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 编辑

黄河支流

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是河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陕北第二条大河,全长286.9公里,源于白于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于延长县南河沟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由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延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宝塔山和延河水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延河

旧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清水

所属水系:黄河的一级支流

发源地:靖边县白于山赐湾周山

流经地区:志丹、安塞、延安,于延长县

全长:286.9公里

流域面积:7725km²

平均比降:3.26‰

平均径流总量:2.93亿立

干流概况

编辑

延河。延河历史上虽多次易名,但在较长时间里一直叫清水河,战国时期叫区水,西时期叫洧水,南北朝西魏时改名叫清水,以后也间断地叫筋水、濯筋水等,只是到了近代才叫延河。

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多平均径流总量2.93亿立米,平均比降3.26‰,总落差860米,水力蕴藏量5.580万千瓦。

延河源头靖边天赐湾 延河源头靖边天赐湾

延河,源头位于靖边县天赐湾镇周山,自源头出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城前河村,至安塞县境,靖边县境长约20公里,全部位于白于山河源区。海拔1600~1823米之间。梁顶宽平,宽达400~500米,长1000~3000米,梁上排列山峁,坡折明显,一般为50°~60°。河谷上游多呈“V”形,水系发育,暂时性水流冲刷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延长河位置及走向 长河位置及走向

在安塞县境内,延河干流由镰刀湾乡杨石寺入县境,经镰刀湾、化子坪、谭家营、真武洞、沿河湾5个乡(镇),至沿河湾罗家沟出境。境内河长90公里,流域面积2649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34.29%,流速0.8米/秒。有长流水支流58条,河流切入基岩深达30至50米,河谷由窄深逐渐为宽浅,呈V型窄谷。化子坪乡郭家铺村以上河槽窄深,平均沟宽10至50米,深10至30米。郭家铺以下河槽宽浅,平均宽40米,深10米。河转湾110多处。

在延安市境内,延河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从河庄坪乡家湾村入境,沿途流经桥儿沟、川口、李渠、姚店、甘谷驿等乡(镇),到西沟出境,境内长62公里,流域面积2203.68平方公里。由于近代侵蚀加剧,河流地形态相当破碎,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3.04~6.34公里,河底程882~994米,比降1.8‰左右,河流切入基岩深达1~10米,河谷平均宽600米,河道弯曲系数1.47~1.5,有10个大弯,将左右两岸川地分割成38块,最大的一块800亩,最小的仅100多亩。

在延长县境内,西由黑家堡镇盖头坪村接甘谷驿入境,东至南河沟乡凉水岸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44公里,集水面积1724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8‰。盖头坪至火焰山一段河谷平均宽度1500米,河床宽150米;火焰山至凉水岸一段,河谷缩窄,仅30~100米,呈陡壁峡谷。入口处海拔488米。县内流经黑家堡、七里村、延长镇、家滩、赵家河、安河、罗子山8乡镇63个村庄。黑家堡乡、七里村乡、延长镇、家滩镇4乡镇政府坐落在延河川道。境内汇入延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21条。

流域概况

编辑

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形态明显地表现为三种类型。河源至真武洞的上游,为峁梁丘陵沟壑区,梁多而峁小,河床比降大,植被稀少,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真武洞至甘谷驿的中游,为峁状丘陵沟壑区,梁窄峁小,河谷宽阔,阶地发育,侵蚀不如上游严重;甘谷驿至河口下游,为破碎原区,原面窄小,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不如中上游严重。

延河属于中游发达的河流,河道特征有下述特点。上游山大沟深,坡陡谷窄,滩多水急,河床比降平均为4.4‰,下蚀强烈,河谷主“V”字型,河道弯曲,仅大沟村至镰刀湾村之间,14公里的距离就有72道弯,河床最窄处仅10米左右。

真武洞至甘谷驿的中游,河谷开阔,呈“U”字型,河谷平均宽约800米,最宽可达1200米,河流两岸阶地宽广平坦,支流众多。

甘谷驿至河口,河流深切基岩,构成谷窄、岸陡、滩多水急的曲流峡谷。从火焰山到河口的20公里距离,两岸悬崖陡壁,谷宽只有20~30米,逐渐变为线型河谷,著名的险滩有张家滩、阎家滩,跌差可达4~5米。

