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编辑

猫科豹属下的一种动物

雪豹Panthera uncia英语:Snow leopard),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分布于青原、帕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我国西部和中亚东部的其它高山地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有“雪山之王”之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雪豹

外文名:Snowleopard,Ounce

别名:艾叶豹、荷叶豹、萨(藏语)

拉丁学名:Pantherauncia

界: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目:猫型亚目

科:猫科

亚科:豹亚科

族:豹族

属:豹属

种:雪豹

亚种:3亚种

分布区域:我国西部、蒙古和中亚东部的山地

物种命名人:Schreber,1776

受胁等级:IUCN色名录:易危(VU)IUCN标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CITES附录I

平均体重:雄性25-55千克、雌性21-53千克

形态特征

编辑

DNA绘制的猫科动物进化论图DNA绘制的猫科动物进化论图

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雪豹和关系最近, 整个豹亚科约在1130万前与猫亚科分开演化,而雪豹与狮的演化分歧时间大约在463万年前,此时青藏高原正在隆起、成形中;在约26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进入第二阶段,形成更高海拔的高原,这段时期可能是雪豹演化成高原特有种的关键阶段;在约17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接近现在的高度,原本分布于高原的雪豹开始往周围高地进行辐射扩散。

早期的遗传分析曾显示雪豹不分亚种,但一项2017年的分子遗传学分析却认为雪豹应分为三个亚种:

西部亚种(Panthera uncia uncia),分布于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和喜山脉西段等;

中部亚种(Panthera uncia uncioides),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中东段;

北部亚种(Panthera uncia irbis),分布于阿尔泰山脉和蒙古南部戈壁。

种群现状

编辑

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雪豹是亚洲高山高原地区最具代性的物种,国际上正在实施一个保护雪豹行动计划,期待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护,进而能够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

2018年10北京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19家保护组织、科研单位及保护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现状2018》报告显示,全球雪豹60%的栖息地位于中国。

全世界雪豹的分布情况和大概的数量如下,2016年估计全球野外总数7400-8000只,其中成熟个体数2710-3386只。中国数量第一,约占全世界的40%左右。

保护现状

编辑

致危因素

  1. 人为活动及经济开发致使其生境缩小,栖息地呈零星斑块状。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过量的家畜挤占了野生有蹄类的生存空间,致使其数量显著下降。

  2. 气候暖导致林线上移,雪豹的适宜生境被压缩;金钱豹等低海拔食肉类随着上移林线的入侵,进一步加剧了雪豹的生存压力。

  3. 非法偷猎和报复性猎杀直接影响并危及雪豹种群的发展。如1990年,青海湟中县5位农民用携带的45套铁踩夹,捕猎雪豹14只。70~80年代,青海仅报偷猎雪豹的数量就达60只。1972~1984年间,青海省天峻县12名矿工,共偷猎雪豹28只。1983年,青海都兰县少数民族8人,2~5月间偷猎了19只雪豹。

  4. 非法贸易也威胁着世界各国的雪豹种群。雪豹骨会被作为虎骨的替代品,雪豹皮毛本身也是昂的裘皮制品。

生存竞争

拍摄到的豹拍摄到的豹

随着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的林线逐步上移,这给了森林杀手豹向上扩的可能,豹可能会进犯到雪豹的栖息地,与其形成竞争。

拍摄到的雪豹拍摄到的雪豹

2016年2月28日,在一处四川贡嘎山保护区一处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露山脊,一只豹于下午16:42分经过红外相机前;2小时后,一只雪豹在18:56分以同样的方向走过红外相机。这证实了以上的猜测。 (注:安装红外相机时没有调整红外相机的安放时间,故相机照片显示为2011年2月21日。上述时间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收集红外相机料拍摄的野外照片及GPS定位资料校核得出)

随后,在青海省三江源的杂多县昂赛乡,树市哈秀乡以及位于西藏丁青的怒江河谷,都记录到了雪豹和金钱豹同域分布的现象。

同时,藏区数量众多的流浪狗,特别是流浪藏獒,也会集群抢夺雪豹的猎物,对雪豹的生存构成威胁。

而人兽冲突带来的报复性猎杀,也是雪豹面临的一个风险。这些年,政府和会力量针对雪豹捕食家畜等带来的损失,开展了一系列补偿试点工作。

保护措施

雪豹邮票雪豹邮票

濒危物种公约(CITES)将雪豹列为附录I物种,禁止其进入国际贸易。1980年,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将雪豹列为二类保护动物,至1988年正式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为I级保护对象。相继在有雪豹分布的地区建立或筹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东大山保护区(甘肃)、塔什库尔干保护区(新疆)。1992年,中国承办了第七届国际雪豹学术讨论会,对中国保护和科学研究雪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建立更为雪豹保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保护行动

