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编辑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900千,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平洋

外文名:PacificOcean

平均深度:3957米

海水温度:0℃~30℃

面积:181344000km²

最深处:里亚纳海沟(11034米)

平均盐度:34.62‰

沿岸国家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气候类型:自寒带到热带

主要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等

名称由来

编辑

太平洋沿岸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一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代,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队首先命名的。1519年920日,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又经过3个月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无风带。饱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兴地说:“这真是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历史沿革

编辑

太平洋太平洋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更明确地应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16世纪早期见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此后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范围

太平洋上的明珠——夏威夷岛太平洋上的明珠——夏威夷岛

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辐合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两个风带气温、湿度相差悬殊,极地东风带锋面甚为猛烈,冬季尤为突出。西太平洋(北纬5°~25°)菲律宾以东、南海东海洋面上,夏秋之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超低压中心,形成猛烈的热带风暴,即台风。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北太平洋气流向大陆运动,冬季情况完全相反,形成广大的季风气候区。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南太平洋高,这是因为南太平洋水域更广阔,并受南极地区冰山及冷水团的影响。信风带的海水含盐度比赤道地带低。赤道附近含盐度小于3.4%;最北部海域含盐度最低,小于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运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南、北赤道暖流之间的中轴线上产生相反的赤道逆流,从菲律宾东岸流向厄瓜多尔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附近转北流向日本东面,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称对马暖流。黑潮在东经160°附近转向东流,称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到北美洲西海岸转向南流,称加利福尼亚寒流。这样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环流。此外,白海海流向南流,称为堪察加寒流,又称亲潮,流向日本本州岛东面,在北纬36°附近与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所罗门群岛之后,向南流成为东澳暖流,折向东卷入西风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纬45°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鲁寒流。这样形成南太平洋环流。

地形地貌

安山岩线(The 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安山岩线沿加利福尼亚州西端岛屿、阿留申群岛南端、堪察加半岛东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群岛,直达新西兰;亦向东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脉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宾、台湾、日本、新几内亚、新西兰等澳洲大陆及亚洲大陆的东部延伸地区全在安山岩线以外。

  • 陆地

    完全处于太平洋海域内的最大陆地是新几内亚岛——也是世界第二大岛屿。太平洋上几乎所有较小的岛屿都位于北纬30度及南纬30度之间,由东南亚延伸至复活节岛;其余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盖着。

    连接夏威夷、复活节岛和新西兰而成的波利尼西亚大三角包围了不少岛屿,它们分别是库克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萨摩亚群岛、会群岛、托克劳群岛、汤加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图瓦卢群岛和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更线以西有许多密克罗尼西亚的小岛,当中包括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在太平洋的西南角则有由新几内亚为首的美拉尼西亚。其他美拉尼西亚的重要群岛还有俾斯麦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太平洋的岛屿类型多样,四个类型的岛屿都有:陆边岛、冲积岛、珊瑚礁和火山岛。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线以外,包括新西兰的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火山岛,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动。

  • 岛屿

    太平洋约有岛屿一万个,总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大陆岛主要分布在西部,如日本群岛、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等;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岛屿(火山岛、珊瑚岛)。

    太平洋岛屿众多,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质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大陆岛一般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有联系,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等。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太平洋中部偏西广大海域,自西向东有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其中美拉尼西亚群岛多为大陆岛,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火山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几乎都是珊瑚岛。

  • 海底地形

    可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大部分。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条岛孤,岛弧外侧有深海沟。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将中部深水区分隔成东北太平洋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西北太平洋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锥。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

  • 火山地震

    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的花彩状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活火山多达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称,地震频繁。

    洋流潮汐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纬5~10°为界,分成南北两大环流:北部环流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环流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两大环流之间为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运行,流速每小时2千米。

    潮汐多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一般为2~5米。

    太平洋水温随纬度而异,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在赤道则大约为25至30℃左右。海水的含盐量则在中纬度较高:靠近赤道的水全年量充足,靠近极地则因寒冷而少蒸发,以致这两处的含盐量较低。整体来说,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温暖。在北半球,太平洋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涡漩),在南半球则以反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暖流沿15°N,受信风带动向西推进,到达菲律宾附近转向北方,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会合。

