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编辑

梁小斌1980年创作的新诗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是现代诗人梁小斌于1980创作的一首新。全诗的核心意象是“钥匙,“钥匙”所引起的打开、进入一连串动作联想,在“色大”与“郊外的荒野”等政治性隐喻的衬托下,暗示了十年劫后一代青年所失落的自我价值与理性判断,而“寻找钥匙”则度浓缩了他们重新探索、追求自我独立价值的心路历程。诗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整首诗的背景被处理为简单的日常化情境,具有一种透明的、素朴的品质。诗的语言相对平实,没有任何过度的夸形。诗的丰富内涵正是来源于诗人对他选取的素材的准确、清的剪裁和驾驭。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读本,同时也被选为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大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创作年代:1980年

作品出处:《诗刊》1980年第10期

文学体裁朦胧诗

作者:梁小斌

作品原文

编辑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979.12--1980.8

创作背景

编辑

这首诗写于“文革”结束后不久,当时中国正处在解放思想、弃旧图新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一代青年从十年动乱中走过来,满身伤痕,精神迷惘。作作为这一代青年,有着一段特殊的思想历程,面对新时代的困惑,创作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编辑

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诗人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孩子脖子上的钥匙。诗人把这一生活用具意象化、精神化,使它的物质功能延伸、扩展到精神世界,这钥匙便成了打开心灵、精神乃至历史象征。有了它,可通向孩子纯洁的心灵之门;有了它,可步入晴朗、宽阔的历史之门,而现在,这一切都失去了。诗人把“钥匙”这一象征意象与“中国”并列,把“丢失钥匙”与“十多年前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相连,使得诗的内涵一下扩展到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中,使人自然联想到“文革”十年的历史灾难,诗的深厚的历史内涵于此产生。这首诗正是诗人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控诉,是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是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诗人使象征与写实相契合,通过对一把钥匙的寻找,从深层意上暗示心灵路的回归,对历史真实的寻找与思索,对健康的精神、彩色的理想、甜蜜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主体意象派生的方法。钥匙的外延和内涵都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钥匙。它借了钥匙的可感的外部形体,和它开锁心的功能加以延伸、扩展,使这功能脱离了具体的日常有限的对象,而向精神的情感的领域渗透。诗人特地给它具体的孩子气的心灵内涵,那就是《海涅歌谣》,童年时代的画片和夹在书页中的三叶草。这一切作为有特点的意象,与童年时代追求知识、文明乃至青年时代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一种纯洁的、理想的、没有受到污染的心灵境界。诗人还赋给这把精神钥匙以历史的内容。这把钥匙之所以失去,是由于十年浩劫中,他在“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诗人还别出心裁地让这把钥匙与“中国”的意象发生直接的关系。“中国”一旦作为诗人的呼唤对象,钥匙从一个具体用具上升到与中国并列的境界。它的重要性,它的功能,它的内涵都大大地提高了,这个意象不但在外部形态上,而且在内部含义上都带上了象征性。

有了这样内涵深厚形象概括的意象,就有了诗的象征核心,接下来是把这主体意象放在象征性的环境中加以推演。首先,遗失了钥匙意味着精神的蒙昧,心灵变得野蛮;找回钥匙就是要找回人的正常的文明的性灵,其中包括爱情。再次,钥匙找不到则可能在雨中锈蚀,意味着某种意识到了的危机。应该说用钥匙打开抽屉,找寻爱情诗集,担心钥匙会被雨水的腐蚀以及想象太阳在热烈照耀钥匙,自己要沿着心灵的足迹去寻找,这些派生的象征意象的想象层次都很流畅。这主要得力于钥匙和环境二者的象征和写实性的双重契合,一方面在层意象上显示的是对一把钥匙的寻找,一方面在深层的意念上暗示的是在心灵道路的回归。从概念上看,二者本属于不同范畴,可是在这里恰恰又契合得那样紧密,想象的激活性自然地增强。这是需要很精致的想象,同时也需要很精致的语言来表现的。

名家点评

编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君:这首诗曾轰动一时。“钥匙”与“中国”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鲜明反差,使诗歌具有饱满的张力。在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一代人对于历史的思考与发现。(《中国好诗歌:你不能错过的白话诗》)

上海财经大学中文教研室教授顾国柱:诗人把“钥匙”这一象征意象与“中国”并列,把“丢失钥匙”与“十多年前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相连,使得诗的内涵扩展到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中,使人自然联想到“文革”十年的历史灾难,诗的深厚的历史内涵于此产生。此诗正是诗人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控诉,是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是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大学语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朝全:因为狂热地奔跑,“我”弄丢了钥匙,从此再也打不开童年,找不到爱情。因此。这是一把开启人生、开启思想和灵魂的钥匙。在国家处于危厄中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把它弄丢,丧失了爱,丧失了坚持正义能力,丧失了追求真理的决心,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诗人指出,要沿着心灵的足迹去寻找,要认真思考那一切丢失了的东西。因此,这首诗提出了一种历史的反思,痛切的心灵的反思;提示我们,要反思我们所失去的一切,要找回那把珍的“钥匙”。(《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

作品影响

编辑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读本 ,同时也被选为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大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

作者简介

编辑

梁小斌(1954~),当代诗人。原籍山东荣城,生于安徽合肥。其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断裂》等均被视为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其中,《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曾获1979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著有诗集《少军鼓队》、思想笔记《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