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 编辑

北宋宰相

王曙(963-1034年920日),字晦叔。河南人。北宋宰相

王曙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再中良方正科,改授著作佐郎、知定海县。后以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他为政严峻,颇有政绩,受百姓爱戴,与咏并称为“前张后王。累官至枢密使、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封太原郡开国公。

景祐元年(1034年),王曙病逝,年七十二。获赠太保、中书谥号“文康”。著有《两诏议》、《周书音训》、《唐书备问》,多已散佚。《全宋》存有其诗。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王曙

别名:王文康

字:晦叔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

生日期:963年

逝世日期:1034年9月20日

主要作品:《周书音训》《唐书备问》《庄子旨归》《两汉诏议》等

主要成就:出守益州,屡议时政

官职:枢密使、同平章事等

爵位:太原郡开国公

追赠:太保、中书令

谥号:文康

人物生平

编辑

建言时政

王曙是隋唐时期诗人王绩的后代。其家族世代居于河汾地区,后迁居成为河南人。

淳化三年(992年),王曙登进士第,初任巩县主簿,累调为定国军节度推官

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王曙考举贤良方正科,其策试书判“入等(合格之意)”,改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海县,在朝期间参与编修《册府元龟》。 任满回朝后,接连担任群牧司判官及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太常博士等职。

景德元年(1004年)十月,时任群牧判官的王曙上言:“根据诏令,各州不适宜放养匹的闲田,召牧户前往耕种,不许有田地的输税户放弃本业,‘分房占’。又因浮客户(寄居地主庄上的外地佃农)大多苦于贫乏,少有应募之人,请朝廷依照职田(公田)之例,招主户、客户种植,按照土地的肥瘦分为三等输课(征收税)。相关的州县官吏、使臣,如能招募百姓耕作,便按原诏批历作为劳绩。”朝廷听从。

景德三年(1006年)十月,王曙任契丹国主生辰使,命出使辽朝。 后因受“举进士失实”之罪牵连,被降为监卢州税,后调迁为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

不惊

其后,王曙以右谏议大夫之职出任河北转运使,因受到部下受贿事件的牵连,被降知寿州。改任淮南转运使,勾当三班院,并权知开封府。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月,王曙以本职加授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 在任上,他以严厉的法律处置盗贼,使其多被处死。某夜,一兵卒向王曙伪报军中将有哗变,王曙即刻辨明,将此人斩首。蜀地之人对他颇为爱戴,将其比之于此前镇蜀的名臣张咏,号称“前张后王”。后来,王曙入朝任给事中

受累连贬

天禧二年(1018年),升王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被册封为皇太子,王曙与迪一同被挑选为太子的师,兼任太子宾客一职。后因主持贡举“失实”,遭到降职。又复任给事中兼群牧使。

王曙的妻子,是宰相寇准的儿。天禧四年(1020年)寇准罢相被贬后,王曙也被降知汝州、海州等地。当王曙被贬出京时,朝中竟无人敢相送。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寇准再次被贬,王曙也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 后被起授为禄卿、知襄州,又转知汝州。

治狱有方

四年(1026年),王曙被复官为给事中、知潞州。 潞州有一宗杀人案,已经判罪定案,王曙却独揣怀疑。之后提点刑狱杜衍抵达潞州,经过调查,果然辨明了真相。事后,王曙特地创作《辨狱记》,以告诫相关官吏。

天圣六年(1028年),徙知河南府、永兴军。 次年二月,又被朝廷召为御史中丞,旋即兼理检使,成为理检司的首任理检使。

渐升拜相

天圣七年(1029年)六月,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宫室几乎被焚毁殆尽。刘太后大怒,将守卫之人投入御史狱,准备将其全部处死。王曙担忧朝廷有意修复玉清昭应宫,于是上言举孔子、董仲舒、堂隆等人的故例,力求“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右司谏范讽、监察御史等也上疏劝阻。仁宗与刘太后为之感悟,于是减免守卫之罪;继而又下诏,明确了不再修宫的诏令。 之后,王曙又请求朝廷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立家庙,恢复唐代的旧制。 八月,王曙升任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副相)。

