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 编辑

格非创作中篇小说

隐身衣》是当代作家格非创作的中篇小说,发杂志收获》2012第3期,首次出版于2012年5

该小说讲述了“我通过买卖音箱器材设备,而意外闯入了黑会头目丁采臣的家庭生活,并最终和丁采臣家里的女人“毁容”结婚生子的故事。小说代表着格非小说创作风格的重大转现代日常生活成为其尤为重要的表现题材。通过对两类“隐身”在日常生活中处世特征的抒写,格非在小说中建构出一种独有的隐身哲学

2013年1月,该小说登上中国小说学会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榜首;20149月,获第六届鲁迅文学中篇小说奖。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隐身衣

外文名:TheInvisibilityCloak

文学体裁:中篇小说

作者:格非

首版时间:2012年5月

字数:89000

内容简介

编辑

“我”出身于普通市民家庭,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以为人制作音响设备胆机为业。“我”本来有个漂亮的芬,但她跟人跑了,“我”的生意不好做,又被姐姐逼着从老房子里搬出去。蒋颂平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如今做生意发了财,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新客户丁采臣,“我”决定把自己收藏的一对珍音响AUTOGRAPH卖给这个人,希望由此摆脱生活的困境。丁采臣住在远郊的一所大房子里,他不苟言,身上常带着枪,发起脾气来很是吓人,“我”把音响装好给了他。丁采臣的尾款却迟迟没有打过来,话也打不通,“我”鼓足勇气又去了一趟丁家,一个毁容女接待了“我”,她说丁采臣已经自杀了。再后来,“我”就跟这个神秘的女人生在一起,还有了女儿。

作品目录

编辑

KT88

《培尔·金特》

奶妈碟

短波收音机

《天路》

AUTOGRAPH

莲12

萨蒂,《玄秘曲》

黎明

莱恩·哈特

300B

目录顺序为从左至右排列

创作背景

编辑

格非在采访中说,他写《江南》时,考虑是否将听音乐的历史写进《春尽江南》里,最后很克制地写了一点,把大部分材料放在一边。后来有人跟他约稿,他就在《春尽江南》写完了后,用了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把从《春尽江南》里抽出来的部分,写成了《隐身衣》。格非坦言,小说是以他身边几个古典音乐发烧友为原型创作的,而他自己也是古典音乐发烧友。他感慨自己20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听古典乐的人还很多,而这种氛围已经几乎看不到。但他身边的这几个朋友执着于对古典音乐的热爱,《隐身衣》就是想反映他们与当代社会的距离感。

人物介绍

编辑

“我”:“我”是一名以制作胆机为生的手艺人,具备良好的古典音乐修养。我隐忍内敛,过着自得其乐的隐身人生活。然而娇妻红杏出墙,最终离“我”而去,弄得自己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为找一间房子,“我”与朋友怒目相向;为腾一套房子,姐弟使奸用诈。在一个出了问题的世界里,是对古典音乐的痴迷,使“我”能够承受身体忧患和精神焦虑,最终得到拯救。

丁采臣:他出现之前,蒋颂平对他的人生惧大加渲染,他的出现与消失都是幽灵般的,随身带着枪支,稍不顺心就威胁妨碍他的人。甚至在他跳楼自杀大约一年之后,“我”的银行卡上居然还收到了他欠“我”的那笔钱。这样一个人,一个音乐盲,却在罗热演奏的《玄秘曲》中安静得像个婴儿。

毁容女:丁采臣房子的女主人。丁采臣死后,与“我”结婚生子。毁容女与“我”貌美的前妻是完全不同的人,她虽相貌吓人,却是一位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与“我”有着相同的精神趣味。“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叫她玉芬,她也答应。

牟其善:北京商人牟其善是位有名望的古典音乐发烧友,在发烧友的圈子里,牟其善很是平易近人。在攀登贡嘎山时,他不幸遭遇雪崩而离世。正是这场意外,让“我”得以购得他所珍藏的一对音响,使“我”在日后能够用它们换得一笔金。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小说描绘了一幅社会众生像,展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承受的种种困境和苦难。姐姐一家生活在最底层,无时无刻为生存而担忧,甚至因房子而抛弃亲情;蒋颂平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老板,但生意的不如意时刻围绕着他;丁采臣是生活在上层社会的神秘人物,但最终从写字楼上跳了下去。小说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社会各阶层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而这种现实的无序和混乱,也在悄无声息间挤压着“我”的生存空间,姐姐的欺骗让“我”感到亲情的溃败,玉芬的情感背叛使“我”失去向往的爱情,而蒋颂平撕毁承诺,也促使“我”心中的希望破灭。在“我”的身上,亲情、爱情、友情已全然沦丧,而这一切又与现实息息相关。现实的残忍、荒谬在格非笔下被刻画出来,映射着时代变化

