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清 编辑

鲁迅的祖父

周福清(1838122日-1904年),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号介孚,又号梅仙。浙江绍兴会稽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鲁迅祖父,曾任江西金溪县知事。

(概述图来源:澎湃新闻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周福清

别名:致福

字:震生

号:介孚

所处时代:清代

出生日期:1838年1月22日

逝世日期:1904年

人物生平

编辑

周福清自幼勤奋好学,当时三台均延师设塾以课子弟,讲学时间亦有参差,原意是便利各塾就学子弟可相互听讲,以宏造就。周福清得以趁机进修,数年之中,收获最大,因此亦被周氏族人誉为“收晒凉 (即乘便得利之意)。

人物经历

编辑

他热衷于走科举取仕的“正路”。起初,周福清的仕途还算坦荡,系“同治丁卯并补行甲子举人” (第86名)、 “辛未科进士” (会试中式第199名贡士,殿试入二甲第三十九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虽有地位,但是朝廷文官,没有什么权势和油水。到翰林院散馆考试,方可放官,周福清考了二等第三十五名,能旨以知县用,分发四川,选得荣昌县,他最终以亲告近为由,获准改选江西金溪县知县,于1874年正月赴任。

在任金溪县知县期间,周福清“既不贪赃,尤不枉法。处理民刑案件务求真情实事,从不颟顸草率。抑且案无留牍,随到随审,随审随结,不任当事人长期拖累。对胥吏衙役,防范周密,驾驭綦严,不容有少些隙漏为其所乘。”他也许不懂得官场上的“游戏规则”,不会奉承拍,不会趋炎附势,不会诌媚权终于得罪了上司,由两江总督沈葆桢上奏朝廷,革了他的七品芝麻官职,改选教职。周福清力图东山再起,卖掉田地,于1879年遵例捐升内阁中书,是年九月到阁当差,“委署侍读,截取同知,历充方略馆誊录官、校对官,会典馆校对官、协修官”等职,直至1893年初丁忧回绍兴。

1881年周福清欣悉鲁迅出生时,适值有一姓官员见访,遂为鲁迅取小名阿张,又定本名樟寿,字豫山。周福清自己是翰林出身,也极想把两个儿子(周伯宜、周伯升)和鲁迅等辈培养成翰林,在台门口悬挂“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以遂他的非非之愿。豫山,与“伞”互为谐音,小鲁迅也不喜欢。于是,周福清改字豫才,也就是“豫章之材”,他殷切希望鲁迅长人,能出人头地,宗耀祖。周福清有与一般封建士大夫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子孙辈启蒙先读“鉴略”,以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让鲁迅看《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的古典小说。1889年秋,他以《韵释音》两部寄回绍兴,并在写给周伯宜的信中指示:“可分与张、魁两孙逐字认解,审音考”。1893年秋,周福清因贿赂浙江乡试主考官的事败露,被捕下狱,处“斩监候”,囚系杭州花牌楼。

科场案发后,上上下下打点,特别是快要秋审的时候,鲁迅家都要卖掉一些祖遗的田地,当掉金银首饰,以营救周福清的生命,致使鲁迅家庭坠入困顿,也因此使鲁迅有了出自肺腑之言: “有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901年2月,刑部尚书薛允升援引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混乱岁月,外逃的囚犯在事定后能前去投案,悉于免罪的例,也奏准释放周福清。4月9日,周家雇至西兴接他回家。也许是饱受“牢狱之灾”的缘故,周福清的脾气更差,上自昏太后(慈禧)、呆皇帝光绪帝),下至本家子侄,他无不痛骂,连帮了他大忙的老同年薛允升也被骂为糊涂人,常常发无名火,闹得全家鸡犬不宁。1904年7月13日他死的时候,场面也是冷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