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 编辑

政治术语

极左是一个政治术语。极左也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极端,突破“自由的底限。为获得无差别的公正,而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为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必须建立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将人民一切活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极左

外文名:theultra-left

术语类别:政治术语

应用范畴:政治领域

相对术语:极右

借鉴案例:斯大林主下的苏联

定义

编辑

所谓极左,也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极端,突破"自由的底限"。所谓极右,也就是把右派的思路推向极端,突破"平等的底限"。把反对国家限制强推演成要强者控制国家欺凌弱者,宣称"国家就是为强者存在的"(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实行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一切保护,一切自由。

需要强调的是左不一定是极左,左派和左翼是好的进步的,极左和极右一样是对会有危害的,极左和极右属于一丘之貉。

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

站在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社会主义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美国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美国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激进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政治术语的起源

编辑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何香凝、廖仲恺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0世纪初,弗拉基尔·伊里奇·列宁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虽然可能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到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至今“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号。

“左”是指思想超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

左、右派的起源

编辑

左右派的来源似与法国大革命有关。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含义不尽相同。

现代政治的发源地欧洲西部,左派通常指共产党和社会党,而右派通常指自由党和保守党。前者如英国工党、法国共产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后者如英国保守党、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

在冷战时代,左派泛指共产主义及其同情者,而右派则指一切反对共产主义的势力,不仅包括东亚和拉美的右翼军事独裁政权(前者如韩国的朴正熙政权、越南共和国的文绍——阮高祺政权、泰国的他侬·吉滴卡宗——巴博·乍鲁沙天政权、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后者如古巴的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政权和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政权)和阿拉伯国家保守的君主政权(如沙特阿拉伯、阿曼、约旦等君主政权),甚至也包括西欧各国的社会党政权(如英国工党政府、法国社会党政府、德国社民党政府),因为这些政权无一不和美国密切合作通力反共。那时还有一些不左不右的中立主义政权(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政权),但这些中立国家实际上是在帮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忙。

在共产党国家,极左派一般指党内的信原教旨主义、顽固拒绝变革的狂热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