延河水系结构呈树枝状,主要支流有杏子河、平桥川、西川河、南川河、蟠龙川等,特别在中上游明显,河网密度为3.4公里/平方公里,较大支流均分布在此段。下游支流短小,呈羽状水系。流域平均宽度为29公里,最大宽度80.2公里,河口段宽度最小,仅有7公里。

主要支流

编辑

延河长度在2~10公里的小支沟155条,其中左岸有93条,右岸有62条,0.5公里以下的支毛沟共达7706条。长度在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2条。

在安塞县境内,支流有:

杏子河,俗名“西川水”,又名“浑洲川水”,发源于靖边县大路沟乡关塌。由王窑乡井庄入境,经王窑、招安、沿河湾3个乡(镇),至沿河湾镇黄崖根汇入延河。全长106公里,流域面积148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93%。本县河段长40公里,为延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610.7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41%。有常流水支流26条,年平均径流量0.23亿立方米,河床宽度25至35米,流速0.7米/秒,常流量为0.8至1.5立方米/秒。

西川河,位于本县南部,因在延河西部而得名,发源于志丹县曹新庄。由西河口乡的李盆窑子入境,由西向东流经西河口、砖窑湾、高桥、至郭家砭出境,于延安市兰家坪汇入延河。年平均流量为0.20亿立方米,县境内河长4.13公里,流域面积644.9平方公里,河宽15至20米,流速0.8米/秒,有常流水支流19条。

小川河,位于本县北部,因在小川而得名。发源于王家湾乡郝家圪台,由北向南流经坪桥、郝家坪至剑华寺沟岔汇入延河,全长39.3公里,为延河支流。流域面积337.8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17亿立方米,常流量0.5至0.6立方米/秒,流速0.4米/秒,河床宽18至22米。

小沟河,位于县城以北偏东,属延河支流。发源于郝家坪乡大理沟,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该乡9个村,至剑华寺入延河。全长10公里,河宽15米,属常流河。

延河在延安市境内的支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条,一级支流左岸有丰富川、蟠龙川和五阳川,这些支流发源和流经地段均为黄土堆积区,已无天然林,只有部分稀疏退化的草场,水土流失严重。支沟中上游段滑坡体发育,大川、大沟有常流水,大部支流和毛沟均为季节性水流。

右岸有西川、南川、四川,均发源于崂山天然次森林区边缘,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34%,人口较稀,多为径流,以上6条大川流域面积和径流量分别占延河总量的(境内部分)25.4%(包括过境水)

延长县境内汇入延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21条。

岳口沟河。发源于黑家堡乡碾子坬渠和后张罗沟,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45.4平方公里,流量0.0269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4.96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57%。

郭旗河。发源于郭旗乡樊家圪台,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103.8平方公里,河床宽10~50米,流量0.02335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3.64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5%,汇入1.5公里以上小河5条,沿岸坐落郭旗乡15个村庄,于丁旗汇入延河。

庄河。发源于郑庄镇后董台,全长24.3公里,流域面积175.3平方公里,河床宽15~60米,流量0.051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63.23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11%,汇入5公里以上支流3条,沿岸坐落郑庄镇14个村庄,于杨家沟注入延河。

关子口河。发源于七里村乡杨寺坡,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20.5米,流量0.0167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2.7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3.6%,汇入2公里以上支沟13条,沿岸分布七里村乡、延长镇24个村庄,于延长镇槐里坪汇入延河。

西河子沟河。发源于黑家堡乡村坬,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河床宽13.5米,流量0.02829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9.23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6%,沿岸分布黑家堡、七里村乡12个村庄,于县城西延长大桥处汇入延河。

沟河。发源于刘家河乡孙家塌,全长22.4公里,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43米,流量0.08145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56.86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17.4%,沿岸坐落刘家河、七里村乡29个村庄,于呼家川烟雾沟口入延河。

孙家河。发源于安河乡杨道原北沟,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36.8平方公里,流量(0.03069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96.8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6.5%,于孙家河沟口入延河。

安沟河。发源于安沟乡后岔口沟掌,全长18.9公里,流域面积135.6平方公里,流量0.043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38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9.3%,沿岸坐落安沟乡9个村庄,于董家河汇入延河。

暖泉窑子沟河。发源于张家滩镇碾子河沟,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40.4平方公里,流量0.01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8.47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2.6%,于暖泉窑子沟口入延河。

薛家河。发源于张家滩镇艾团东南沟,全长12.5公里,流域面积39.63平方公里,流量0.01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8.47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2.6%,于薛家河村入延河。

