后迁刑部侍郎。延鲁留居汴京三年,与后来成为北宋名相的李昉成为知己好友。显德五年(958),周世宗令其持节南归,拜为户部尚书。

南唐后主时期,命数次使宋,因其博学多才、雄辞闳辩、宅心仁厚,深得宋太祖的赏识。建隆元年(960), 宋太祖受禅即位,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叛宋,太祖亲征扬州,破城后李重进举家自焚。江南国主李璟(958年,李璟迫于后周压力去帝号改称“江南国)派冯延鲁去扬州向太祖朝贡,此时的太祖正准备乘胜攻取江南,大军驻扎在江边,旌旗招展,军势非常雄壮。太祖召见延鲁后便严厉责问:“尔江南小国竟敢私通我国的叛臣?” 延鲁面不改色、异常淡定,缓缓说道:“陛下只知李重进私通江南,却不知此事的详细经过。重进派来的使曾住在臣的家中,国主曾令臣对他传话:‘大丈夫想造反,历史上也是有的,但目前时机并不成熟。当初宋朝刚刚受禅,人心未定,又有上党李筠叛乱,大军北征,君不在此时反。现如今内外无事,您却想以数千乌合之众,来对抗天下精兵,我怎能相助于您呢?’”太祖最初以为延鲁必定会惊慌失措而无以应对,不料延鲁却镇定自若、对答如流,于是大喜,接着又问道:“我军将士都强烈要求大军渡江南征,卿以为何如?”延鲁答道:“李重进自以为雄杰无敌,然而一旦英明神武的陛下亲临,他也不过是即刻束手就擒罢了。何况我们江南不过一小国,又怎能对抗陛下的天威呢?但是,陛下也并非没有任何顾虑,江南侍卫数万,均是先主亲兵,誓同死生,固然无投降之理。两军对阵,大国损失数万人也在所难免。况且还有大江天堑,风涛无常,若城池久攻不下,粮草难以为继,此事也就堪忧了。“ 宋太祖闻言大道:“朕不过与卿开个玩笑而已,岂会听卿游说呢?” 延鲁在扬州时,正遇上宋军在抓捕李重进手下的叛卒,每天都要杀戮数十人。延鲁见此便向太祖奏言:“陛下以为谋逆者仅为重进一人,还是众人均有叛逆之心?若众人均有叛逆之心,则陛下应天顺人而承大统,岂非乌有此理乎?若仅是重进一人谋逆,那么被迫跟随他造反的人又有何罪过呢?”太祖听了这番话,深有感悟,便赦免了后来被抓捕的所有叛卒。随后又厚赐延鲁,并令其南归,大军南征的事也因此作罢。

开宝四年(971),楚国公李从善奉命赴汴京向宋太祖朝贡,被扣留在京师,后主又派遣冯延鲁入朝谢恩,延鲁到京后便一病不起,无法上朝。宋太祖向来对延鲁厚爱有加,见此情况便更加怜惜他,命使者带着太医为他诊治,不久即下诏令其南归。延鲁归国后,便向后主辞官隐退,后主不准,改任为常州观察使。开宝五年(972),病逝于金坛五叶村的家中,享年六十八。

撰有《冯延鲁文集》,南唐亡时散逸。宋初存一卷、一百余首,由其子冯伉整理成《冯氏家集》,今亦不存,王禹偁曾为其撰序,名为《冯氏家集前序》(见《小畜集》卷二十)。《小畜集》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续拾》据此亦收录之。

冯延鲁事迹见陆游著《南唐书》卷十一·冯延鲁传

家族渊源

编辑

冯延鲁的家族出自历史上有名的长乐冯氏,南北朝时期曾建立北燕。冯延鲁是北燕昭成皇帝冯弘的第二十三代孙,也是隋末臣冯慈明的第十七代孙。

唐朝末年,冯延鲁的祖父冯弘铎(字成宪)曾任升州刺史、武宁节度使。年轻时的冯弘铎和同乡好友雄均以勇武闻名于乡里,《新唐书》称:“弘铎善骑射,侃侃若儒者”。881年,因遭遇巢之乱,冯、张二人便一起从军,同在感化(辖区为今徐州一带)节度使时溥手下效力,以征剿黄巢之功升任牙将。886年,二人因琐事遭时溥猜忌,被迫离开徐州,聚众三百,南渡长江,袭据苏州,张雄自称苏州刺史,招兵扩军至五万,战舰千余艘,号称天成军。此后,张雄和冯弘铎又攻占上元。890年,唐廷改上元为升州(今南京),任命张雄为升州刺史。893年,张雄病逝,冯弘铎继为升州刺史。902年,唐廷又以冯弘铎为武宁节度使。同年,冯弘铎遭宁国节度使田頵攻击,战败后投靠杨行密,被授为淮南节度副使,不久病死。此后,其子冯令頵便效力于“杨吴”政权。909年,徐温遥领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命其养子徐知诰(即李昪,南唐烈祖)为升州防遏使兼楼副使,在此期间,冯令頵结识了李昪,得到李昪的赏识并成为其重要幕僚,后辅佐李昪建立南唐。升元初,冯令頵出任吏部尚书。此后,冯令頵的两个儿子延巳和延鲁也因文采出众而被李昪看中,被安排在元帅府辅佐太子李璟(李璟时为元帅)。自此,冯氏一家便与南唐李氏结下了不解之缘

