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编辑

中国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书中。

(概述图“温庭筠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刻本《晚堂画传》)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温庭筠

别名: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温

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生日期:约812(或说801、824)年

逝世日期:约866(或说870、882)年

主要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人物生平

编辑

年幼失怙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根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宗宝历二年(826),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羁游求仕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裴度去世。温庭筠集中有《中书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作于裴度去世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所辱。当在是年由温岐改名温庭筠,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有诗《病中书怀呈友人》(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年。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诗集中有《春日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札》),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题李卫公诗二首》,语多讽刺。注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所载御史台弹劾的考场泄题案,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载有此事。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北梦琐言》和《唐摭言》曾载温庭筠在主考官让他单独在帘前考试的情况下还暗中救八人之事。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大中九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舍寄山李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远。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荐,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

累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徐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于段成式子安节。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是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脸上受伤,牙脱落,诉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无罪。事情传到京里,温庭筠至长安致书政要,为己辩冤。约在是年温庭筠再贬方城尉。《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有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己墓志》。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咸通四年春夏。

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不久去世。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此前数年,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辛文房唐才子传》载玄机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如《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等诗。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考。

主要影响

编辑

诗词创作

温庭筠像温庭筠像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温庭筠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温庭筠的诗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辞藻讲究、不厌其烦的描写,也不乏格调高峻、语言清新的警句,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其乐府诗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咏史怀古、爱情风怀、记游写景(包括边塞之游)之作,但写宴饮、音乐的也有佳作。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七律咏史诗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五律颇多警句佳联,如《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声茅店,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温庭筠七绝风格多样,而均擅胜场,较之五律多佳联少全篇,似更胜一筹。五绝仅四首,但亦有《碧磵驿晓思》这种写瞬间感触而颇具神韵的佳篇。温庭筠近体诗中咏史怀古之作较为突出,爱情题材比重较小,往往格韵清拔,不同于其乐府诗的艳丽,其中不乏抒情寄愤、感慨深切之作。

温庭筠的乐府诗借史事讽刺时弊,是对元白新乐府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题材侧重风情,形象趋于哀怨,意境倾向隐晦,手法婉约曲折,呈现出类似于词体的风貌。在唐代乐府诗作者中,温庭筠堪称重镇,后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为唐代乐府四大家。温庭筠的近体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律上。由于擅长音乐,温庭筠有意识地对唐代诗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体诗的声律进行了改造,对诗歌声律以及词体创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温庭筠的词思想内容相对集中,多以女性主人公,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她们的身份或为歌妓,或为女冠,或为丈夫远戍的思妇,或为深宫的嫔妃,或为采莲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词集中有以咏柳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如《杨柳八首》等;还有主人公为男性,内容为行役、咏壮别的词作,如《清平乐·洛阳愁绝》等。

温庭筠的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秾丽密隐,一种流丽轻倩。其词多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虽属秾丽密隐一路,但其真正所长者是清疏明快、流丽自然而又富于情韵的一路。温庭筠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在创造词的意境上作出较大贡献。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与乐工歌伎往还,熟悉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温庭筠对词作的音调声律颇为讲求并刻意锤炼,还能对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信手拈来旧曲以创益新调,这都对词的格律形式的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注重语言的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普遍达到较高水准。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极高。其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吴文英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作《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作《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其他成就

骈文

温庭筠还是一位骈文作家。他的骈文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温庭筠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称“三十六体”。

小说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说散见于《太平广记》里,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闻异事,有简洁的琐记杂录,也有内容丰实的长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说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杂记琐事的小说集,它有综合性。”

学术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编撰有《采录》一卷(一说三卷),编纂类书《学海》十卷(一说三十卷)。《采茶录》编著于咸通元年(860),今仅存残篇。《学海》已不传。

书法

温庭筠还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元章从此入门。”惜其书法作品今不传。

主要作品

编辑

温庭筠创作颇丰,有传奇《乾巽子》三卷,原本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三百一十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七十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七十首。现存《乾巽子》三十三篇,系从《太平广记》中辑出。现存骈文二十题三十二篇。