元年(1032年),王曙因病请罢,被改授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又徙知河阳军。再改知河南府,迁为吏部侍郎。次年,被召入朝为检校太傅、枢密使。

卒于任上

景祐元年(1034年)七月,王曙被加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初五日(9月20日) ,因“首发疽(头部生疮)”而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仁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太保、中书令,谥号“文康”。十月,葬于河南府河南县洛苑乡的魏封原。

主要成就

编辑

王曙在群牧判官任上,曾建议朝廷整顿闲田,鼓励地方招募租户耕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王曙是宋仁宗重设理检司后的首位理检使。经他请求,朝廷下诏:各州公用的耗费,一律不得向百姓科派;已经科派的,允许用不系官头子钱冲抵。 此举为百姓减轻了部分负担。

王曙出知益州期间,以峻法对待盗贼,镇定处置事变,对于蜀地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个人作品

编辑

据《宋史·王曙传》记载,王曙有文集四十卷,另有《两汉诏议》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庄子旨归》三篇、《列子旨归》一篇及《戴斗奉使录》二卷,他又曾考集古今马政,撰有《群牧故事》六卷。这些作品,今多已散佚。 《全宋诗》存有其诗五首。

王曙还曾参与编修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

人物评价

编辑

总评

王曙为人刚直持重,有朝廷大臣风范,为官时常常自谦避功。 在朝时,多次建议时政,革除民弊;出守益州时,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爱戴,与名臣张咏并称为“前张后王”。

历代评论

王称:(鲁)宗道沮立庙之请,(薛)奎争服冕之议,晦叔(王曙字)寝脩宫之役,(蔡)齐却临朝之议、陈善闭邪,有大臣节,真可谓刚毅不回之士也哉。 (《东都事略》)

脱脱:曙辨奸断狱,为时良吏,在位又多荐拔名臣,若请群臣立家庙以复古礼,皆知为政之本焉。 (《宋史》)

轶事典故

编辑

性喜浮图

王曙笃信佛教,不嗜物,平日的生活饮食因而极为简朴。 此事也颇招时人讥讽。

不计前嫌

外戚钱惟演西京留守时,厚待府僚欧阳修尹洙等。他们喜爱游宴,毫无节制。王曙继任西京留守后,对他们屡加劝诫。他曾严厉地对欧阳修等人说:“诸位知晓寇莱公(寇准)晚年遇祸的缘故吗?正是因其纵酒过度。”众人都唯诺应允,只有欧阳修起座答道:“据我所知,寇公之所以遭祸,正因其老而不知止(意在讥讽王曙‘老不知止’)!”王曙听后,只是默然不应,终不发怒。等到他任枢密使后,首先举荐欧阳修等人,使其得以进入馆阁供职。

亲属成员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先祖

王绩

号东皋子,隋唐时期诗人。

祖父

王杰

五代时曾在前晋名将周德威麾下征战。后赠太傅。

祖母

张氏

韩国太夫人。

祖父

王崇

五代时曾在前晋名将周德威麾下征战。后赠太师

祖母

阎氏

齐国太夫人。

父亲

王景纯

五代时曾任藩镇幕僚。后赠太师、尚书令。

母亲

祁氏

鲁国太夫人。

——

原配

石氏

封平原郡君。

继室

寇氏

宰相寇准之女,封冯翃郡君。

同辈

弟弟

王映

官至试将作监主簿,早逝。

长子

王益

字达夫,官至司农少卿。

次子

王益柔

字胜之,累官知应天府

女儿

——

校书郎陈戡。

——

嫁将作监主簿赵士宗。

——

嫁殿中丞孙瑜

——

嫁殿直杨舜臣。

——

嫁唐州推官尹宗济。

——

嫁光禄寺丞张宗简。

——

嫁将作监主簿陈安石。

孙辈

孙子

王慎言

曾任光禄寺丞。

王慎行

曾任太常寺太祝

据尹洙撰《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记载,王曙至少还有孙女四人。

格:

史料记载

编辑

《河南集·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

《隆平集·卷十》

《东都事略·卷五十三·列传三十六》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