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夜说 编辑

中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按照盖天、浑天的体系,日月星辰都有一个依靠,或附在天盖上,随天盖一起运动;或附缀在鸡蛋壳式的天球上,跟着天球东升西落。而宣夜说主“日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认为连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这种十分人惊异的思想,竟和现代文学的许多结论一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宣夜说

按照:盖天、浑天的体系

概述:日月星辰都有一个依靠

书记载:宣夜之学

学说概述

编辑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山而皆青,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由此可见,宣夜说认为,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因此,宣夜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观念

宣夜说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就用提问的方式述了自己对宇宙无限的猜测。也是战国时代,道家中的宋钘和尹文一派就提出了朴素的元气学说,把宇宙万事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气”,可以上为日、月、星辰,下为山、川、草、木。同时,名家的施,又提出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朴素的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思想。这就为宣夜说的宇宙无限观念奠定了基础。宣夜说的进一步发展,认为日月星辰也是由气组成的,只不过是发的气,如《列子·天瑞篇》所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三国时代宣夜说学者杨泉又进一步说:“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他认为银河也是气,并从中生出恒星来。他说:“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物理论》)在思辨性的自然哲学中,这种猜测是十分精辟独到的。作为一个宇宙结构体系,宣夜说没有提出自己独立的对于天体坐标及其运动的量度方法。它的数据借自浑天说。这是宣夜说在一千多内不能得到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宣夜说在这些系统里不会产生日月星辰是否会掉下来的问题。但是人们的思想是很活跃的,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有不少漏洞,特别是日月星辰的运动都各有不同,有快有,全不像附在同一个东西上运动,所以在汉代以前就产生了另一种有关天地结构的新思考,它既不同于浑天说,也不同于盖天说。古书上记载为“宣夜之学”,通称为“宣夜说”。“宣夜”这个名字很怪,初看不知为何,历来也无解释,直到清朝末期邹伯奇(1817—1867年)才说:“宣劳午夜,斯为谈天家之宣夜乎?”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但在没有任何说法的情况下可聊备一说,即宣表示喧嚣达旦,夜就是整个夜里,表示天文学家整夜忙于天文观测,又互相讨论,可见宣夜之学即为有关天文学的知识

同浑天说和盖天说相类似,宣夜说也是古人提出的一种宇宙学说。《晋书·天文志》说:“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郄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mào,音冒)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幽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yào,音同“耀”,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同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这是关于宣夜说的一段最完整的史料,它包含了有关宣夜说的许多内容。首先,宣夜说起源很早,汉代郄萌(公元1世纪)只是记下了先师传投的东西。第二,宣夜说认为天是没有形体的无限空间,因无限高远才显出苍色。第三,以远方的黄色山脉看上去呈青色,千仞之深谷看上去呈黑色,实际上山并非青色,深谷并非有实体,以此证明苍天既无形体,也非苍色。第四,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依赖气的作用而运动或静止。第五,各天体运动状态不同,速度各异,是因为它们不是附缀在有形质的天上,而是漂浮在空中。无可否认,这些看法是相当先进的,它同盖天浑天说本质的不同在于:它承认天是没有形质的,天体各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宇宙是无限的空间。这三点即使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或许正因为它的先进思想离开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太远,它不可能为多数人所接受。试想,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已是难以想象,更何况众多的天体都毫无依赖地飘浮在空中各自运动呢?在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力学规律说明了天体的运动,证明了宣夜说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在古代缺乏理论的证明,只能使它保留在思想领域,成为一种思辩的假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宣夜说的观点也渐渐淡漠了。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在他所著的《晋书·天文志》中保留了宣夜说的唯一料,才使这一思想得以保存下来。

学说贡献

编辑

不论是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还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说,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说,无不把天看作一个坚硬的球壳,星星都固定在这个球壳上。宣夜说否定这种看法,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充满着气体,所有天体都在气体中漂浮运动。星辰日月的运动规律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决没有坚硬的天球或是什么本轮、均轮来束缚它们。

宣夜说打破了固体天球的观念,这在古代众多的宇宙学说中是非常难得的。这种宇宙无限的思想出现于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可的。

学说的预见性

编辑

宣夜说首先认为“天了无质”——否认了有形质的天,包孕着无限宇宙的思想。它不仅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思想。

宣夜说没有把行星与其它行星区别开来,也没有说明行星运动的复杂性。但从科学规律上来讲,宣夜说仍比盖天说和浑天说都进步的多。它在人类认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惜,宣夜说的卓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受到重视,几至失传。也许,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能说明宣夜说不能盛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