温庭筠主要诗作

体裁

名称

五言古诗

烧歌

边笳曲

春风

湘宫人歌

侠客行

故城

西洲曲

昙子歌

七言古诗

莲浦谣

堂堂曲

塞寒行

汉皇迎春词

舞衣曲

拂舞词

懊恼曲

春江花月夜

三洲词

锦城曲

织锦词

郭处士击瓯歌

春洲曲

遐水谣

春晓曲

生禖屏风歌

东郊行

觱篥歌

夜宴谣

常林欢歌

春愁曲

东峰歌

照影曲

鸡鸣埭曲

吴苑行

晓仙谣

达摩支曲

张静婉采莲曲

杂言古诗

罩鱼歌

春野行

苏小小歌

会昌丙寅丰岁歌

五言绝句

碧磵驿晓思

地肺山春日

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七言绝句

莲花

蔡中郎

咸阳值雨

夏中病痁作

少年

夜看牡丹

杨柳八首

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

瑶瑟怨

过分水岭

元处士池上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弹筝人

伤温德彝

鄠杜郊居

宿城南亡友别墅

五言律诗

芙蓉

商山早行

敕勒歌塞北

题造微禅师院

咏晓

西游书怀

初秋寄友人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清明

送人游淮海

旅次盱眙县

题卢处士山居

观舞妓

春日野行

寄山中友人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咏嚬

送人东游

送并州郭书记

鄠郊别墅寄所知

六言律诗

送李亿东归

七言律诗

南湖

苏武庙

寒食日作

题李卫公诗二首

题柳

和友人悼亡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偶游

马嵬驿

敬答李先生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偶题

过五丈原

晚坐寄友人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回中作

利州南渡

经西坞偶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过新丰

过陈琳墓

法云寺双桧

李羽处士故里

五言排律

春日

原隰荑绿柳

病中书怀呈友人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和周繇

春初对暮雨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咏寒宵

洞户二十二韵

北海墓二十韵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七言排律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

温庭筠主要词作

词牌

名称

江南

梦江南·千万恨

梦江南·梳洗罢

蝴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月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更漏子

更漏子·玉炉香

更漏子·背江楼

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柳丝长

更漏子·相见稀

更漏子·星斗稀

归国谣

归国遥·香玉

归国遥·双脸

酒泉

酒泉子·罗带惹香

酒泉子·花映柳条

酒泉子·日映纱

酒泉子·楚女不归

定西番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杨柳枝

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条

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

杨柳枝·两两黄鹂色似金

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

杨柳枝·南内墙东御路傍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南歌子

南歌子·转盼如波眼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南歌子·堕低梳髻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河渎神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女冠子

女冠子·霞帔云发

女冠子·含娇含笑

清平乐

清平乐·上阳春晚

清平乐·洛阳愁绝

遐方怨

遐方怨·凭绣槛

遐方怨·花半拆

思帝乡

思帝乡·花花

河传

河传·江畔

河传·湖上

河传·同伴

蕃女怨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荷叶杯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荷叶杯·水夜来秋月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诉衷情

诉衷情·莺语

温庭筠其他作品

体裁

名称

传奇

陈义郎

窦乂

华州参军

严振

何让之

梁仲朋

郑群玉

王诸

辞赋

再生桧赋

锦鞋赋

骈文

榜国子监

上崔大夫启

上令狐相公启

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

上裴相公启

上盐铁侍郎启

上首座相公启

上学士舍人启二首

上萧舍人启

上裴舍人启

上蒋侍郎启二首

为人上裴相公启

上杜舍人启

上宰相启二首

吏部郎中

答段成式书七首

上崔相公启

谢纥干相公启

谢襄州李尚书启

答段柯古赠芦管笔状

投宪丞启

上封尚书启

轶事典故

编辑

绰号钟馗

温庭筠相貌丑陋,时人将他比作钟馗(传说中因相貌丑陋而落榜并撞柱自杀的士子,后成为神仙),称“温钟馗”。

科场救人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唐时三条烛烧尽,八韵赋犹未写成的,大有人在。但温庭筠偏有一种本领,他应试时,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笼到袖子里,伏在几上,信口吟诵,便能作完,时号温八吟。又谓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温八叉。

温庭筠还是考场大救星,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气也来越大,主考官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不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答卷。

悔读南华

根据《北梦琐言》和《乐府纪闻》所说,温庭筠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曲子,令狐绹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二十首,进献给唐宣宗,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庭筠不久即泄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让温庭筠来对,结果温庭筠对以“玉条脱”,宣宗很是赞赏。“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因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名之以“步摇”。“金步摇”,是以金为材质的步摇。“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类似于镯子一类的东西。“玉条脱”,是以玉为材质的条脱。“金步摇”和“玉条脱”都属于人身上的饰物,金对玉,步摇对条脱,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是什么东西,出自什么典籍,于是就问温庭筠。温庭筠回答说是出自《南华经》(即《庄子》),并且还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丞相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书生如此“教训”,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南部新书》上说,宣宗本来是要把温庭筠弄成甲科进士的,结果令狐绹从中作梗没弄成。所以后来温庭筠的诗作里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其大意是说:于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这样的遗憾,人多数都会有,后悔读了《南华经》的第二篇文章。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联想,以为“玉条脱”是出自《南华经》里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而实际上,《齐物》里并没有“玉条脱”一语。宋代的王楙在《野客丛书》的“金条脱事”条目下,曾作过探讨。他认为“玉条脱”出自南朝陶弘景的《华阳隐居真诰》(简称《真诰》)一书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温庭筠的“悔读南华第二篇”改成“悔读华阳第一篇”就说得通了。但是他在温庭筠的文集里,并没有发现“悔读华阳第一篇”这样的诗句

