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 编辑

汉语词语

随着明代说唱艺术的发展,品种名称也日趋繁多,有的沿用宋代陶真的名称,有的沿用元代词话的名称,而“说、“唱词”、“文词说唱”、“打谈”、“词”、“门事”、“盲词”、“瞽词”都是明代所创,称谓虽然不同,实际都是指词话而言。明代中叶以后,词话的说唱伎艺逐渐发展演弹词和鼓词两个系统,取代了词话的名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词话

拼音:cíhuà

注音:ㄘㄧˊㄏㄨㄚˋ

评论词的内容

基本信息

编辑

【词语】:词话

【拼音】:cí huà

【注音】:ㄘㄧˊ ㄏㄨㄚˋ

基本解释

编辑

1.

2. 评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

3. 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章回小说叫做词话。

基本概念

编辑

词话盛兴于元、明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渊源于唐、五代的词文,直接继承于宋代的说话伎艺。词话的名称,不见于宋、金文献,只在《元史·刑法志》和《通制条格·杂》中才有关于禁止民间子弟“演唱词话”、“搬唱词话”的禁令。元陶宗仪《辍耕录》:“宋有戏曲、唱诨、词说。”有的研究认为词说即是词话。明人钱希言《桐薪》、《狯言》说宋朝有《灯花婆婆》《紫罗盖头》词话;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著录宋人词话《灯花婆婆》等12种。对此,近代学者有不同见解。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一书认为这些都是后人以元、明两代沿袭的名称加于宋人话本之上的,不能考实为宋代即有词话之称。胡士莹《词话考释》一文则认为“宋元话本,有所谓词话者,其体实兼乐曲与赞二者”,并将宋人以鼓子词体制写的《刎颈鸳鸯会》,及诸宫调、说唱货郎儿、陶真、弹唱因缘等宋、金、元的说唱伎艺都归于词话之属。这种说法与孙楷第《词话考》中认为词话的“词”字应包括词调之词、偈赞之词、骈俪之词见解相一致。

元代的词话没有完整的作品流传下来,只在元杂剧中可以见到引用词话之处,如《元曲选》中就有92种在全剧之末引用词话,做为诉词、断词,或全剧的总结。另外,在杂剧的曲文中也有直接引用词话的唱词。这些引用的词话都是七字句、攒十字,也间有一些杂言,但都是诗赞体之词由此可见,元代词话的唱词是以诗赞体为主,并没有乐曲、词调、骈俪的词这与近发现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16种,及明万历刻本《大唐秦王词话》的唱词是一致的。叶德均认为词话的词应作“文词”或“唱词”的广义解释,而以诗赞词为主,是符合实际的。元人杂剧中引用词话之多,反映了民间说唱艺术与戏曲艺术的互相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元代词话的盛行。明代词话继续流行,根据所能见到的作品而言,有长篇作品,也有中、短篇作品,题材相当广泛。《大唐秦王词话》是一部长篇讲史作品;另外据近代学者的考证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在明代初叶都有词话本。1967年发现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篇幅都比较短,题材属于传奇公案、灵怪一类的为多。又如《古今小说》中的《秀卿义结》是由词话本《贩香记》改编的;《警世通言》中的《苏知县罗衫再合》是由唱本《苏知县报冤》改编的,可知原作篇幅不长。

引证解释

编辑

1. 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始于宋代,最早的词话专著是宋杨绘的《时本事曲子集》,今佚。著名者有清陈廷焯《白斋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等等。

2. 盛行于 元 明 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

元 关卿 《救风尘》第三折:“那唱词话的有两句留文:‘咱也曾 武陵 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清 龚自珍 《题蕙花诗册尾》诗:“歌板无聊舞袖凉,江南词话断人肠。” 姚华 《论文后编》:“而杂剧一科,且为词话开山,传奇导源,授受相承,皆宗北宋。”

3. 明人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者,亦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