    在大约45°N,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50°S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 海洋形成

    编辑

    月球分出说

    太平洋的形成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成因。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提出过许多关于太平洋成因的假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世纪中叶,乔治·达尔文(1879年)提出的“月球分出说”。

    达尔文认为,地球的早期处在半熔融状态,其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得多,同时在太阳引力作用下会发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动周期与地球的固有振动周期相同,便会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幅越来越大,最终有可能引起局部破裂,使部分物体飞离地球,成为月球,而留下的凹坑遂发展成为太平洋。由于月球的密度(3.341g/cm³)与地球浅部物质的密度(包括地幔的顶部橄榄岩层在内的岩石圈的平均密度为3.2~3.3g/cm³)近似,而且人们也确实观测到,地球的自转速度有愈早愈快的现象,这就使乔治·达尔文的“月球分出说”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然而,一些研究指出,要使地球上的物体飞出去,地球的自转速度应快于4.43弧度/小时,亦即一昼夜的时间不得大于1小时25分。难道地球早期有过如此快的旋转速度吗?这显然很难令人相信。再者,如果月球确是从地球飞出去的,月球的运行轨道应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事实却非如此。还有,月球岩石大多具有古得多的年龄值(40亿~45.5亿年),而地球上已找到的最古老岩石仅38亿年,这显然也与飞出说相矛盾。终于,人们摒弃了这种观点。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天体地质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地球的近邻——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均广泛发育有陨石撞击坑,有的规模相当巨大。这不能不使人们想到,地球也有可能遭受到同样的撞击作用。

    流星撞击说

    1955年,法国人狄摩契尔最先提出,太平洋可能是由前阿尔卑斯期的流星撞击而成的。并且他认为这颗流星可能原是地球的卫星,直径几乎为月球的两倍。可惜没能提出足够的证据。众所周知,月球上没有活跃的构造活动,陨石撞击作用是月壳演化的主要动力。月海是月球早期小天体猛烈轰击形成的近于圆形的洼地,其底部由稍后喷溢的暗色月海玄武岩所充填。最大的月海——风暴洋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将太平洋与月海相对比,可以看到如下共同特征:

    1.月海在月球上的分布是均匀的,集中在月球正面的北半球;太平洋也偏隅于地球一方,这反映了早期撞击作用的随机性。

    2.月海具有圆形的外廓,并比月陆平均低2~3公里;太平洋也大致呈圆形,比大陆平均低3~4公里。

    3.地球的大陆由年代较老、密度较小的硅铝质岩石构成,而海洋则由年代较轻、密度较大的玄武质岩石组成,月球也是这样,月海也由年龄较小的玄武岩组成。

    4.地球上的地壳厚度较大,介于30~50公里,洋壳较薄,一般为5~15公里;月球也有类似的情况,月陆壳一般厚40~60公里,月海壳则一般小于20公里。

    5.重力测量证明,月海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太平洋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比周围大陆具有较高的重力值。

    6.月海周围有山链环绕,而太平洋周围也有山链。

    7.在太平洋底发现有边缘和中央海岭,而在一些较大的月海中也同样可见有堤形的隆起。分布于月海中央和边缘。

    8.太平洋东部具有以岛弧、边缘海组成的,从洋壳过渡为陆壳的过渡区,在一些月海边缘也可见有所谓“类月海”的过渡区。当然,与月海相比,太平洋也有一些月海所没有的其他特征。如构造岩浆活动,反映海底扩的海底磁性条带,还有在太平洋周围的山链上可见明显的多旋迥褶皱构造和花岗岩浆活动,而月球上没有。

    诸如此类的差别,专家以为乃系地球具有比月球大得多的质量和体积的缘故。综上所述,太平洋是在地球早期形成的巨大撞击盆地。但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它经历了多次的改造

    分区

    编辑

    1.东区: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从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岛,除了最北、最南段峡湾海岸的岛群以及深入大陆的加利福尼亚湾之外,海岸平直,大陆棚狭窄,重要海沟北有阿卡普尔科海沟,南有秘鲁—智利海沟。