余沟河。发源于交口镇下房家原村东南侧井沟,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43.3平方公里,流量0.01389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3.81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3%。

赵家河。发源于张家滩镇柳卜崾崄东沟,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74.1平方公里,流量0.02504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8.98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5.3%,于赵家河沟口入延河。

水文特征

编辑

径流量

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3亿立米,径流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从上游到下游,径流量是逐渐减小的。上游多年平均径流深大于45毫米,中游地区介于30~45毫米之间,延长以下低于30毫米,径流主要来源于上游。城峁径流模数为1.48升/秒·平方公里,延安为1.44升/秒·平方公里,甘谷驿只有1.26升/秒·平方公里。

延河径流的年内分配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夏季,夏季径流占年径流的51% ~60%;冬季径流最少,只占年径流的6%~7%,秋季径流略多于季。秋季径流从上游到下游增加,冬夏径流则相反。各年流量过程线明显的表现出夏汛突出,春汛不显,两汛之间,有冬季枯水和夏季枯水。夏季枯水短暂,冬季枯水较长。最大月径流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最小月径流通常出现在1月。

延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变差系数为0.37~0.47,最大年径流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2.9~4.2,最大年变率为1.93~2.14,最小年变率为0.51~0.68。

泥沙量

延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各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44~311公斤/立方米,延安站实测最大含沙量1300公斤/立方米(1963年6月17日),阎家滩实测最大含沙量为1100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160万吨,占黄河陕县站16亿吨的5.0%。

延河泥沙来源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含沙量和输沙模数都是从上游到中游减少的,延安站多年平均含沙量284公斤/立方米,输沙模数为12400吨/平方公里。从延安到甘谷驿,含沙量减少到243公斤/立方米,输沙模数减少到9270吨/平方公里·年,到阎家滩输沙模数略增加到9730吨/平方公里·年。延安—甘谷驿之间的输沙模数为5764吨/平方公里,甘谷驿—阎家滩区间的输沙模数为11588吨/平方公里·年。说明延河上、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相对较轻。除了暴因素外,与上游坡大沟深的丘陵沟壑地形,土壤抗蚀力差;下游农业行动频繁,又缺乏植被保护;中游植被较好,特别是延安以南地区梢林广布等因素有关。

洪水灾害

编辑

延河干流的洪水灾害较多,这在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七(8)月,延洲水丈余入城,坏仓库庐舍;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八(8~9)月,延洲南北两河水溢入城,坏官寺民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7)月,延安大雨3日,洪水发三关尽没,死百余人;清康熙十年(1701年)六(7)月初四大水入城,冲漂北门;清嘉庆五年(1800年)七(8)月内,河水涨发,冲塌城身、堤数十丈,水流入北门,至北什字并北仓外。本世纪以来,延河发生了数次洪水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1977年7月6日延河洪水淹没了延安城,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

延河水系洪水主要发源于白于山区,由于受地形及水汽来源的影响,暴雨走向大部分为西北东南向,基本上与河流方向一致,暴雨常常笼罩比较长的河段。加之延河上游水系网呈扇形展布,容易造成洪水集中。干支流洪水经常发生相遇,如1917年、1933年、1944年、1977年几次大洪水,都与各支流洪水相遇有关。

1977年延安特大洪水,暴雨中心位于招安以北附近,暴鬲呈西南—东北向。中、上游各河几乎同时涨水,使延河干流出现一个洪峰后,紧接着又是一个更大洪峰,过程线上呈明显的双峰型,形成延河流域自1800年以来的稀遇洪水(200年一遇)。延安市洪峰流量达到8960立方米/秒,淹没、冲毁耕地18万亩,倒房屋5000多间,死亡134人,冲毁小水库200多座,洪水流进延安城。

开发利用

编辑

排灌工程

1958年,国家680万元,建成了灌溉万亩多耕地的配套工程延渠。为了解决水源问题,在支流上又修起了八一、马寺川等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世纪末期延惠渠灌溉面积12500亩,已成为亩产千斤的灌区。

