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墟街道 编辑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辖街道

道,隶属于浙江绍兴上虞区,地处上虞区西北部,东接崧厦街道,东南连曹娥街道、东关街道,西南、西与城区陶堰镇、孙端镇为邻,北濒曹娥江与沥海镇隔江相望,总面积44.13平方千。2011末,道墟街道总人口50026人。

秋时,属越地。1985年,复称道墟镇。1992年,肖金乡、杜浦乡并入道墟镇。2017年10,道墟镇撤镇建街道,道墟街道正式举行撤镇设街挂牌仪式。截至2021年10月,道墟街道辖1个区、2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驻中联村镇中路1号。

2016年,道墟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10.6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284.4亿元;全社会固定产投资10.9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8.2亿元;实现税收7.41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道墟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地理位置:上虞区西北部

面积:44.13km²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话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368

人口数量:50026人(2011年末总人口)

车牌代码:浙D

历史沿革

编辑

春秋时,属越地。

秦时,始属会稽郡山阴县。

西初,置灵文乡。

南朝陈时,始属会稽县

宋时,分属曹娥乡、富盛乡。

明永乐时,为道墟里。

宣统二年(1910年),置道墟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置道墟镇,属绍兴县。

1954年,划归上虞县。

1956年,复为道墟乡。

1958年,设东关人民公社道墟管理区。

1961年,设道墟人民公社。

1983年,仍为道墟乡。

1985年,复称道墟镇。

1992年,肖金乡、杜浦乡并入道墟镇。

2017年10月,道墟镇撤镇建街道,道墟街道正式举行撤镇设街挂牌仪式。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末,道墟街道辖道墟、肖金2个居民委员会,中联、庙桥、新民主、杜浦、新里港、沥泗、国庆、茅家、云里、积山、长淡、钱上、韩浜、五四、新屯南、沽渚、大、肖金、东桑、联浦、江协、称海、联江、汇联24个村民委员会,共26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0个居民小组、30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道墟街道辖1个社区、24个行政村:道墟社区、国庆村、茅家村、积山村、长娄村、云里村、沥泗村、杜浦村、称海村、联江村、汇联村、肖金村、东桑村、大湖村、五四村、韩浜村、钱上村、沽渚村、庙桥村、新民主村、中联村、新里港村、江协村、联浦村、新屯南村, 街道办事处驻驻中联村镇中路1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道墟街道地处上虞区西北部,东接崧厦街道,东南连曹娥街道、东关街道,西南、西与越城区陶堰镇、孙端镇为邻,北濒曹娥江与沥海镇隔江相望,总面积44.13平方千米。

道墟街道

自然资源

2011年,道墟街道有耕地面积27469亩,林地面积1468亩。

人口

编辑

2011年末,道墟街道总人口5002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63人,城镇化率26.1%。另有流动人口9139人。总人口中,男性24653人,占49.3%;性25373人,占50.7%;14岁以下5404人,占10.8%;15—64岁36859人,占73.7%;65岁以上7763人,占15.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9750人,占99.4%;有土家、侗、蒙古、回13个少数民族,共276人,占0.6%。其中土家族3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2.7%;侗族24人,占8.7%。2011年,人口出生率6.65‰,人口死亡率6.95‰,人口自然增长率-0.3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34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道墟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人均财政收入9395元,比上年增长39.1%。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9元。

2016年,道墟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10.6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28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8.2亿元;实现税收7.41亿元。

农业

2011年,道墟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农业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的4.8%。2011年,生产粮食15503吨,其中水稻9551吨,小麦1141吨,大麦208吨,大豆1177吨。棉花种植面积880亩,产量79吨;米种植面积6187亩,产量2438吨;油菜籽种植面积6640亩,产量995吨;瓜果种植面积1450亩,产量4027吨;园面积172亩,产量11吨;甘蔗种植面积758亩,产量3753吨;蔬菜种植面积4.36万亩,产量8.9万吨;花卉种植面积564亩,观赏和绿化苗木种植面积1072亩,草皮种植面积20亩。

2011年,道墟街道生猪饲养量7.5万头,年末存栏4.1万头;家禽饲养量9.8万羽,上市家禽6.76万羽。生产肉类3500吨。

2011年,道墟街道水产养殖面积2.66平方千米。水产品产量1250吨,渔业总产值2215万元。

工业

道墟街道初步形成了以化工、五金仪器、纺织、建材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19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工业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的81.0%。

2011年,道墟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3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商业网点682个,职工2146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

2011年,道墟街道出口267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0%,主要产品有染料、仪器、纤维素、增白剂、纺织品、工艺品等。

金融

2011年,道墟街道各类存款余额4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1亿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055人,专任教师65人;小学3所,在校生3141人,专任教师1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74人,专任教师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8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9.7%,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7%。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文化专业户11个,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25个;公共图书室25个,藏书41160册。文艺创作队伍12支,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48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病床40,固定资产总值1606.7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2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19人。2011年,医疗机构(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73万人次。

2011年,道墟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525人,参合率95.0%。

社会保障

2011年,道墟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人数77人,支出3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7.0%,月人均374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4户,人数350人,支出1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月人均309元,比上年增长15.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人,支出15.6万元;医疗救助129人次,支出21.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7.92万元。院1所,床位34张。2011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5433人,参保率51.0%。

邮政通信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48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5个。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移动电话4.7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66万户。

基础设施

  • 给排水

    2011末,道墟街道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0.8千米,生产能力6000吨/日,年工业用水110万吨、生活用水1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7.55千米,废水处理率100%。

  • 供电

    2011年末,道墟街道拥有35千伏及以上电站4座,主变压器7台,总容量5.4兆伏安,10千伏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7.62千米,用电负荷2.3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05亿千瓦时。

  •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道墟街道有公园5个,公园面积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8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0公顷,绿化覆盖率17.8%。

  • 交通

    编辑

    2011年,道墟街道有铁路萧甬线过境,境内长1.6千米。杭州湾环线(杭甬)、常台(上三)、绍诸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境内长6.7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绍兴、杭州市余姚宁波市;常台高速公路境内长9.55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上虞市,嫌州市、三门县;绍诸高速公路境内长3.4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绍兴、诸暨市。京福线国道过境,境内长1.2千米。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31千米。

    历史文化

    编辑
  • 地名由来

    道墟街道因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称该地为“有道之墟得名。

  • 荣誉称号

    编辑

    2021年12月,道墟街道入选“浙江省文化强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