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编辑

宋代王沂孙词作

《踏莎行·题草卷》是宋代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概括了周密词的艺术渊源与师法径,谓其出于杨缵门下,格调与姜夔、杨缵相近。下片概括了草窗词卷的主要内容。说它们抒写了周密的志,记录了周密的湖山行踪。这首词是一篇恰当而准确的书评,也是一篇概括扼要的作家作品简介。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相思之惰。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作者:王沂孙

创作代:宋代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编辑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交游,山川怀抱,凭说与?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⑵草窗:即周密。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⑶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白石飞仙:借用白石先生事指白石道人姜夔。据《神仙传》,白石先生为中丈人弟子,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不肯修升天之道,唯取不死而已。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而居,时人号曰“白石飞仙”。

⑷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这里指周密的词严于音韵

⑸风月交游,山川怀抱:指周密词多写自己陶醉山水,隐居山林的情怀。

白话译文

草窗词有白石飞仙的飘逸清空,兼紫霞翁的凄迷谐婉之调。岂料如今一曲歌罢,赏音寂然,知音顿少。想必草窗曾几番幽梦,魂归人间,但见旧家池馆,人物两非,丛生青草。

清风明月交游的逸兴,山川万物引发的慨然怀抱,此时凭借什么才能告知你春天又已来到?空留下写满江南离恨的词卷,夜夜思念故人,萍花也凋残衰老。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词为题周密词集《蓣洲渔笛谱》所作。王沂孙与周密词作唱和甚多,故而不仅是交游而已,对彼此的性情、怀抱亦是极为相知。二人共同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词也多是悼怀故国之作。周密在宋亡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王沂孙虽曾任元职,旋即辞归。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其词风格在姜夔、吴文英之间,与吴文英并称“二窗”。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张炎、王易简、李彭老仇远等过从甚密,并结成,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这首《踏莎行》就是王沂孙为周密词卷题写的。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歌咏友情的词,寥寥数语便道尽友人周密的身世、创作和境界怀抱。上、下片结尾之四句,尤因能从对面设想而更见出王沂孙与周密相知之深、情谊之厚。

词从草窗的艺术渊源与师法门径落墨写起。开篇扣词卷,而草窗平生之事业正在于此。上片立意于草窗的师法渊源,下片则概言草窗词作的主要内容。起句以“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来总结周密词的特色。既有姜夔词的“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又有杨缵词凄婉的情韵。周密词学姜夔,又曾学音律于杨缵,兼有清刚峭拔、凄侧缠绵的风格。但“断歌人听知音少”,白石、紫霞皆往矣,又有谁是真正的赏音知音之人。“几番”二句,为对面写法。南宋亡国后,两人一别经年,几次在惝倪的梦境中欲回故乡,却终究梦不到家,人怅惘。想见旧居的池沼,在这春日,也应已是一池绿水,生满了春草。此句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意,实有褒扬周密词句清丽别致之意。“风月交游,山川怀抱”,二句总括出草窗词境。草窗酷爱自然,笔触多及湖山胜景、风雅闲情。莱老题《草窗韵语》诗云:“绿遍窗前草色春,看云弄月寄闲身。北山招隐西湖,学得元和句法真。”可作此印证。“几番”两句既见其飘零之身世,又状其才思之敏捷。“风月”“山川”,二句八字,将草窗笔下万千景物与心情笼于其中,清雅而凝重。风月依然,山川破碎,词人身世浮沉如打浮萍,行踪无定。即便有满腔愁情,却无诉说之处。用笔简炼,而草窗之性情毕现。“风月”句,重在“交游”。既指周密词中描写清风明月、山川美景的词作,也借词回忆了二人昔日共赏春风秋月的往事。全词由词卷而身世,由其性情写到己之相思,层层展开,而用笔筒炼浑朴,顿宕有致,亦如“白石老仙”之清劲。“凭谁说与春知道”,正点其欲言无处。愁情诉之于“春”,可知通解少;又言“凭谁说与”,方晓身畔无人,更见其哀。“空留”两句收归作结,突出现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此处“春”字,上接“风月”而言,却兼有启下之功。故结笔总挽全篇,叙出“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蓣花老”。

这虽是一首题卷之作,将对友人的思念、牵挂,融合在对其词集的总结和评价中,深深地寄托了作者的怀友之情,知其人,其词,沉郁清刚,无虚饰之语,知其苦痛,言其心志,亦隐以自道。统欢全篇,作为题咏之作,碧山以其极强的概括力,准确精当地描述了草窗词卷。由此而及的怀友之情,质朴深厚,沉挚动人。

这首词情绪苍苦,悲从中来,回忆与相思交织,低回掩抑,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清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以浑朴之笔,发凄恋之音,可见交谊深挚,紫霞、白石,弁阳翁庶几当之。“风月”、“山川”二句凝重而倜傥,总括草窗之词境,亦隐以自道。此调与稼轩《贺新郎》词之怀同甫,田《琐窗寒》词之怀碧山,皆令人增朋友之重。

中山大学教授詹安泰花外集笺注》:按草窗先居湖,晚年依杨大受居杭,而不复返湖州,然时思湖州……其词集名《蓣洲渔笛谱》,实有怀故居深意。碧山“相思一夜蓣花老”。殊非泛指。

现代学者史克振《王沂孙词初探》:这篇看似平淡的怀友题咏词,饱含着无限悲恨和凄情。怨慕哀思,青草含愁;幽情苦绪,恨满江南。清劲低回,沉郁顿挫。难言的旧恨新愁,可悲的人事、国事,尽在呜咽泣诉之中。

作者简介

编辑

王沂孙(约1240~1290年)。字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