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

潘际銮(19271224日-2022年4月19日)出生江西瑞昌,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湘潭大学名誉校长。

1944年潘际銮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就读硕士研究生;1953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师,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焊接专业;1955年返回清华大学机械系,建立焊接教研组,并担任教研组主任,并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担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客座教授、德国诺威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客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担任秦山核站焊接顾问;1993年出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担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2011年担任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

潘际銮主要研究内容为:焊接工艺、焊接自动化、焊接电源、可焊性,是中国焊接学科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中国院校中第一批焊接专业。

2022年4月19日,潘际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潘际銮

外文名:PanJilu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瑞昌

生日期:1927年12月24日

逝世日期:2022年4月19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作品:《Arcweldingcontrol》,《现代弧焊控制》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信仰共产主义

性别:男

人物生平

编辑

1927年12月24日,潘际銮出生于江西瑞昌的一个书香门第,小学毕业于江西九江滨兴小学,他在云南省高中毕业生会考中获得全第一名

1944年8月,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专业课物理成绩不及格

1946年7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撤销,潘际銮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

1948年8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机械系助教。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际銮院士潘际銮院士

1950年8月,被清华大学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就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前苏联焊接专家普罗霍洛夫

1953年8月,硕士毕业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师、焊接教研室主任,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焊接专业

1955年8月,带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焊接研究生学习的10多名学员返回清华大学,正式建立焊接教研组,并被任命为教研组主任,并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59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前苏联巴顿焊接研究所学习。

1978年,担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客座教授、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客座教授。同年晋升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并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主任(任期至1991年)。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6年,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焊接系客座教授。同年担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1995年)。

1987年—1991年,在中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

1993年4月,担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任期至2002年)

2001年,获得中国焊接终身成就

2002年12月,担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

2007年6月,受聘为南昌职业学院顾问 。同年,担任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年,担任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同年,担任新余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011年,担任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

2022年4月19日,潘际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末,潘际銮试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60年代初试验成功氩弧焊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完成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继之研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并对焊接的热裂纹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研究电弧传感器,首次建立电弧传感器的动、静态物理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80年代研究成功“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2003年研制成功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属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完成了“高速铁路钢轨焊接质量的分析”、“高速铁路钢轨的窄间隙自动电弧焊系统”项目

  • 研究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65年

    ZD-30电子束焊机

    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联合授予的新产品创造二等奖

    1984

    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QH-ARC法

    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4年

    焊接用双向激自动跟踪系统

    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8年

    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器与技术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学术论著

    截至2010年,潘际銮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6部,英文著作1部,并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1年)

    出版日期

    名称

    出版

    2007.12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潘际銮院士八十华诞庆贺文集

    潘际銮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0

    《彩图科技百科全书 第5卷 器与技术》

    潘际銮,汪广仁卷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现代弧焊控制》

    潘际銮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机械制造科学(热加工)》

    潘际銮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焊接手册》第一卷(工艺与设备)

    潘际銮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58.11

    《焊接中的热裂缝》

    潘际銮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Arc Welding Control》

    潘际銮编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 授权专利

    截至2010年,潘际銮获国家专利10余项,美国专利2项

    1.中国专利 ZL 96 2 11738.2,1997年9月13日,“动态温度场实时检测传感器”(第一发明人)

    2.中国专利 ZL 93 1 19445.8,1996年1月28日,“交流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电弧控制装置”(第一发明人)

    3.中国专利 NO. ZL 93 2 13847.0,1994年“焊接温度场检测装置用传感器(第一发明人)

    4. 中国专利 NO. ZL 92 2 44476.5,1993年“空心轴电机驱动的旋转扫描焊炬”(第一发明人)

    5. 中国专利 NO.85100074,1989年“焊接过程中监测工件坡口和装配状况的光电传感方法”(第一发明人)

    6. 美国专利 NO.4,628,181,1986年12月9日,“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 of a Welding Power Source for Arc Welding and Electric Circuit to be Used for Such Apparatus”

    潘际銮年轻的时候一心扑在学习上,大学毕业当了助教,没恋爱过,也没找过女朋友。1950年,年仅19岁的李世豫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准备考大学。当时世豫自己的乡帮忙找住处,而这位老乡正好跟潘际銮住在一起,于是两人就认识了。当时潘际銮对李世豫有好感,就主动帮她找住处,帮她补习功课。1950年潘际銮去哈尔滨读研,李世豫留在北京考大学,五年后,潘际銮回到北京,李世豫北大毕业,两人就结婚了

  • 人物评价

    编辑

    潘际銮为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奥运前顺利开通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评)

    潘际銮是第一位“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为中国焊接事业做出了开创性成就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评)

    人物影响

    编辑
  • 潘际銮院士奖学金

    2017年4月25日,“潘际銮院士奖学金”设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该奖学金作为清华大学名师奖学金之一,主要鼓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相关学科领域学习与研究的德才兼备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旨在发扬和传承潘际銮院士的卓贡献和为人、为学的优良传统,鼓励和支持中国焊接以及相关学科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学术创新与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