1992年,中国西宁承办了第七届国际雪豹学术讨会,对保护和科学研究雪豹起了推动作用。

2015年,在青海玉树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雪豹论坛,会上发起了“雪豹保护网络”(以下简称“网络”),截至2022年4月,已经有39家机构、组织和个人加入“网络”,并召开了四届国际雪豹论坛,且于2018年由“网络”内机构牵头,联合发布了《中国雪豹调查和保护报告2018》。

2018年9月4-6日,在深圳召开的国际雪豹保护大会上,来自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12个雪豹分布国的政府或专家代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宣布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大投入来保护珍稀濒危动物雪豹,并研究通过了《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

新疆

新疆拍到中国首张高清雪豹捕食照新疆拍到中国首张高清雪豹捕食照

新疆多地都开展了雪豹调查工作,涉及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马鸣、徐峰等开展了连续的研究工作。

荒野新疆对新疆的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等开展了访谈和红外相机调查,初步对新疆三大山系的雪豹扩散廊道进行了调查,对栖息地连同度、雪豹分布热点进行了评估和圈定。

青海

三江源拍到的雪豹母子三江源拍到的雪豹母子

1984-1986年,乔治·夏勒受国家林业局邀,前往青海三江源地区调查雪豹。随后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紧密合作,在三江源开展雪豹的保护工作,并采取了社区保护路线,邀请和培训当地牧民来监测和保护雪豹及其猎物,并于2011年启动了三江源雪豹监测工作。

2018年7月19日,从“与豹同行”国际雪豹金钱豹研究与保护论坛获悉,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全境估算现存雪豹数量或已超过1000只,被学界公认为世界雪豹连片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前三江源已成为全球最容易观察到雪豹的地区之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支持和许可下,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澜沧江源园区的昂赛乡推动的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大猫谷”,提高了当地牧民参与雪豹保护的积极性,成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第一个特许经营权。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以及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分别在三江源的阿尼玛卿和年保玉则区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2020年1月7日,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雪豹活动视频,至此青海省6州2市全部发现野生雪豹活动。

四川

四川卧龙拍到野生雪豹母子影像四川卧龙拍到野生雪豹母子影像

2015年3月下旬,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邓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巡护队员在高海拔的银厂沟热水塘区域开展新一年的高原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监测巡护工作,首次获取到雪豹母子的珍贵照片和视频 。卧龙保护区由此提出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的保护方向。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雪豹。

西藏

2015年夏季,西藏林业厅和广州远望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在西藏阿里和那曲开展雪豹调查。

2021年,在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监测表明那曲市境内的十一个区县均有雪豹的分布。

2022年,由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朗寺后山上记录到了雪豹的红外影像。这是西藏拉萨首次记录到雪豹红外影像。

甘肃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陆桥生态中心从2013年开始与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雪豹调查与监测,持续至今。2017年盐池湾保护区管理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雪豹监测和巡护工作。经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初步测算,盐池湾保护区共有雪豹188-350只。

2020年底,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行政许可下,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分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盐池湾片区开展雪豹卫星追踪工作,并分别在2021年2月和4月顺利捕获2只雪豹,对雪豹麻醉后进行了各项体征测量并安装了卫星定位项圈,后将其放归野外。红外相机捕获到的带有定位项圈的雪豹影像显示,2只雪豹健康状况良好,且屡次成功捕食岩羊。项圈回传的卫星数据将有助于了解雪豹在盐池湾片区的移动、家域及栖息地选择等情况。

内蒙古

2020年9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贺兰山上布设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雪豹的身影,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时隔67年后雪豹再次确切出现在贺兰山。

保护建议

  1. 在雪豹分布区严格限制放牧的牲畜数量,防止草场退化,防止野生有蹄类的数量因人为活动而减少。

  2. 严厉打击偷猎及非法贸易活动。

  3. 落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协助雪豹分布区的牧民为牲畜购买保险,防止针对雪豹的报复性猎杀。

  4. 严格限制动物园和其他饲养设施等从野外捕捉雪豹;动物园要进行协调,在有条件的动物园建立自我维持的繁殖种群。

  5. 加强对各有雪豹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和监测。

  6. 通过协议保护和社区共管的方式,发动雪豹分布区的牧民参与到雪豹保护中,协助当地社区开展以雪豹观赏为主的、严格管理的生态旅游。

  7. 倡导低碳生活,延缓气候变暖。

雪豹救护

编辑

2017年10月16日,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救护一只亚成体雌性瘫痪雪豹,12日后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被命名为为“凌霜”。11月9日凌霜恢复站立行走能力,2018年3月凌霜两次未能顺利猎杀羊羔,未通过野外生存能力测试,如今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饲养展出。

