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编辑

语文文学名词

对联,又称对偶对、贴、春联、对子、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对联

外文名:couplet

别名:对子、对偶

属性:文学、艺术

分类:传统文化

应用:广泛

号:楹联

雏形:桃符

始兴代:秦代

发展起源

编辑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

2.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

4.拆字联:闲看门中,思耕心上田。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 ,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叫他试试对对子,出的上联是:

闲看门中月;

“闲”,是“闲”的繁体字。是说,坐在院里,悠闲地从院门里看着那亮晶晶的月亮。这还是个拆字联,“闲”字可以拆成“门”和“月”, “月”正好在“门”里。上联从意思文字技巧,都挺不错。

史致俨稍微一琢磨,上对了一句:思耕心上田

据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七《巧对补录》。

5.拆字联:古木枯,此木成柴;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纱,个个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

7.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对。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10.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艺术格调

编辑

对联对联

对联的十大艺术格调,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10种:

1.律格调: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词格调: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3.民歌格调: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解缙联: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口;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以文人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5.戏文格调:有的联从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景或有之。再如: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7.成语格调: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则刚。

8.绕口格调:有的联很像绕口。如: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再如:沿檐,湮燕眼。

9.谜面格调:有的像一则谜面。如:白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

10.骈文格调: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联芬写的武汉黄鹤楼联: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