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痛 编辑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常以病变所涉及的周围神经来命名。其他局部病变刺激末梢感受器引起的局部疼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病变所致的躯体痛,一般不属于神经痛的范畴。

基本信息

编辑

临床症状

编辑

症状

肢体外伤后发生的神经痛及神经病变,肢体外伤后发生的疼痛、痛觉过敏、感觉过敏;初期疼痛局限于外伤部位或受伤神经的分布区,随后可扩展到整个肢体;除疼痛外尚可有血管舒缩障碍(开始为血管扩皮肤变得温暖而干燥,后变为血管收缩皮肤水肿、紫绀、变冷)以及出汗过多或过少,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营养改变、骨质疏松 应去医院诊治,可能是放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好发部位

面部、咽喉部、枕部的神经痛

肩部或上肢的神经痛

胸部的神经痛

腰腿或下肢的神经痛

常见病因

编辑

从两个大的方面分别叙述:

周围神经性痛

1、三叉神经痛: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见于副鼻窦炎、蝶窦炎、筛窦炎、鼻腔结构变形、鼻中隔弯曲因机械性压迫中鼻甲、颅底骨折、转移癌、带状疱诊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经痛: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4、肋间神经痛: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 :见于外伤、骨折等。

9、灼性神经痛: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10、带状疱疹: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中枢性疼痛

1、脊髓痛:

(1)后角痛多见于外伤、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2)脊髓后索性痛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

(3)脊髓丘脑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见。

2、丘脑痛:丘脑痛以脑血管病变、肿瘤多见。

3、脑桥、延髓痛:见于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4、大脑皮质痛:大脑皮质痛少见,一般为肿瘤、血管病等。

鉴别诊断

编辑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枕大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分布范围内(后枕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也可在持续痛基础上阵发性加剧。临床现为一侧或两侧后枕部或兼含项部的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痛时病人不敢转头,头颈部有时处于伸直状态。查体可见大神经出口处有压痛、枕大神经分布区(C2-3)即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感染急性带状疱疹后,出现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多数带状疱疹病人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受损皮肤区域出现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称之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

4.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一支神经。

5.舌咽神经痛或其他内脏病引起的晕厥:此型晕厥少见。舌咽神经痛、胆绞痛、肾绞病、支气管或消化道内检查时发生短暂晕厥。与剧烈疼痛及内脏感受器的过度反射性反应有关。

常见的神经痛

编辑

有些人,当洗脸、刷牙或进食进,会突然感觉一侧颜面部的剧烈性闪痛,持续约几秒,难以忍受。有些人在吞咽、说话、转颈时,诱发一侧或双侧颈痛,持续数日或数周后缓解,疼痛还可由咽部向后放射。上面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也叫做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都包括在神经痛范围内。

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症状之一,它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并放射至该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疼痛、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有的神经痛,可随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时激发或加重疼痛,甚至可因持续某一姿势或体位而加重疼痛,有时由于脊柱结构病变(如椎间盘突出)引起根性神经痛后,使脊柱活动受限,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常见的神经痛为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坐骨神经痛,其疼痛发作可沿臀部、股骨后侧、小腿外侧、足背等呈放射性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当足拇趾向体侧后曲时,减少腰部与患肢活动,或点按环跳(股骨大转子点至尾骨连线外1/3与内2/3交界处)。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结核、蛛网膜炎,椎内转移癌等。另外,骶骼关节炎以及骨盆腔内肿瘤压迫神经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就是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部)出现疼痛。坐骨神经被牵拉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常呈曲状态,以减轻疼痛。坐骨神经痛可用B族维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药,以及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可采用中药治疗,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以第2支疼痛较多见,龄以40~50岁为多。病人出现一侧颜面部骤然发作性闪痛,为时数秒到十几秒。自述似、烧灼样疼痛,难以忍受。常于发作时间用手搓揉痛侧颜面,以期减轻疼痛。由于经常揉搓,颜面部皮肤变粗糙,有时可有眉毛脱落。发作时间有间歇,间歇时间长短不一,轻者可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出现较长时间的间歇。疼痛可因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而诱发。治疗一般以维生素肌注营养神经,或手术切断神经等等。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可由肋骨骨折、胸椎转移性癌、带状疱疹等引起。因带状疱疹引起的,可见到在此疼痛区域内的皮肤损害,有成堆的簇状疹,皮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可有渗出或肿。因此治疗肋间神经痛时,应以治其原发病灶为主,其次可针对疼痛进行治疗,以减轻局部症状。

临床治疗

编辑

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针灸理疗在治疗神经痛时,还是很有效的,如果疼痛剧烈,一般5到10个针灸疗程就可能有效。

家庭治疗措施

积极预防

学会怎样坐、站、正确地背东西,是预防各种神经痛的最好办法。一些不同的理疗方法可以知道怎样正确地行动以防止疼痛发作,可以与一个有训练的治疗者商量治疗方法。

用冰袋按摩

用冰袋按摩可以中断信号沿神经通路传导,被温度信号取代,这样就可缓解疼痛。

留起胡子

若是三叉神经痛的男士可以留胡子把脸挡起来以免受凉,寒冷有时诱发疼痛。

指压按摩

按压位于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间的大肠经合谷穴,可以减轻面部疼痛,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去压左手的穴位1分钟,然后再压右手,如果已怀孕不要用这个穴位。

为减轻胸上腹部疼痛可按压心包经间使穴,把拇指放于手腕内侧中心距手腕约2指宽上肢两骨之间,用力压1分钟3—5次,然后再重复按压另一侧。按压外关穴有助减轻上半身内的疼痛,把拇指放于距腕关节2拇指宽上肢前端中部,按压1分钟,然后重复按压另一侧,每次压2—3次。

营养及饮食疗法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

患者应多摄取水分,并避免咖啡、汽水、香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

多吃燕麦

经常食用燕麦町改善神经的总体状况。切碎的燕麦草在温水中冲泡2分钟并过滤后就是一种补品,一天喝1—4克,若要减轻皮肤瘙痒,用细棉布包燕麦片挂在喷头下,用冲过燕麦片的水洗澡。

预防措施

编辑

神经痛多发生于神经受刺激或发炎,疼痛沿神经走向分布,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以是慢性的症状,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包括疼痛、刺痛及触觉过敏或患部的神经失去感觉、患部红肿,情况严重者还会痉挛。神经炎的起因不一,包括缺乏营养素(维生素B)、代谢失调、受外力直接打击或骨折、血管、骨或结缔组织压迫神经、神经受感染、糖尿病、痛风、血癌等,服用甲醇、过量的铅及汞等有毒金属也会造成神经伤害。 较常见的神经痛有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造成的刺痛等。当眼内的视觉神经发炎,将逐渐或突然地使视觉模糊。情况严重者,可能在数日后产生暂时性的失明,同时也可能有眼痛的现象,可以采取家庭治疗措施。

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表现

编辑

(1)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患者常描述为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跳痛。发作时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患侧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有时发作时不断做咀嚼动作,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又称为“痛性抽搐,有时伴有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眼睛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在床上打滚。

(2)每次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到数分钟后骤然停止,间歇期间如正常人,少数可仍有烧灼感;一般夜间发作较轻或停止,但严重者亦可通宵频繁发作不能成眠或睡后痛

(3)大多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渐频繁,甚至数分钟发作一次以致终日不止。

(4)病程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期可由数天或数年不定。发作周期似与气候有关,季与冬季较易发病。

三叉神经痛患者自身调养很重要,日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动作轻慢,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5)进食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

(6)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以求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