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族 编辑

日本主体民族

大和民族日语:大和民族/平假名:やまとみんぞく;罗马音Yamato Minzoku ),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语为母语,大和族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大和亦成为日本的代称。

大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约占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人与琉球族),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有时成为“日本”的代称。

大和族主要是由原居住于日本列岛的居民和东亚大陆的居民融合演而成,其族是在古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东亚大陆的影响,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又自成一派。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和民族

外文名:やまとみんぞくYamatominzoku

别名:大和族

人口数量:约1亿3000万人(2010

民族语言:日语

主要聚集地:日本列岛

人种:绳文人和弥生人混血

语注音符号:ㄉㄚˋㄏㄜˊㄇㄧㄣˊㄗㄨˊ

汉语拼音字母:dàhémínzú

民族起源

编辑

和族和族

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先人来自于何方,在渺茫的史和纷纭的传说中早已不可追寻。公元五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移民大抵是皮肤的黄种人,主要由在日本弥生时代的弥生人 句丽人 、渡来人 与日本列岛本土的绳文人融合而成,自亚洲大陆漂洋过海而来的外来移民沿着朝鲜半岛而下,渡过海峡,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曙总是第一抹生起却是火山密布的列岛。

名称来源

编辑

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但若问日本民族为何以大和民族自称,“大和”二字却仍读作“亚托(やまと),恐怕能给以回答的日本人不过十之一,支吾不清。据在现今大和之地实际体验,“牙麻托(やまと)之便读,古代人即“山下”“山麓”之人。

德太子(公元 574—622 年)在《宪法十七条》中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说明古代日本的统治深知“和”的重要性。“和”乃和平、和睦、和谐之总,亦可视为有小和、中和、大和之别。和平乃为小和,和睦可称中和,唯和谐方为大和。在天平宝字元年(757 年)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 ,官考工记始定用“大和”二字取代“倭”或“大倭”,但读音仍用“牙麻托”。

《周礼·冬官·考工记》“大和无灂” 贾公彦疏:云。“大和谓九和之弓。

子中经》之第七神仙为“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常侍君在右方。

易经》第一卦则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始于唐武德贞观,盛于开元天宝,即 713—756 年。“大和篇”“大和”做出了另一种解释:“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

显然,无哪一种解释,“大和”都是上好的词汇,寓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日本统治者以“大和”代“倭”,实为美化自身也。

大和抚子(日文:大和抚子 やまとなでしこ)指代日本性,本意是瞿麦。用来指代日本女性体现出其温柔而坚强的特点。

人口

编辑

大和族大和族

大和民族的人口约1.3亿(截至2005年101日),其中男性为6534万人,女性为6842万人。全世界大部份国家亦有分布,在日本附近的人数最多。二战前,库页岛(萨哈林岛)、夏威群岛、关岛、南美洲及德国太平洋岛屿的殖民地也有所分布。

语言

编辑

大和族大和族

绝大多数大和民族人使用日语和日文。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不论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字型都仿自汉字。日本古代没有文字,和古代中国有了文化上的交流之后,日本人就利用汉字的草书字形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汉字的部首偏旁创造了片假名。也因为外来的语言、外国人名地名。拟声拟态语、动植物名。日文中平(ひら)是容易、简单的意思,片(かた)则是片面、不完全之意。如果觉得不太好记的话,就记得日本人平常生活上用的就是“平假名”,字体看起来像用的,一片一片的就是“片假名”了。日语的发音并不困难,它基本上是由(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为主所串成的音节。和汉语有十多个元音比较起来少了许多,而且日语有的元音,汉语大致上都有。

文化艺术

编辑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和族文化。樱花、吴服、俳句、折扇、日本文学、浮世绘、武士道、忍者、柔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清酒、神道教、艺伎、能剧、相扑、日本音乐、日本料理、日本园林、日本动漫等。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道、花道、书道。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古代汉语及东南亚南岛人口音等融合而来 ,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茶道

茶道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来源于古代中国茶道,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演。

