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 编辑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

薛莹208年~282),字言,沛郡竹邑县(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交州牧薛珝弟弟。

荫入仕,起家秘府中书郎,历任散骑中常侍、左国史禄勋、左执法、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坐罪流放广州。晋灭吴之战后,进入洛阳,出任散骑常侍

太康三年(282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薛莹

字:道言

所处时代:三国

民族族群:

出生地:沛郡竹邑

生日期:约209

逝世日期:282年

国籍:孙吴

历史年表

编辑

薛莹像

薛莹像

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

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建衡三年,孙皓追叹薛莹之父薛综遗文,且命薛莹继作。

是岁,何定建议凿溪以通江淮,皓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书於司伷、王浑、王濬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太康三年,卒,年约七十五岁。

个人作品

编辑

《献

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 适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机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司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愍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媿,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汉纪赞》

(应为部分)汉氏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冲、质短祚,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藩侯而绍皇统,不恤宗绪,不祗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於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刑戮无辜,摧仆忠,佞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摈於下位。遂至奸邪蜂起,法防堕坏,狄并侵,盗贼糜沸,小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当斯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则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无主,危自上起,覃及华夏,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痛哉!

人物评价

编辑

周昭:“薛莹、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陆凯:“姚信、楼玄贺邵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

陈寿三国志》:“莹纂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房玄龄晋书》:“自综至兼,三世傅保东宫,谈者美之。”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薛综,太子少傅

哥哥:薛珝,交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