    2.西区:亚洲部分结构复杂,海岸曲折,大陆东缘有突出的半岛,岸外有一系列岛弧,形成众多的边缘海。从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海、东海和南海。岛群外缘有一系列海沟,北有堪察加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南有东加海沟、克马德克(Kermadec)海沟等。

    3.太平洋中部是面积宽广的海盆,是地壳构造最稳定的地区,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米左右。西经150°以东为东太平洋海盆,从中美地峡经科科斯(Cocos)海岭至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线以南是秘鲁—智利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再向南越过东南太平洋海隆即为太平洋—南极洲海盆。这一海盆与西经150°之间的地区为太平洋—南极洲海岭。西经150°~180°,自东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在新西兰与东澳大利亚之间为塔斯曼(Tasman)海盆,向南为麦加利(Macquarie)海岭,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水下界线。

    自然资源

    编辑

    经济特点

    环太平洋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经济发展上有世界上GDP排名前三位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至今极具发展活力。日本、韩国和美国西海岸为重要的技术策源地;俄罗斯远东地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正快速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中国和印度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美国、智利和新西兰有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农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具有发达的畜牧业。经济学家们预测,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由传统的欧洲、北美东部转向环太平洋地区。

    海洋资源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类和其它动物都比其它大洋丰富。

    渔业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秘鲁、日本、中国舟山群岛、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鲱、鳕、鲑、鲭、鳟、鲣、沙丁、金枪、比目等鱼类。此外海兽(海豹、海象、海熊、海獭、鲸等)捕猎和捕蟹业也占重要地位。

    矿物资源 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很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猛结核矿层(所含锰、镍、钴、铜四种矿物的金属储量比陆地上多几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矿、金石、锆、钛、铁及铂金砂矿储量也很丰富。

    太平洋海域广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是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太平洋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近10万种,主要生活在大洋表层,尤其是边缘带,存在于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动植物只占总数的4%~5%,在5000米以下水域中生活的动植物只有800种,6000米以下水域中仅有500种,7000米深处有200种,到1万米深处只剩下20多种了。同时海洋中生物的种类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每一种动植物的分布密度则是高纬度区大于低纬度区,在高纬地区多优势种。在大洋表层大量繁殖着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近海的海底植物,在温带有鹿角藻类和昆希科藻类(主要是海带),在热带有褐藻、绿藻及多种细藻。海岸带分布有红树林。众多水藻为近海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饲料,繁殖多种软体动物、软体虫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以及珊瑚虫等,并出产大量鱼蟹。在岛屿和滨海带是海的栖息地。大洋中有不少兽类,如鲸、海豹、海豚、海熊、海狗、海獭等。

    太平洋的渔业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世界各大洋之首。1980年的产量为3545万吨,占世界总渔获量(6457.6万吨)的一半以上。主要渔场有两个:一是西北太平洋渔场;另一个是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北太平洋渔场包括白令海一部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渔场的大陆架面积达219万平方千米,海水较浅,阳可透入底层,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无机盐类,以及寒暖流带来冷性和暖性浮游生物,为浮游生物滋养和鱼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成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1980年渔产量为1878万吨,居世界主要渔区中第一位,其中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鲱、鲑、鳟等鱼类。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以捕海兽为主,其中捕鲸为多。堪察加半岛沿海是世界最大的捕蟹场。中国沿海舟山群岛一带以捕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海鳗、乌贼为主。东南太平洋渔场包括秘鲁、智利、厄瓜多尔渔场,这里大陆架狭窄,只有16万平方千米,但由于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和沿海上升流等环境条件,无机盐类也相当丰富并适宜浮游生物繁殖,鱼类十分丰富,成为重要渔场。

    渔场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论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鱼类和其它动物都比其它大洋丰富。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秘鲁、日本、中国舟山群岛、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鲱、鳕、鲑、鲭、鳟、鲣、沙丁鱼、金枪鱼、比目鱼等鱼类。此外海兽(海豹、海象、海熊、海獭、鲸等)捕猎和捕蟹业也占重要地位。

