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 编辑

王朔著长篇小说

我是你爸爸》是中国当代作家王朔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于《收获》1991第3期。

《我是你爸爸》共十八章,透过林生这个父亲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与马锐父子关系的描写表现了不同以往的价值意蕴。小说表面延续了自“顽主系列以来对传统文化和会秩序的否定,表现了作家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文化语境中对传统、秩序的困境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凸显了作家反抗的对象只是出现了问题的秩序。

1992年,《我是你爸爸》获得上海首届(1990—1991)“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长篇小说奖。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我是你爸爸

作者:王朔

创作年代:当代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字数:193千字

发表时间:1991年6

内容简介

编辑

马林生对自己这种书店营业员一类知识分子形象并不满意,他可以幻想一切、自视甚。和婆离婚后,马林生就和马锐一起相依为命。可这儿子多叫人头疼呵。马锐在学校闯了祸,他对儿子大打出手……在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上他想改一下。他告诉马锐,要叫他老马。但不久马林生就感觉他为这一民主姿态牺牲了不少东西。马林生开始把齐士认作自己的风尘知己。其它万事皆不关心——包括儿子。最近,马锐一直很苦恼,每天上学、放学他总要挨一次截。他决定报复。儿子住院了,前妻要求收回马锐的抚养权。在法庭上,马锐对答如流,不乏主见。几乎没有说他半句坏话。马林生父子再次回到一起。

人物介绍

编辑

马林生

离了婚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爸爸,他心里如此不成熟,像个小孩儿一个劲儿沾沾自喜。看着儿子和小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马林生又羡慕又嫉妒,竟试图加入孩子们的谈话,只弄得十分尴尬。儿子失口顶撞了老师,马林生明明知儿子没什么错,可为了把自个儿放在家长的位置上,不得不粗暴地训斥儿子。

马锐

十三、四岁的儿子。他老成持重颇有涵养,如果不是被放在儿子的位置上,马锐根本不需要马林生。马锐的性格是断裂的,他有时过于幼稚,但更多的时候则过于早熟、老成、伶牙利齿、不是个油的灯。每回马林生变得像个小孩儿,马锐就立刻高大严肃起来。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我是你爸爸》讲述的是现代社会父子关系的故事。王朔将这对父子的周边清理的很干净,单亲家庭,马林生与前妻再无感情纠葛,他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也就是说一位中年男性可能具有的多重身份(儿子、兄弟、丈夫及父亲等)在马林生这里只有一重,父子冲突一旦激化很难再有相关因素可以使之缓和。但随着父子二人对对方认识的加深,即使面对马林生这样一位不合格甚至可以说糟糕的父亲,已渐形成独立个体意识的马锐,这个14岁的少年,认同“尽孝”是子辈的务,愿意以装小孩、服人管来满足父母。对于这样一位从精神上反叛父母、老师的权威的少年,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绝不愿意再次让老师和父亲的权威干涉他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从某种角度讲,父子冲突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这个代表未来充满现代意识的孩子的适应能力

与王朔之前小说中对父子冲突的处理相比较,《我是你爸爸》表现了更多的温情。无从父亲还是儿子的立场看,传统伦理都在束缚压抑着他们的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但马锐的解决方式不是与之决裂彻底打破,而是承认它的合理部分,传承了“孝道”。也是在这个层面上,《我是你爸爸》一改对传统文化或社会秩序的极端调侃,着意表现普通人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烦恼望以及无奈和无助。从表层结构看,马氏父子家庭民主实验的失败在消解、颠覆马林生的父亲身份,否定父辈文化所代表的社会秩序;深层结构则是王朔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文化语境中对传统对秩序的困境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表现与“顽主”一样被“革命史传统”缔造的马林生这一代人岌岌可危的现实生存状态和价值存在状态——潜意识中对传统、秩序不满,但又无力打破重建;马锐这代人的自我成长道路阻力重重,他们需要突破父辈权威的束缚建构独立自主的个体的能力,需要灵活处理与传统、秩序的关系的能力。这一双重叙述结构形成的力使《我是你爸爸》在王朔小说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是作家对其模式化创作的突破。

