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 编辑

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墨四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

内容: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

重要学说:儒、法、道、墨

作品代表:《论语》、《墨子》、《子》

发展阶段

编辑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版本一

秋战国之交:

诸子散文诸子散文

以《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又称《道德经》,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一般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

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它们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

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它们多为专论文的形式。《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版本二

秦时期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耳的著作。

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主要特点是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

编辑

前期:《论语》《道德经》

中期:《孟子》《庄子》

后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代表作

编辑

《告子下》

秋水

《逍遥游》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