    矿物

    资源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很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层(所含锰、镍、钴、铜四种矿物的金属储量比陆地上多几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锡矿、金红石、锆、钛、铁及铂金砂矿储量也很丰富。

    矿产资源勘探开収工作主要集中在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滨海砂矿、深海盆多金属结核等方面。主要产油区包括加利福尼亚沿海、库兊湾、日本西部陆架、东南亚陆架、澳大利亚沿海、南美洲西海岸,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滨海砂矿的分布范围是:金,铂砂主要分布太平洋东海岸的俄勒冈至加利福尼亚沿岸,以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锡矿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沿海,其中主要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沿海;印度和澳大利亚沿海是钻石、金红石、钛铁矿最丰富的海区;中国沿海共有十余条砂矿带,有金刚石、金、锆石、金红石等多种砂矿资源。另外,日本、中国和智利大陆架上都有海底煤田。在深海盆区有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主要集中在夏威夷东南的广大区域。总储量估计有17000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交通运输

    编辑

    海运

    太平洋还有许多重要的海峡,如白令海峡、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其中以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构成的水道网,使太平洋与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得以相通,形成许多重要的国际航线和海上战略通道。

    在太平洋的北、中、南部有3条主要航线横越太平洋:一是北太平洋航线,为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经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北部到达中、日等国的航线,航路集中在北纬40°以北至阿留申群岛附近,是横渡太平洋最短的一条航线,航程约4200~4500海里。二是中太平洋航线,为自美国西海岸经夏威夷群岛和关岛到中、日和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航路集中在北纬20°~25°之间,航程约6000~8000海里。三是南太平航线,为由南美洲西岸经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延伸至东南亚,航程约1万海里。另外,在西太平洋地区还分布数条自北而南(主要沿亚洲东部海域)的航线(其中一条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这些航线与太平洋的三条横越航线再连接,并通过不同海峡和岛屿,向西经过北印度洋海域或沿南亚次大陆南缘,通向中东或与通向欧洲等地的欧亚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接。具体来说,主要有东亚—北美、东亚—关岛—巴拿马运河、东亚—东南亚—巴拿马运河、东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北美、澳大利亚—巴拿马运河等国际航线。

    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船只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减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海底缆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902年由英国敷设的。

    太平洋资源丰富。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渔场,出产鲱鱼、鳕鱼、金枪鱼、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伦比亚河以出产鲑鱼著名。海底有大量的锰结核,海水可提取海盐、溴、镁等。大陆棚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域、黄海、东海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南部等海区。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区。但是欧洲人直到16世纪才开始对这一大洋进行探察。他们寻求所谓“南方之地”——澳大利亚,从而进入太平洋岛屿。1513年,西班牙占领者巴尔沃亚(Vasco Nunez de Balboa)在巴拿马地峡的达里恩(Darien)山顶看到浩瀚的太平洋。之后,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横渡太平洋。17世纪时,荷兰航海家塔斯曼(Abel Tasman)发现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和斐济。18世纪时,英国航海家科克、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等在太平洋航行考察。19世纪时,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于1831—1836年乘“比格尔号”(Beagle)环球航行,他在太平洋地区进行考察,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伟大的贡献。

    太平洋岛太平洋岛

    太平洋南起南极地区,北到北极,西至亚洲和澳洲,东界南、北美洲。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积,不包括邻近属海,约为16525万平方千米。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积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积超过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地球陆地面积的总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属海)4187.8米。西太平洋有许多属海,自北向南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亚大河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经属海注入太平洋。西经150°以东的洋底较西部平缓。

    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岛。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浦和帕劳;自帕劳向东延伸至俾斯麦、所罗门群岛和克鲁斯;最后由萨摩亚群岛向南至汤加、克马德克、查塔姆和麦夸里。由于北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高于南部,以及南极洲陆地冰盖的影响,北太平洋的水温高于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无风带和变风带海水的含盐量低于信风带。对太平洋直海流影响最大的是南极大陆周围生成的冷水。极地周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后向北蔓延构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层。深层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较鲜明的洋流自南极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该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携冷水流向东然后在两半球均流向极地。深海环流受邻近洋流会聚区表层海水下沉的影响。在太平洋热带会聚区分别在南北纬35°至40°之间,距赤道越远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会聚区在南纬55°至60°之间。