小说虽以“隐身衣”为题,却又很少提及“隐身”,小说中仅出现两次。一次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面对社会的堕落,手艺人被任意践踏,这种隐身的生存境况却能让卑微的“我”感受到一丝安全感,而发烧友圈子的纯净又为“我”的隐身增添了一种自豪感。第二次的出现是在古典音乐发烧界的“教父级人物”牟其善的身上,“无他在哪个场合出现,你都不可能看见他,因为他穿了一件隐身衣。”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的顶级发烧友,却总会选择在“权金城”来切磋技艺,可见他的隐身无外乎是借用古典音乐来遮蔽精神上的麻木、空虚。因而可以看出,一方面这些隐身人因共同的喜好音乐而相聚,组成一个讲信、守承诺的“乌托邦”,以此来抗拒世俗世界。但另一方面即便“趣味不俗”的牟其善,却依旧难逃世俗的纷扰。故从某种程度可以将隐身同于逃避,亦或是回归,企图逃离现实的藩篱,回归灵魂的本态。隐身衣隐去的,正是尘世中屡受伤害、疲惫无奈的真身和灵魂。

艺术特色

线索

在小说扉页上印着尼采的一句话: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谬误。可见音乐将在小说中承担的分量。小说主人公“我”又是一名以制作胆机为生的手艺人。另一方面,小说的12个章节皆是与“音乐”元素相关的知识,如《彼尔·金特》、奶妈碟。同时其中伴有大量的音乐配置及鉴赏知识,故可以说音乐是贯穿小说的一条线索。

反乌托邦

小说中的“隐身”之意,表面上是在音乐世界中建立精神乌托邦,深层分析则是一种反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小说中的精神乌托邦是建立在意外与巧合之上的,因其不稳定性与临时性而被游戏化和虚幻化;另一方面,所谓的“隐身”,不仅是隐藏在音乐世界中,还隐藏于与过往未来都割断了联系的现时之中,将个体从历史中抽离,使其从具有历史性的现代个体变为没有历史的后现代人。在与现实的妥协中进行的反乌托邦想象,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存体验与历史感知。

小说中,多年后“我”收到了丁采臣欠的那笔尾款。这意味着丁采臣也许还活着,而占据了他的生活的“我”则面临着随时被驱赶的潜在威胁。这表明“我”的“隐身”生活是在占据他人位置之后的一种临时的安逸,更进一步证明格非在《隐身衣》中构建起的精神乌托邦其实是一种幻境。处于相对下层地位的“我”对相对上层地位上的丁采臣房子的占有,则是一种社会阶层的位。这一方面说明了精神乌托邦必须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则表明在意外与巧合之上建立的精神乌托邦只能是个体的救赎之法,而无法从整体对社会阶层的固化进行历史性的改变,而且此时的个体已非历史主体。

作品评价

编辑

鲁迅文学奖授奖:《隐身衣》在艺术上独辟蹊径。格非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取世态人心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卑微困窘和清明淡定表现得质朴细致。缜密准确的叙述穿越人间万象的庸常浮华,直击人性痛处,抵达命运深处。音乐发烧器材的知识性融入,予小说独特的质地和韵味。构思匠心独运,笔法干净利落,叙述从容不迫,充分彰显出语小说超的艺术境界

作家韩少功:《隐身衣》写了一个音响师傅的故事,极为独特、鲜活以及坚实,其感受经验得到一次极为丰富多彩的释放,与诸多洛可可化的都市小说拉开了足够的距离。

作家李陀:这部作品涉及音乐,在题材开拓上是一大特色。类似《隐身衣》这种,由音乐构成必要元素,同时还对现实有所评价的小说,在过去并不多。

作者简介

编辑

格非,本名刘勇,中国当代作家。1964年8月生于江苏丹徒县,1981年入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调入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作品《隐身衣》于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江南》三部曲于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