2019年4月17日,经过近一年的救助,新疆首只在农区发现的雪豹活体身体已完全康复,被放归天山。

2019年1月20日,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救护一只老年雄性双目失明雪豹,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被命名为为“凌寒”。治疗康复10个月后,为其进行世界首例野生雪豹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25天凌寒死于陈旧性脑梗复发。

2021年3月11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前往海北州门源县救护一只成年雄性雪豹,命名为“凌蛰”,经过五天的检查、治疗后,于1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团队为其佩戴卫星定位项圈,16日救护中心将其放归至门源县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此系全国首例救治受伤雪豹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

2021年5月10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救护一只雌性雪豹幼崽,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被,被命名为“凌夏”。鉴于该雪豹年纪小、应激性差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无法放归野外,目前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饲养。

2021年9月5日晚,1只雪豹出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白音敖包苏木。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及时组织野生动物保护救护专家团队对雪豹进行救护,并将它转运至具备救护条件的鄂尔多斯市野生动物救助管理站进行隔离、检查。9月22日,这只雪豹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拉乌北沟被放归自然,并佩戴了GPS颈圈。

雪豹“凌蛰”

雪豹“凌蛰”是一只误闯青海省门源县一农户家中的雄性成年雪豹。2021年3月11日,一只雪豹闯入门源县西摊乡小学附近的农户家中。当天,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接到救护消息后,迅速赶往门源县实施救助。通过对雪豹进行采血和检查,确定该雪豹为雄性,成年,年龄约4-5岁(野生雪豹寿命8-12岁),体型正常,体重44公斤(成年雄性一般35-50公斤),四肢和肋骨未见骨折,口鼻眼耳肛门均无异常。其血检报告显示,其血钙浓度低于1.0mmol/L(青海雪豹参考值1.62-2.22mmol/L),疑似低血钙症。按照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惯例,该只雪豹被命名为“凌蛰”。

救护中心兽医会同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金艺鹏教授团队对“凌蛰”的情况做出初步判断:除低血钙症以外,“凌蛰”无其他明显症状,在救护当天晚上表现出跳跃、恐吓、吼叫等正常行为,通过检测,确认“凌蛰”未携带六种猫科常见病原,但其自身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感染风险。就“凌蛰”的低血钙症,可以补充液体钙补钙,不影响正常放归,初步确认“凌蛰”符合放归条件。

3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金艺鹏教授团队对雪豹“凌蛰”再次进行全面体检,确认各项指标正常、身体健康,符合放归条件。放归前,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联合为其佩戴卫星项圈,以准确掌握雪豹放归后的生存情况、扩散规律等生态学信息。

3月16日8点40分,放归组顺利到达选定的放归地点,该点为典型的高山草甸,距离救护点直线距离为12公里,地势向阳、坡度较缓、植被状况相对茂密,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地,是雪豹的典型栖息地。放归组人员在缓缓拉开运转笼闸门,“凌蛰”先是缓缓移出,稳步向山上走去,姿态优雅,步伐稳健。随后,它转身看了一眼放归组工作人员,跑向远处的高山,不一会儿,消失在视线中,雪豹“凌蛰”成功放归。

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负责通过雪豹的卫星项圈对它进行监测,准确记录“凌蜇”的每一步。截至8月25日,雪豹“凌蛰”所佩戴的项圈跟踪器已回传卫星点位数据2943条,其总活动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各项指标和状态健康稳定。

现身情况

编辑

2022年6月,贺兰山管理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科研人员在维护安置于贺兰山的红外触发相机时发现了多个位点多次拍到了雪豹的清晰影像。通过对比雪豹身体的花纹发现,贺兰山南部三个位点10余次拍到的未佩戴颈圈的雪豹为同一个体,是一只未知的雄性成年雪豹新个体。另一只雪豹是2021年9月在贺兰山放归的雪豹“四王子”。

2022年6月,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近一年的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在青海西宁市湟源县境内布置的一处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的活动影像。

2022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在清理6月份巡护成果时,发现在海拔3700米的国家公园区域再次拍摄到了雪豹,此次拍摄到的雪豹为幼年,在红外相机头前匆匆而过。

2022年8月12日,甘肃白龙江阿夏自然保护区放置于岷山海拔4300米左右的7部红外相机中,首次记录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实体影像。据悉,这是整个岷山山脉第二个记录到雪豹的地方,刷新了中国雪豹的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