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 编辑

英籍美裔小说家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415日—1916年2月28日),英籍美裔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散文家。代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

1843年4月15日,生于纽约市。幼年主要是在纽约州的奥本尼和纽约市长大的。1860—1862年期间,住在罗得的纽波特。后到波士顿,写文学评论,游记和短篇小说。1875年,他决定去欧洲定居。最初他住在巴黎,并结识了屠格涅夫,福楼拜、莫泊桑和左拉。次年,移居英国。1876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罗德里克·赫德森》。在他的早期创作阶段,写了《一个美国人》、《妇人的画像》、《黛西·密勒》、《华盛顿广场》以及《艾斯朋遗稿》,并周游了美国、法国意大利。1889年开始,试图跻身戏剧创作,但没有成功,只上演了他写的两个剧本《一个美国人》和《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9世纪90年代,出版了《悲惨的诗人》《梅西所知的》《波音顿的珍藏晶》《螺丝在拧紧》等。1904年—1905年,对美国作了一次访问,访问后写了《美国所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英国公民,并被授予最文职勋章。1916年2月28日去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亨利·詹姆斯

外文名:HenryJames

国籍:英国

出生地:美国纽约

生日期:1843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1916年2月28日

职业:小说家

代表作品: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

人物经历

编辑

签名签名

亨利·詹姆斯把“真实当作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解释说:“一部作品之所以可以称其为小说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真实性,即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描绘,不管这一事件在道德和情趣方面有何争议,其真实性是用来衡量该作品质量的基本标准。”詹姆斯还认为“予人以真实之感是一部小说至高无上的品质”。虽然如此,詹姆斯更注重经验小说创作中的应用,他把经验看作是悬在理想世界里用最优秀的丝织成的网,用来捕捉每一样临空的东西。及经验,詹姆斯曾经用了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他自己对经验的理解:一位英国有才华的女作家曾经刻画过一个法国青年耶稣教徒,可是她创作这个人物的经验仅仅是凭短暂的一瞥——有一次她在巴黎经过一位牧师的家,偶尔看到里面围坐在餐桌前几位刚吃完饭的年轻耶稣教徒,她获得了一个印象,并借此创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因为她了解她所生活的法国会中青年的特点,也了解耶稣教,所以她能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她得天独厚地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才能。詹姆斯认为这短暂的一瞥足以给作家构成经验,“那一瞥产生了一幅画面,它虽只持续了一刹那,但只一刹那就是经验,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给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经验才能与创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偶然因素相比,是一种大得多的创作源泉”。在詹姆斯的论述中,“窥一斑”和“见全豹”颇有深意,前道出了小说艺术的先决条件,而后者反映了他对小说本质的看法。詹姆斯一直认为“小说就是个人对生活的印象”,“艺术就是选择,可是它是一种以典型性和全面性为主要目标的选择”。此外,詹姆斯用一个艺术类比来描述小说的真实性,即“如同图画就是现实,小说就是历史”。詹姆斯认为小说对现实的富有想象的转化发生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他把小说定义为“个人对生活的直接印象”,突出了小说创作中作者的经验和主观性。在这个定义中,“个人”和“印象”强调主观性,而“直接”和“生活”强调了小说的真实性即小说与生活的对应性。

詹姆斯认定的小说本质是对代表性生活印象的选择和再现。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经验构成了小说的素材,这就是詹姆斯的现实主义。詹姆斯认为小说家应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想象能力,这是一种“由所见之物揣测未见之物的能力,揭示事物内在含义的能力,根据某一模式判断事物整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全面感受生活的条件,有了这一条件,你就能很好地全面地了解生活”。詹姆斯的这些理论代表了他对“真实性”的看法。他认为小说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逼真性,而这种逼真性既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又要着眼于深层意义上的真实。詹姆斯自小在美国长大,他成人后除了偶尔几次回美国探亲以外一直漂泊在欧洲,他在欧洲的亲身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留下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欧美社会、欧美人,为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国际主题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正是这种国际场景为他提供了揭示欧美社会人物性格的平台,他自己那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创作才能得以展现。詹姆斯他有生活在欧美社会的经验,了解欧美社会,熟谙欧美人的区别。他一直想把欧洲和美国的文明进行对比,想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以具体的形象再现欧美社会的现实—即欧洲文明与美国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非常感人、非常吸引人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在他对欧美社会产生了较深的印象之后,詹姆斯把他对生活的直接印象创作成小说,也给他的很多早期作品予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小说人物通常都来自美国,后置身于欧洲大环境中遭遇其美国文化背景与欧洲文化观念的冲突。从《黛西·勒》、《一个美国人》到《一位女士的画像》等等,詹姆斯小说的故事经常发生在真实的地方,人物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真实人物的客观描述。詹姆斯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描写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和人生,詹姆斯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实践者、改革者

詹姆斯在早期作品《黛西·米勒》中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但仍具有明显的全知叙述和现实主义痕迹;在其中期作品《螺丝在拧紧》中采用套叠式叙事视角,运用第一人称由多个叙事主体叙述故事,使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詹姆斯在后期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单一叙事视角、双重叙事视角及多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是作品更具现代性。

人物影响

编辑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笔下,出现了仿佛是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20世纪初,詹姆斯接连发表《鸽翼》、《使节》和《金碗》3部长篇小说,使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1996年评选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詹姆斯就凭借这三部小说榜上有名,且都排名靠前。这些小说大多颂扬美国资产阶级高尚的品德。詹姆斯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

人物评价

编辑

以欧洲人的眼来看,詹姆斯是个跨国界的“文学大师”,但他的艺术风格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传统背道而驰,所以他在世时,情于他的美国读者为数不多。克·吐温酷爱富有乡土色彩的民众口语,詹姆斯则爱用晦涩难懂的副和长句,堆砌比喻,对话过分雕琢,意思含糊不清。因此,他和他的作品一度受到指责,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出现了“第二次文艺复兴”时,作为小说家和批评家的詹姆斯才受到充分重视。他被公认为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厦门大学英文系教授杨仁

他写戏剧不是很成功,但写小说却极为拿手,善于创造模棱俩可的情节,使读者费脑筋,但因此也可被永无休止地读下去。他的那些丰富的作品,写出来就是为了要人慢回味、细细分析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