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 编辑

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

公孙渊(?-238),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吴国孙权。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孙权遣军携宝册封公孙渊。公孙渊斩杀东吴使,俘获东吴将士一万余人,被魏明帝拜为大司,受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后叛魏,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并置百官有司。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公孙渊抵御失利,与其子为魏军所斩。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公孙渊

字:文懿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辽东郡襄平县

逝世日期:238年

主要作品:《吴主权》《上魏明帝表》

主要成就:夺其叔公孙恭位,割据辽东击败魏将毌丘俭

官职:大司马(魏册封)

爵位:乐浪公(魏册封)、燕王(自称)

年号:绍汉

人物生平

编辑

胁夺叔位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死时,因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等年纪尚小,众人于是拥推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公孙恭则因病渐渐成了阉人,不能治理辽东。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魏明帝不听刘晔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周旋二国

三国志大战2公孙渊三国志大战2公孙渊

夏侯献: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宿舒亲见贼权军众府库,知其弱少不足凭恃,是以决计斩贼之使。又句丽、濊貊与渊为仇,并为寇钞。今外失吴援,内有胡寇,心知国家能从陆,势不得不怀惶惧之心。因斯之时,宜遣使示以祸福。

孙楚: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齐,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

陈寿: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

个人作品

编辑

《全三国文》有《表吴主权》、《上魏明帝表》。

史料记载

编辑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传第八》

亲属成员

编辑

祖先

  • 祖父:公孙延,与公孙度一起移居玄菟郡。

  • 祖父:公孙度,辽东太守。自称辽东侯、平州牧,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打击豪族。为公孙氏割据辽东打下基础。

  • 父亲:公孙康,在公孙度死后继承辽东太守的职位,把前来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级送给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又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丸都城。进一步巩固了公孙氏的地位。

  • 叔父:公孙恭,在公孙康继位后袭封永宁乡侯,于公孙康死后继承辽东太守的职位,魏文帝时加车骑将军。之后大病,成为阉人,被公孙渊胁逼退位。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后,将公孙恭释放。

兄弟

兄长:公孙晃,因任子制被公孙恭送至洛阳为官,公孙渊叛乱前曾屡次说明此事。公孙渊叛乱后,魏明帝赐其金粉,公孙晃及其妻子皆吞金而死。

儿子:公孙修,与公孙渊一起出逃被擒斩首

文学形象

编辑

小说三国演义》中,公孙渊形象与正史相似。为公孙康之子。趁魏、吴骚乱之际自称燕王,发动叛乱,与魏对抗。败给司马懿率领的讨伐大军,被围困后乞降不被接受,与子修在欲出城逃跑时被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