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 编辑

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

报纸副刊报纸刊登文艺作品或理文章的固定版面,其要刊登除新闻评论读者以外文字的专版,大多有刊名。副刊是新闻的三大体裁之一,副刊特征的共性除包括新闻性、思想性、针对性政治倾向性特征外,还含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等会性特征;个性则突出现在因地区、职业、性别、龄的不同而形成的接近性上。

报纸副刊从诞生伊始就带有强烈的文艺色彩,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其思想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成为了思想交锋的平台,在历史上发挥了开启民智和文学革命的功用。这段历史,奠定了副刊偏重文艺性、知识性的传统。当下的商业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受众细分,为了吸引读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也为了和视、电影、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体争夺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报纸副刊类的版面来越丰富。可以说当下报纸副刊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报纸副刊

别名:副刊

特点:真实反应

性质:传播媒体

发展特点

编辑

纵观当下的报纸副刊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全民的个体真实体验文字和对当下生活的真实反映。

进入80年代以来,文学和艺术由从前的集体话语和为主流政治服务,由个人的失语缺失逐步转为个体意识的觉社会对于个体心路、经历、思潮的关注。 小人物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平民苍生的日常琐碎生活和个体在社会变革以及城市乡村背景的生活体验文字成为了主流。

当下副刊集中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表现群众真实体验的特点。写作已不再是专业作家和职业写手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项全民的集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文化活动。

一篇文字只要言之成理,真实可信,反映了个体的思考和在社会变革生活的经历,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矛盾,也许文学性艺术性不,但可能成为报纸副刊的选择。

以商业报纸副刊,广州《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为例,该副刊的体裁是随笔故事,多以第一人称为主。作者多为草根、平民阶层,和业余作者。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点滴遭遇和经历,真实反映了时代给予个体的烙印,是当下生活的世说新语和真实比录。

再如上海《新闻晚报》副刊为例,作品以随笔散文为主,多为描述个人日常生活和经历文字。

当下报纸副刊在文学体裁上,以“我为主的散文随笔占据了主流位置,以“我“现身说事的笔记、故事体裁日益繁盛。而第三人称的纯小说,过于文学哲学化的诗歌边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副刊重视个体经验和个体里程的变化。从世界文学潮流而言,在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物化和异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学也更注重个体,更注重对个体心灵和个体经历的表达。向内走,挖掘内心世界和目瞄向普通人群也是西方当下文学的潮流。英雄高大全的人物和单纯的政治标签和说教宣讲已经日益淡化。

有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或附张。1897年11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这是最早的副刊。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旧体诗词、小说、笔记等,多属“消闲文字”,与报纸总体报导内容无直接的关联。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注意使副刊与新闻版的宣传报导相配合。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副刊,著名的如《晨报》副刊(见《晨报》)、《民国日报》(上海)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京报》副刊(见《京报》)等。1919年5月5日至11月11日,《晨报》副刊上辟有《克思研究》专栏,曾发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本》最早的译文。从此副刊成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报纸副刊具有新闻性,这是副刊和其他专发表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出版物的主要区别。副刊发表的作品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副刊文字直接配合新闻报导。

报纸的副刊是中国进步的、革命的文化人士传播新思想的阵地,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都曾经是著名副刊的撰稿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些政治倾向保守的报纸,为了扩大报纸影响,增加发行量,聘进步的文化人士、社会名流担任副刊主编,开辟了表达无产阶级革命观点、宣扬社会主义理想的副刊,出现过一张报纸两个方针的特殊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报纸继承了办副刊的优良传统,都创办能显示自己特色的各类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部分,服从於各报的编辑方针。

中国报纸副刊具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1综合性副刊,以文艺作品为主,同时刊登文艺评论科学小品以及知识性文章;2专题性或专业性副刊,发表专门性的稿件,或以某方面读者为主要对象,如国际副刊、妇家庭副刊等;3理论、学术性副刊,如史学、文学评论经济与管理副刊等。

※另外在英文的部分,没有可以完全解释中文意涵的"副刊",比较接近的字是supplement和feature. 外国报纸中跟中国"副刊"最相近的是英国泰晤士报,其余则多为书评的版面。

代表类型

编辑

中国部分著名报纸副刊: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大地》副刊一直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传统版面,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在第八版开辟专门的副刊。作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当年这里首发过毛泽东朱德陈毅、郭沫若的

光明日报文艺副刊

光明日报文艺副刊当初叫《朝阳》,1958年改为《东风》。诸多一代革命家、社会名流、著名文艺家曾是这块园地的播种者和守望者。毛泽东主席也是《东风》副刊的实读者。

北京日报副刊

北京日报的副刊从1952年报社创刊时就和读者见面了,50多年来,它与时代同步,为繁荣首都的文学创作、开展文艺批评、培养团结更广泛的作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解放日报朝花》副刊

《朝花》副刊于1956年9月20日创刊,已有50年的历史。50年来,几乎国内所有著名的作家与艺术家都在《朝花》上发表过文章。敢于坚真理,坚持高品味,始终是《朝花》的精神圭臬。

文汇报《笔会》副刊

《笔会》创刊于1946年,至今已有60年历史,是主流报纸副刊中的翘楚。它是知识界深孚众望的一个园地。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以几代编辑人薪火相传的努力,培养着与知识人的水之情,义之交。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

《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夜光杯》的办刊方针为“兼容并蓄、雅俗共赏”,无论是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职工,都能在《夜光杯》的版面上读到想读的文章。

广州日报副刊

广州日报副刊秉承“追求最出色的主流新闻”的宗旨,贴近广州的城市特质,以亲和姿态、精品意识服务读者,将文化融入生活细节,以丰富多彩的副刊版面营造都市文化风景

羊城晚报《花地》副刊

《花地》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在熙熙攘攘的广州,《花地》仍然高举着纯文学的大旗,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和高质量,并把它视为一张报纸文化品味的标志。如今《花地》更关注现实,不断进行改版,力求发出自己的声音。

南方日报副刊

南方日报副刊创刊于1949年,与报纸同时诞生。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副刊受到冲击,南方日报副刊与时俱进,在保留传统文学副刊《海风》的基础上,又新置了《文化周刊》、《生活周刊》,两个周刊自创办深受读者和同行的好评。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副刊

天津日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同年3月24日,推出文学创作版《文艺周刊》,它是《天津日报》唯一一块50余年而未变刊名的纯文学园地,也是市级党报文艺副刊办刊时间最长的副刊之一,几十年,仍保留着传统韵味。

南京日报副刊

《南京日报》副刊始终遵循的是“抓难点不添乱、抓热点不趋风、抓焦点不媚俗、抓疑点不猎奇”的原则,以文气、大气、正气为其特色。每天推出两个副刊版面,有《浮世绘》、《花石》等十多个不同品种。

四川日报副刊《天府周末》

以“折射天府之国变迁,记录巴蜀文化演进、展示副刊品牌轨迹”为主旨的四川日报副刊,本身也成为了巴蜀文化的一部分。几十年来,他们一以贯之的追求是:贴近民众,生动耐读,同时坚守自身的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