    面积

    18134.4万平方千米

    平均深度

    3957米

    最大深度

    11034米

    最大宽度

    19000千米

    最大长度

    15900千米

    海岸线

    135663千米

    年蒸发量

    114厘米

    年交换量

    13厘米

    年度陆地来水量

    6厘米

    航运

    太平洋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意。有许多条联系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线经过太平洋;东部的巴拿马运河和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分别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和世界主要航道。

    海运航线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加勒比海、北美东海岸航线,东亚—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沿海航线,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等。太平洋沿岸有众多的港口。

    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船只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减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在太平洋上空开始利用人造通讯卫星进行联系。

    通讯设施

    编辑

    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902年由英国敷设的,1905年美国在太平洋也敷设了海底电缆。加拿大至澳大利亚,美国至菲律宾、日本及印度尼西亚,香港至菲律宾与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国之间都有海底电缆。在太平洋上空开始利用人造通讯卫星进行联系。

    主要港口

    编辑

    (自北向南,逆时针顺序,加粗者为重要港口)

    亚洲

    俄罗斯(俄语:Россия,英语:Russia):马加丹(俄语:Магадан;英语:Magadan)、纳霍德卡(俄语:Нахoдка;英语:Nakhodka)、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

    朝鲜:清津(朝鲜语:청진;英语:Chongjin)、金策(朝鲜语:김책시)、利原、元山新义州(朝鲜语:신의주특별행정구)、安州、南浦(朝鲜语:남포특별시)、松林、海州(朝鲜语:해주)

    韩国(韩语:대한민국;英语:South Korea):首尔(韩语:서울;英语:Seoul)仁川(韩语:인천;英语:Incheon)、水原(韩语:수원시)、华城、唐津、群山(英语:kunsan)、木浦(韩语:목포시,英语:Mokpo)、顺天、马山(韩语:마산 시)、镇海(韩语:진해구)、釜山(韩语:부산,英语:Busan)、庆州(韩国语:경주시;英语:Gyeongju)、江陵(英语:Kangleung)

    日本(日语: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札幌(日语:さっぽろ)、函馆(日语:はこだて)、新潟(日语:にいがたけん)、福冈(日语:ふくおかけん)、熊本(日语:くまもとけん)、鹿儿岛(日语:かごしまけん)、那霸(日语:なはし)、长崎(日语:ながさきし)、广岛(日语:ひろしま)、大阪(日语:おおさか、英语: Ōsaka)、名古屋(英文:Nagoya;日语:なごやし)、横滨(日语:よこはま)、东京(日语:とうきょう;英语:Tōkyō)、仙台(日语:せんだいし)

    中国:大连、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舟山、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台北高雄、汕头、香港深圳广州中山、珠海、澳门湛江、海口、三亚、北海、三沙基隆港高雄港台北港、台中港苏澳港、花莲港、安平港

    越南(英语:Vietnam;越南语:Việt Nam):海防(越南语:Thành phố Hải Phòng/喃字:城庯海防)、清化(越南语:Thành phố Thanh Hóa)、顺化(越南语: Thành Phố Huế/汉喃字:城庯化)、岘港(越南语:Thành phố Đà Nẵng/汉喃字:城庯沱㶞)、会安(Hoi An)、归仁(越南语:Quy Nhơn)、芽庄(越南语:Thành phố Nha Trang/汉喃字:城府芽庄)、头顿(越南语:Thành phố Vũng Tàu/汉喃字:城庯淎艚)、胡志明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汉喃字:城铺胡志明;英语:Ho Chi Minh City)

    柬埔寨(英语:Cambodia):贡布、西哈努克城(英语:Sihanoukville)、戈公(高锦语:កោះកុង;英语:Koh Kong)

