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绹 编辑

令狐绹[lìng][hú][táo]

狐绹(795-879),字子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朝宰相太尉令狐楚之子。

大和(830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任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右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湖州刺史官职。大中四年(850年)起,升任宰相。唐懿宗即位,出任河中节度使,历任四镇节度使。入朝辅政,累拜司空,册封凉国公,镇压庞勋起,屡为庞勋所败。唐僖宗即位,出任凤翔节度使、太子太保,册封赵国公。

乾符六年,卒于封地,时年八十五岁,赠司徒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令狐绹

字:子直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东南)

生日期:795年

逝世日期:879年

爵位:赵国公

人物生平经历

编辑

唐武宗时任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刺使。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起任宰相。此后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到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大中十三年秋八,为山陵礼仪使。唐懿宗时,出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前后担任宣武、淮南等四镇节度使。后召入知制诰,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868年(咸通九年)庞勋起义军攻占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他受命为徐州南面招讨使,屡为庞勋所败。僖宗时,召入任为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节度使,后又召为太子太保,徙封赵。卒于封地。

令狐绹执政的时代,已经是唐代的晚期,政权已经缺乏振作的生命力。他没有良好的政绩记录也并不奇怪。唐宣宗是晚唐最后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而令狐绹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处理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旧唐书》上说他的性格胆小迟缓。这也许是他身居相位达10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也曾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担任过宰相。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令狐绹能够升任宰相,在某种程度上是宣宗感动于令狐楚对宪宗的诚。令狐绹之子令狐滈骄纵不法,受贿卖官,人称“白衣宰相。令狐绹还有几个儿子:令狐澄、令狐专、中书舍人令狐涣。

相关事件

编辑

公元845年(会昌五年)秋天,李商隐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令狐绹当时任右司郎中,所以题称“寄令狐郎中”。

寄令狐郎中

【唐】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病相如。

轶事典故

编辑

温庭筠与令狐绹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令狐绹曾央求温庭筠代写二十首《菩萨蛮。令狐绹不知“条脱”之说,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

丞相令狐绹因话奇异之物,自出铁筒,径不及寸,长四寸,内取小卷书于日中视之,乃九经并足。其纸即蜡浦团,其文匀小。首尾相似,其精妙难以言述。又倾其中,复展看轻绢一匹。度之四丈无少,秤之才及半两,视之似非人世所。(按"所"字下脱佚甚多,"返报"二字以下似系虔州刺使条下之下半,中脱裴岳等四条。)返报,太守惧。追叟加刑,叟曰:"乞使君不草草,某知书,褚辈只须此笔。乞先见相公书迹,然后创制。"太守示之,叟曰:"若如此,不消使君破三十钱,且更寄五十管。如不称,甘鼎镬之罪。"仍乞械击,俟使回期。太守怒稍解,且述叟事。云:"睹相公神翰,宜此等笔。"相府得之,试染翰甚佳。复书云:"笔大可意,宜优赐匠人也。"太守喜,以束帛赠叟而遣之。(出《芝田录》)

【译文】

唐朝丞相令狐绹,一次说到世间奇异的东西时,他自己拿出一只铁管,直径不到一寸,长四寸,从中取出一小卷书,对着太阳观看,乃是一部完整的《九经》。这部书所用的纸就是蜡浦团,上面的经文均面小,头尾相似,它的精致奥妙是用语言达不出来的。令狐绹将小铁筒倒着顿了几下,又倾出一件东西,展开一看是一匹轻绢。量一下,整四丈,一点也不少;称一下,只有半两重。看它织的那精巧劲儿,不象是人世间的东西。(按:这以下缺很多字。)返回来报告,太守恐惧,追查翁,并想给他加罪。老翁说:"希望大人不要随随便便地就给我加罪。我也懂得书法褚遂良只要这样的笔。恳求您先让我看看褚相公的书法真迹,然而我才能制作笔。太守取出褚遂良的书法真迹给老翁看。老翁看完后笑着说:"就象这样,不消太守你破费三十钱,我还可以给你五十管笔。如果不称褚相公的意,我甘受放在鼎镬中油炸水烹的刑罪。"说完,仍旧恳求为他戴上刑枷,让他等待回信再作决定。太守的怒气消了些,并且写封书信给令狐绹,讲述了老翁的事情,说:"看了相公的宝墨迹,认为适于用这样的笔。"令狐绹得到这种笔后,试着书写一下,觉得非常好,又写一封回信说:"这种笔非常让我满意,应该更优厚地赏赐制笔的匠人。"太守见到回信后非常兴,赠送老翁五匹束帛让他回去了。

宣宗以政事委令狐绹,君臣契,人无间然。舍人刘蜕者,每讦(讦原作计,据许本改)其短,密奏之。宣宗留中,但以其事规于令狐绹,而不言其失(许本、本失作人)。其间以丞相子不拔解就试,踷略云:"号曰无解进士。"又以子弟纳贿,踷云:"白日之下,见金而不见人。"令狐憾之,乃俾一人为其书吏,谨事之。刘托以腹心,都不疑虑,因为经业举人致名第,受贿十万,为此吏所告,由是贬焉。君子曰:"彭城公将欲律人,先须洁己。安有自负脏污,而发人之短乎?宜其不跻大位也。"先是令狐自以单族,每欲繁其宗,与崔、卢抗衡,凡是当家,率皆引进,皇籍有不得官者,欲进状,改姓令狐,时人以此少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宣宗把朝中的政务大事委托给令狐绹,君臣之间很投合,密切无间。舍人刘蜕经常揭发令狐绹的短处。有一次,他向皇上密奏一本,宣宗扣留未发,只是以揭发的事来告诫令狐绹,而未讲揭发他的人。密奏中有揭发宰相令狐绹的儿子未经地方选拔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事。简略地说,他的儿子叫做"无解进士";还有他的子弟受贿的事,说是在大白天,见其子弟家有金子却未见是送的。令狐绹对此事怀恨在心,于是派了一人去当刘蜕的书吏,让他谨慎行事。刘蜕把此人当作心腹,毫不怀疑。后来刘蜕因帮一个经业举人中选而受贿十万的事,就是由这个书吏告发的。因此刘蜕被贬职。君子曰:彭城公将欲律人,先须洁己。哪里有自身都不干净,而还要揭发别人的短处呢?难怪刘蜕升不到高位。那时令狐在朝中只是单族,他常常想要把令狐家族繁盛起来,好跟崔、卢家族抗衡。因此凡是本家族的人,他都引荐到朝廷。甚至皇族中有未得到官的,想要报名应试,也要给这个人改姓令狐。时人因此而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