冯令頵生有四子,分别为:延巳、延鲁、延、延慈。其后代遍布大江南北,被后世称为“南唐冯氏”。

据《宋史》和《南唐书》记载:冯延鲁有五子,归宋后“继取名第,南唐公卿家莫能及者”。其长子冯僎,归宋后登进士第,任泰州海陵令。次子冯侃,任国子博士,以文学策名于江左。三子冯仪,南唐时曾以进士出任南昌府丰城令,任内清政廉明,抚民有方,事迹见钦定四库全书本《江西通志》卷五十九.名宦传,归宋后再举进士,历岳州推官。四子冯价,归宋后登进士第,任渝州从事。幼子冯伉,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初为太子中允,后出为商州婺州知州,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出知福州,卒于福州任上。冯伉仕宋三朝,在先后担任商州、婺州和福州地知州期间,廉洁奉公,政绩显著,堪称一代廉吏。《宋史》称他“历典藩郡,皆有治迹”,在他去世后,宋太宗彰他为政的功绩,“特赐钱十万,录其子玄应同学究出身,以褒恤焉”。

《南唐书》冯延鲁传原文

编辑

冯延鲁,字叔文,一名谧。少负才名,烈祖时,与兄延巳俱事元帅府。元宗立,自礼部员外郎为中书舍人、勤政殿学士,有江州观察使杜昌业者,闻之叹曰:“封疆多难,驾御才,必以爵禄,延鲁一言合指,遽宾位,后有立大功者,当以何官赏之?”然元宗爱其才,不以为躐进。尝内宴,出宾器,贮龙脑数斤,赐群臣,延鲁曰:“臣效陈平均分之。”比遍赐,犹余其半,辄曰:敕赐录事冯延鲁,拜舞怀之,元宗为欢笑而罢。保大中,师出平福州,以延鲁为监军使,诸将乘胜遂取福州,枢密使陈觉欲自为功,乃请衔命宣慰,召李弘入朝,既见弘义,不敢发,还至剑州,矫诏起边兵,命延鲁将之。元宗虽怒觉之专,兵业以行,因命延鲁为南面监军使,陈觉及王崇文、魏岑会攻福州,取其外郛。会吴越将余安援兵,自海道至白(虫遐)浦,将舍舟,而泞淖不可行,方布竹筚登岸,我军曹射之,筚不得施。延鲁曰:“弘义不降,恃此援耳,若麾我军稍退,使吴兵至半地,尽剿之,城立降矣。”裨将孟坚争曰:“援兵已陷死地,将尽力与我战,胜负殆未可知。”延鲁不听。顷之,吴越兵至岸,鼓噪奋跃而前,与城中夹击我,延鲁败走,俘馘五千人,孟坚战死,诸军遂大溃,死者万计,委军实器数十万,国帑为之虚耗。延鲁引佩刀自刺,人救之。不殊,朝廷议即军中斩延鲁及觉,既有命矣,会宋齐丘以尝荐觉使福州自效,乃诏械延鲁还金陵,属吏皆止流窜。延鲁流舒州。会赦,复少府监。元宗择延臣为巡抚使,分按诸州,延鲁在焉。右拾遗徐锴上疏,其多罪无才,不足辱临遣,不听。使还,迁中书舍人,以工部侍郎出为东都副留守。周师南侵,分兵下东都。延鲁窘蹙自髡,衣僧服而逃。被执,世宗释之,赐衣冠,授给事中,问江南事,占奏详华,赐予加厚。留大梁累年,迁刑部侍郎。得还,拜户部尚书。

宋兴,扬州节度使李重进叛,伏诛。元宗遣延鲁朝于行在,太祖将乘兵锋南渡,旌旗戈甲,皆列江津,厉色诘延鲁曰:“尔国何为敢通吾叛臣?”延鲁色不,徐曰:“陛下徙知其通谋,未知其事之详也。重进之使馆于臣家,国主令臣语之曰:‘大丈夫意而反,世亦有之,但时不可耳,方宋受禅之初,人心未定,上党作乱,大兵北征,君不以此时反,今内外无事,乃欲以数千乌合之众,抗天下精兵,吾宁能相助乎?’”太祖初意延鲁必恐惧失次,及闻其言,乃大喜,因复问曰:“诸将力请渡江,卿以为何如?”延鲁曰:“重进自谓雄杰无与敌者,神武一临,敢不旋踵,况小国,其能抗天威乎?然亦有可虑者,本国侍卫数万,皆先主亲兵,誓同死生,固无降理,大国亦损数万人乃可。况大江天堑,风涛无常,若攻城未下,饷道不继,事亦可虞。”太祖因大笑曰:“朕本与卿戏耳,岂听卿游说哉?”会捕重进叛卒,日戮数十人,延鲁因奏事言曰:“叛者独一重进乎?亦众人乎?谓众人,则陛下应天顺人,乌有此理?独一重进,则胁从者何罪?”太祖感悟,后获者皆贷不诛。厚赐遣延鲁归,南渡之师,由是亦辍。

后主嗣位,延鲁颇自伐奉使之功,尝宴内殿,后主亲酌酒赐之,饮固不尽,诵诗及索琴自鼓以侑之,延鲁犹自若,后主优容不责也。楚国公从善入朝,太祖授旄节,留之阙下。后主复遣延鲁入谢,疾作,不能朝,太祖待之素厚,至是尤怜之,遣使挟太医护视。诏放还金陵,卒于家。

子僎,韩熙载知贡举,放及第,覆试被黜,后与其弟侃、仪、价、伉入宋,继取名第,南唐公卿家莫能及者。子伉,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咸平三年,知福州,卒。特赐钱十万,录其子玄应同学究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