    泰国(英语:Thailand):庄他武里(英语:Chanthaburi)、罗勇(泰语:ระยอง,英语:Rayong)、武里(英语:Chonburi;泰语:จังหวัดชลบุรี)、曼谷(泰语: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英语:Bangkok)、碧武里(泰语:เพชรบุรี;英语:Phetcha Buri)、巴蜀(泰语: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素叻他尼(泰语:สุราษฎร์ธานี,英语:Changwat Suratthani)、那空是贪玛叻(泰语: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英语:Nakhon Si Thammarat)、博他仑(泰语:จังหวัด พัทลุง)、宋卡(泰语:สงขล;英语:Songkhla)、北大年(泰语:ปัตตานี)、那拉提瓦(泰语:นราธิวาส)

    马来西亚(马来语、英语:Malaysia):哥打巴鲁(马来语:Kota Baru)、瓜拉龙运(马来语:Kuala Dungun)、关丹(马来语:Kuantan)、新山(马来语:Johor Bahru)、马六甲(马来语:Bandar Melaka)槟城(英语:Penang;马来语:Pinang)、古晋(马来语:Kuching)、哥打基纳巴卢(马来语:Kota Kinabalu)

    新加坡(英语:Singapore):新加坡市(英语:Singapore City)

    文莱(英语、马来语:Brunei):斯里巴加湾市(马来语:Bandar Seri Begawan)

    印度尼西亚(英语:Indonesia):巨港(印尼语:Palembang)、西冷(印尼语:Serang)、雅加达(印尼语:Jakarta)三宝垄(印尼语:Kota Semarang)、坤甸(印尼语:Pontinank)、三马林达(印尼语:Samarinda)、哥伦打洛(英文:Corontalo;印尼语:Gorontalo)、肯达里(印尼语:Kendari)、潘当(印尼语:Kota Makassar)、登巴萨(印尼语:Kota Denpasar)、马塔兰(印尼语:Mataram)、特尔纳特(印尼语:Ternate)、万鸦老(印尼语:Manado)、安汶(印尼语:Kota Ambon)、查雅普拉(属大洋洲,印尼语:Jayapura)

    东帝汶(英语:East Timor):帝力(萄牙语:Dili)

    菲律宾(Philippines):拉瓦格(Laoag)、圣费尔南多、马尼拉(Manila)、八打雁、达沃(DAVao)、卡巴洛甘、塔克洛班、甲描育

    大洋洲

    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

    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

    帕劳:梅莱凯奥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利基尔

    马绍尔群岛:马朱罗

    瓦努阿图:维拉港

    法属波利尼西亚:努美阿

    瑙鲁:亚伦

    斐济:苏瓦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达尔文悉尼尔本、霍巴特、阿德莱德

    新西兰:奥克兰、陶朗阿、灵顿、克莱斯特彻奇、达尼丁、因弗卡吉尔

    南美洲

    智利:蓬塔阿雷纳斯、蒙特港、康塞普西翁瓦尔帕莱索、拉塞雷纳、安托法加斯塔、伊基克

    秘鲁:卡亚俄、利马、特鲁希略、通贝斯

    厄瓜多尔:马查拉、瓜亚基尔、波托惟耶霍、埃斯梅拉达斯

    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图马科

    巴拿马:巴拿马城、奇特雷

    北美洲

    哥斯达黎加:蓬塔雷纳斯

    尼加拉瓜:米拉马尔、科林托

    洪都拉斯:新普韦布洛

    萨尔瓦多:拉乌尼翁、拉利伯塔德、阿卡胡特拉

    危地马拉:圣何塞、钱佩里科

    墨西哥:萨利纳克鲁斯、埃斯迪多港、阿卡普尔科、曼萨尼约、巴亚尔塔港、马萨特兰、瓜伊马斯、拉巴斯

    美国:圣迭戈、洛杉矶、圣荷西旧金山、奥林匹亚、西雅图檀香山火奴鲁鲁、朱诺

    加拿大:维多利亚、温哥华、列治文

    战争

    编辑
    战争

    战役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事件

    珊瑚海海战

    中途岛战役

    菲律宾海战

    莱特湾海战

    世界记录

    编辑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其面积达1.556亿平方千米。(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