《我是你爸爸》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思考空间和向度,对王朔来说,是别样的人物、场景在作品中出现,像标题隐含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基本场景是北京普通市民阶层生活水平的由父子二人组成的家。“我是你爸爸”呈示了一种最平常不过的伦理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被用来试图抓住对象性的“你”,另一方面是自我角色的确认。马锐从马林生那里感受到的压抑,像所有其它同类例子的紧张的父子关系一样,具体性的冲突背后都蕴含一个超性的伦理结构,超越性结构使“父亲”从个人性的具体形象普泛化为一个抽象的象征符号,源远流长的文化一直在不断强化和巩固这个符号一开始就有的压抑性,使之变本加厉,直至这个向度上的特征遮蔽了符号更该突出的其它特征。“我是你爸爸”对于对象性的“你”是伦理和文化上的压抑,另外一方面,此种自我角色的确认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限制和束缚,只不过这种本质被掩盖在自我权威性的陶醉里难以发现罢了。马林生几乎没有个人生活,最多不过是在脑子里想象与一个苍白少女之间浪漫的虚幻故事,儿子不需要他,他就“闲得发慌,闲得整夜整夜失眠,人都闲得憔悴了”。在不知不觉中,需要和依赖性的关系在父子之间发生了颠倒:儿子在对抗压抑的同时也拒绝了父母的好心,他要求自我成长;反倒是父母需要孩子,因为当他们丧失了自己的个人生活之后,当他们被符号化之后,他们唯一证明自身的存在和价值的方式只能通过与孩子的关联产生,其他的发展向度和替代选择的可能性早被排挤在父母角色狭隘的伦理和文化功能之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是自我捆绑的人。某种意义上他比“儿子”更可怜。

艺术特色

身份解构

《我是你爸爸》首先解构了传统中崇高、权威的“父亲”身份,揭示出不存在本质的“父亲”情感和言行,“父亲”是靠一系列话语符号建构起来的。在马林生尝试以权威观、以“儿子”为中心和以反“儿子”构建“父亲”身份失败后,进一步深入至“父子”关系的解构,质疑传统天经地义的亲情关系与关系维系。并在儿子马锐同样意识到,开始构建、表演“儿子”身份时,“父子”关系得以重新建立,双方在关系中确认各自身份。王朔并非否认社会中“父子”关系和“父亲”身份的存在,而是解构其传统的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神话”地位,“父子”关系和“父亲”身份依旧并始终存在于社会、家庭中,却不再是不加反思和质疑的自然存在,而要靠双方共同参与关系构建,并在构建的关系中持续进行身份表演,才能维持“自然”的亲情关系——这是后现代人际交往的冷峻理性

作品影响

编辑

荣誉表彰

1992年,《我是你爸爸》获得上海首届(1990—1991)“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长篇小说三等奖。

影视改编

2000年,改编自小说的同名影《我是你爸爸》上映,由冯小刚徐帆、胡小培等主演。

《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

作品评价

编辑

王朔探讨父子关系的小说《我是你爸爸》,至今受到中青年人的喜爱。该书撕下了传统父亲的崇高形象,通过单亲父亲与青期儿子之间的种种纠葛,将一个生活窝囊而不失理想的中年人的无奈无助、有心无力、心酸又可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北京晚报》评)

出版信息

编辑

《我是你爸爸》首次发表于《收获》1991年第3期,并于1992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我是你爸爸》

1992年6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

7-02-001378-3

《我是你爸爸》

1993年1月

麦田出版公司

957-708-043-X

《我是你爸爸》

2002年1月

云南人民出版社

7-222-03403-X

《我是你爸爸》

2004年1月

云南人民出版社

7-222-03949-X

《我是你爸爸》

2007年6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05571-8

《我是你爸爸》

2012年5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1197-7

《我是你爸爸》

2015年3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1374-2

《我是你爸爸》

2016年6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1574-6

《我是你爸爸》不同版本封面

作者简介

编辑

王朔,当代作家,编剧。生于1958年,1976年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后进入影视业,在《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中担任编剧。

王朔 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