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战斗者 编辑

《七月》中的现代诗歌

诗歌田间作。1943描写日本侵略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并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而召唤人民拿起武器同侵略者血战到底。诗句长短不一,但音节深沉而铿锵,犹如“一声声的‘鼓点’,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给战斗者

作者:田间

创作年代:1943年

作品出处:《七月

文学体裁现代

诗歌简介

编辑

给战斗者

gěi zhàn dòu zhě

诗歌。田间作。1943年发表。描写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并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而召唤人民拿起武器同侵略者血战到底。诗句长短不一,但音节深沉而铿锵,犹如“一声声的‘鼓点’”,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诗歌内容

编辑

《给战斗者》

在没有灯

没有热气的晚上,

日本强盗

来了,

我们

手里,

从我们底

怀抱里,

把无罪的伙伴,

关进强暴底栅栏。

他们身上

裸露着

伤疤,

他们心头

呼吸着

仇恨,

他们呼唤,

大连,在满洲

野营里,

让喝了酒的

吃了肉的

残忍的野兽,

用它底刀,

嬉戏着--

人民的

生命

劳苦的

血……。

亲爱的

人民!

人民,

在芦沟桥

……

在丰台

……

在这悲剧的种族生活着南方北方的地带里

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底枪杀

了……

是开始了伟大战斗的

呵!

七月

我们

起来了。

我们

起来了

抚摩悲愤的

眼睛呀!

我们

起来了

揉擦色的脚跟,

与黑色的

手指呀!

我们

起来了,

在血的农场上,在血的沙漠上,在血的水流上,

守望着

中部,

边疆。

经过冰雪,经过

遥远地

遥远地

我们

呼唤着

爱与幸福

自由和解放……

七月,

我们

起来了,

呼啸的河流呵,叛的土地呵,暴烈的火焰呵

和应该激动在这凄惨的殖民地上的

复活

歌呵!

因为

我们

是生长在中国。

在中国,

人民的

幼儿,

需要饲养呀,

人民的

牲群,

需要畜牧呀,

人民的

树木,

需要砍伐呀,

人民的

禾麦,

需要收获呀!

在中国

我们怀爱着--

五月的

麦酒,

九月的

粉,

十月

燃料,

二月

烟草,

从村落底家里,

从四万万五千万灵魂底幻想的领域里,

漂傲者

祖国

热情,

报国的

每天,

每天,

我们

要收藏--

在自己的大地上纺织着的

祖国的

白麻,

祖国的

蓝布。

…………

因为

我们,

要活着,永远地活着,欢喜地活着,

在中国。

我们

是伟大的中国底伟大的养子呵

我们

曾经

在扬子江和河底

热燥的

水流上,

摇起

的木

我们,

曾经

在乌兰哈达沙土与南部草地的

周围,

负起着

狞猎的器具;

强壮的

曾经在亚细亚夜间燃烧的篝火底

野性的

烈焰底

左右,

靠近纺车,

辛勤

纺织着……

…………

我们

曾经

用筋骨,用脊背,

开扩着--

粗鲁的

中国。

我们

懒惰吗?

犯罪吗?

我们

没有生活的权利,

与自由的

法律吗?

为什么--

亲爱的

人民,

不能宽敞地活下去,平安地话下去呢!

伟大的

祖国,

悲剧的日子来了,暴风来了,敌人来了……

敌人,

突破着

海岸和关卡,

从天津,

从上海。

敌人,

散布着

炸药和瓦斯,

到田园,

到沼池。

敌人来了,

走向

我们。

恶笑着

扫射,

绞杀。

它要走过我们四万万五千万被害死了的

声息的尸具上,

播着武士

胜利的放荡的呼喊…

今天

你将告诉我们以斗争或者以死呢?

伟大的

祖国!

我们

必需

战争了,

昨天是懦弱的,是惨呼的,是挣扎

四万万五千万呵!

斗争,

或者死……

我们

必需

拔出敌人的刀刃,

从自己的

血管。

我们

人性的

呼吸,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拆散;

复仇的

枪,

不能扭断,

因为

我们

--不能辱地活着,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呀……

…………

太阳被掩覆了

疆土的

烽火,

在生长着;

堡垒被破坏了

兄第的

尸骸

在堆积着;

亲爱的

人民,

让我们战争,

更顽强,

更坚韧。

…………

我们,

往哪里去?

世界

没有大地,

没有海河,

没有意志,

匍匐地

活着;

也是死呀!

今天呀,

让我们

死吧,

但必须付出我们

最后的灵魂,

到保护祖国的

歌声去……

亲爱的

人民!

亲爱的

人民!

抓出

木厂里,

墙角里,

泥沟里,

我们的

武器,

挺起

我们

被火烤的,被暴风雨淋的,被鞭子抽打的胸脯,

斗争吧!

在战斗里,

胜利

或者死……

诗篇上,

战士

会比奴隶底国家

要温暖,

要明亮。

一二、二四、一九三七、武昌。

--原载《七月》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第一卷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