温庭筠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即是中央政府所在。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温庭筠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他后来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即指与令狐绹之间的恩怨。

拒爱才女

相传温庭筠是唐代才女诗人鱼玄机的初恋情人。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也有说是冒姓鱼氏的。其父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幼薇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幼薇也不过十一岁左右。温庭筠看鱼幼薇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

温庭筠后来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幼薇觉得她爱上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还是坚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绝鱼幼薇的方式,他决定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李亿对鱼幼薇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幼薇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幼薇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鱼幼薇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但是,三年的等待,成了一场空。鱼玄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鱼玄机被判处死刑。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二十六岁的妙龄少妇。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

历史评价

编辑

李商隐《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馀双玉剑,无复一壶冰。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隐《有怀在蒙飞卿》: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刘昫《旧唐书·文苑传》:(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旧唐书·温庭筠传》: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諴、令狐滈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

王定保《唐摭言》: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孙光宪《北梦琐言》: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口“救数人”也。

计有功《唐诗纪事》:彦博裔孙,与李商隐俱有名,号“温李”。与贵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为襄阳巡官。……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玷缺,缙绅薄之。

黄昇《唐宋诸绝妙词选》: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辛文房《唐才子传》:(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顾璘《批点唐音》: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难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耳,故特排击之。

陆时雍唐诗镜》:温庭筠诗如浪芷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胡震亨唐音癸签》: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苎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

钱良择唐音审体》:飞卿乐府歌行,不妨出义山之上,而今体诗不逮远甚。虽曰义山学杜,飞卿学李,渊源本异,而工力浅深,自不可掩。

黄子云野鸿诗的》: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温为《花间》鼻祖。

陈廷焯词坛丛话》: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七:飞卿短古,深得子之妙;词亦从《楚骚》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

薛雪一瓢诗话》: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唯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翁方纲石洲诗话》: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词》等曲,即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余成教《石园诗话》:愚谓飞卿才思艳丽,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

胡寿芝《东目馆诗见》: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王国维《人间词话》:“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飞卿为人,具详旧史,综观其诗词,亦不过一失意文人而已,宁有悲天悯人之怀抱?

俞平伯《读词偶得》:王静庵《人间词话》,扬后主而抑温、韦,与周介存异趣。两家之说各有见地,只王氏所谓“‘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颇不足以使人心折。鹧鸪、黄莺,固足以尽温、韦哉?转不如周氏“严妆、淡妆”之喻,犹为妙譬也。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李商隐是旧传统的结束者,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晚唐时代的代表作家,无疑是温庭筠与李商隐,其余诸作家,除杜牧等若干人外,殆皆依附于他们二人的左右者。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不同风格的温韦词》:温庭筠、韦庄是花间派的著名词家。前人读唐五代词,时常把温庭筠、韦庄两家相提并论,认为两人词风是差不多的。实际上他们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就他们两人的诗风论也是如此:温庭筠诗近李商隐,韦庄诗近白居易;他们的词风与诗风正是一致的。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朱门莺燕唱花间,紫塞歌声不惨颜。昌谷樊川摇首去,让君软语作开山。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人际关系

编辑

家族世系:温彦博——温振——温翁归——温绩——温曦——温西华——温玚——温庭筠——温宪——温顗——温郢

兄弟姐妹:温庭筠有弟温庭皓,曾任武宁节度使崔彦曾团练巡官,新旧唐书均有传;有姊适赵颛,见《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适吴兴沈氏。

妻妾:温庭筠原配夫人姓名不详;有妾名柔卿,是一位女诗人。

子女:温庭筠有子温宪,有诗名,“咸通十哲”之一,曾擢进士第,《全唐诗话》卷五载其事迹;有女儿名不详,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史料索引

编辑

刘昫《旧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

王定保《唐摭言》

孙光宪《北梦琐言》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计有功《唐诗纪事》

辛文房《唐才子传》

人物争议

编辑

生卒时间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学者们主要根据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和《赠蜀将》等文进行推算。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除此之外,还有生于元和十二年(817)、贞元十四年(798)、元和十一年(816)等说法。

关于温庭筠卒年的说法也有三种,分别为咸通七年(866)、咸通十一年(870)、中和二年(882)。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则他享年六十六岁。

贬谪事由

温庭筠曾被贬为随县尉。其贬谪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关于贬谪时间,《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唐宣宗时。《新唐书·温庭筠传》作“大中末”。《旧唐书·温庭筠传》则云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后再贬随县尉。《东观奏记》下卷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次年。

关于贬谪缘由,《唐摭言》卷十一记贬谪原因出于搅扰科场。《南部新书》丁卷认为温庭筠被贬是因为得罪令狐绹。《新唐书》和《旧唐书》的《温庭筠传》都认为是因为得罪杨收。《北梦琐言》卷四认为是得罪唐宣宗。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搅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