花道

花道花道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吴服

吴服吴服

吴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吴服起源于弥生时代,后来吸收中国隋唐服饰和西洋服饰改进成非常具有特色的大和服饰 ,在日本古代常常被称为"和服"和"着物",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部分日本人也接受这个称谓,但是部分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流行过“唐风”服装。以后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汉服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吴服不用纽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交场合,吴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能剧

传统能剧传统能剧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折扇

折扇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宋代,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折扇系日本发明,也被称为蝙蝠扇。第一把折扇是用桧树薄片缝制而成,所以称为桧扇,后来改为纸扇面。平安时代初期便有了折扇。据《西宫记》记载,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宫廷贵族赐予侍臣折扇,折扇成为宫中活动时侍臣携带的物品之一。后来宫廷女子也受其影响,经常拿把折扇,作为身边的装饰品。

根据考证和古籍记载,折扇在北宋时期经过朝鲜半岛传入中国,到了明朝,由于朱棣非常喜欢国外使节进贡的折扇,民间也开始纷纷效仿,折扇在民间流行起来。,但是也有说法的是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

浮世绘

神奈川冲浪里神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宗教

编辑

神道教

大和族大和族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历史最长的宗教。它产生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信徒分别与设在各地的神社或教会保持着某种联系。一般根据这些神社等组织的性质将神道分为二类,即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

日本传统婚礼日本传统婚礼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神社神道”,是指以神社为中心的神道。日本几乎每个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一个神社。全国有8万2千余家神社。这些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有的祭祀专保佑人们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祇,如农业丰收的稻荷神、保佑身体健康、生子繁衍后代的神等。

日本神祇会、皇典研究所等神社神道团体于1946年2月14日共同设立了非国营的宗教法人——神社本厅。它以天皇祖神天照大神为主神的伊势神宫为本宗,以“尊奉神祇恩德,谋求神社兴隆,宣扬神道,作兴道义”为宗旨,在全国各个都道府县都设有支部—神社厅。

佛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日本的外来宗教,但在日本已经实现了民族化。它的历史却非常悠久,在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盛行传统佛教阶段(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和盛行新佛教的镰仓时代等两个阶段,到江户时代和明治维新以后进入了低潮期,二战以后又逐渐有所发展扩大。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寺院等设施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仅有的联合体组织,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有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基督教

根据日本1999年版《基督教年鉴》的统计,1998年,日本共有基督教徒1104167人,约占同年总人口的0.879%。

日本基督教的全国性组织是日本基督教联合会和日本基督教协议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共有60个。日本基督教协议会则主要是新教的全国性组织,拥有33个正式或准正式加入的团体会员,其中最大的是“日本基督教团”,其次是日本圣公会。

其他宗教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以外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新宗教”,同时,伊斯兰教也是在日本悄然兴起的新兴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新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 “总支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饮食

编辑

寿司寿司

寿司是日本传统美食之一,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其主要材料是用寿司醋调味过的维持在人体体温的饭块,再加上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民众的喜爱。寿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日本平安时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记载。当时的寿司指的是一种保存鱼的方式。在鱼身上抹上盐,用重物压紧,使之自然发酵。当产生酸味后,用粳包裹即可食用(粳米煮熟冷却之后要通过反复碾压)。

传统运动

编辑

相扑

日本相扑起源于日本,一说唐朝传入日本,在中国已经消失。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士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剑道

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后在中国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隋)使将中国的传统刀法与日本传统的双手刀法相融合,后来出现“二刀流”一手持长刀一手持短刀,其中以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为典型。有剑道比赛,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竹刀互攻击对方的头(men)、腹部(dou)、手腕(kote)及喉(tsuki)。

柔道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

空手道

空手道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术。

一九九四年日本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空手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空手道比赛场地一般为8×8米;至于比赛项目有套路赛(型)和格斗赛(组手)两种,而在组手比赛中一方有效进攻导致对手瞬时丧失战斗能力或重心明显移动为得分标准。

合气道

合气道合气道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