延惠渠是境内第一个石砌骨干大灌区。1958年2月组织全县人民修筑渠道、干渠和灌区工程,1960年10月竣工,投入运用。在施工中,缺乏机械动力,主要靠群众一副肩膀两只手。工地缺少物资,自力更生生产白灰9051吨、水泥260吨、火药炸药172吨,还培训技工760名,为国家节约资金7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5.8%(国家投资660万元、群众投资540万元),受到了上级表扬。《人民日报》1959年12月社论中指出:“陕西延安修建延惠渠工程时,发扬了延安精神。提出八自给,解决了技术、材料缺乏,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资金,是一个高工效工程。”延惠渠是以滚水坝抬高水位自流取延河水,浇灌延河两岸川地。灌区两岸以黄土丘陵构成了天然界线,地势顺延河从上向下倾斜。干渠贯穿石砭与川地交替之延河凸岸的冲积滩地,形成带状的灌区。土壤多系冲积性砂质土壤,土层厚度0.8~1.5米,隙率为49.9%。气候干旱多变,年平均雨量380毫米,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大暴雨强度62.1毫米/小时,29.5毫米/10分。灌区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负25.4℃,平均温度9.4℃。无霜期162天以上(5~10月),结冻期100天(10月中旬至次年3月),冰冻线深度80~100厘米。延惠渠流经河庄坪、枣园、桥沟、川口、李渠、姚店6个乡(镇)29个行政村,灌12500亩农田,其中:有效灌溉面积9257亩,未配套959亩,河滩造地2128.4亩。农作物种植以米、谷子、小麦、蔬菜为主。建渠前平均亩产150~200公斤,建渠后粮食亩产400公斤、蔬菜5000公斤。

1943年,毛泽东亲自率领当地人民在西川河修筑了一条幸福渠,浇灌西川河沿岸1000余亩耕地。20世纪70年代又进行了扩建,干渠长5公里,实灌面积1100亩,亩产达600多斤。

王窑渠,1972年10月动工修建,1974年7月建成,位于支流杏子河中游,引水于王窑水库。干渠总长27公里,流经安塞县王窑、招安、沿河湾3个乡镇,至云坪村进入杏子河。干渠渠道设计流量1.05立方米/秒,实引流量0.6立方米/秒。流程内5次横跨杏子河。有支渠5条,总长13公里。全渠设计灌溉面积0.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2万亩,保灌面积0.5万亩。干渠全部浆砌为石渠,有斗渠26公里,与12个村委会相连。全渠有大小建筑物278座。其中桥式倒4处、大小渡槽50座、排洪桥81座、人行桥16座、石隧洞1处、分水闸5处、暗洞14处、跌水37处、涵洞15座、退水29处,其它建筑物27座。全渠兴建用工94.2万工日,投资12.64万元。

真武渠,真武渠始建于1957年,1958年竣工。渠首位于安塞县城北约7.5公里西营村,采用筑坝截引延河水入干渠以施灌溉。坝高4.84米、长80米,干渠长20公里。流经真武洞和沿河湾两镇,至沿河湾的范家沟退入延河。干渠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有支渠7条,长3.6公里。全灌区设计面积5373亩,有效灌溉面积4949亩,受益范围为23个自然村。渠道有大小建筑物203座,其中倒虹13座、渡槽6座、排洪桥49座、退水15处、跌水11处,其它建筑物109座。全渠投工45.4万个,投资131.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0.8万元。该渠供水后于1961年开始向受益者收费。因渠道水源受干旱等影响,且渠道走向复杂,致使灌区下游用水无法保障。

杏子渠,1956年3月动工,1958年7月竣工。渠首位于沿河湾镇坊村山下,干渠全长10公里,取杏子河水入渠,渠经沿河湾镇的云坪、候沟门、闫家湾、黄崖根、碟子沟5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设计流量0.67立方米/秒,实引流量0.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和设计灌溉面积均为2200亩。该渠有干渠1条、支渠1条、斗渠28条,大小建筑148处。筑拦河坝1座,有进水闸、冲沙闸各1座,渡槽11座,倒虹2处,退水16处,排灌桥38座。1971年和1977年,该渠进行过两次大的维修。第一次是因河床升高而加高大坝;第二次是1977年7月因水毁大堤而重建大坝。该渠共投资5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02万元,受益区群众集资5.68万元。投工6.784个,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建成后效益甚好。

沐浴渠,又名谭惠渠,位于本县谭家营乡境内,渠首设在孟新庄村,取水于延河。1955年8月兴建,1961年10月竣工。干渠全长7公里,流经孟新庄、沐浴、乔家窑、龙安等4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设计灌溉面积450亩。共有大小建筑物35座,包括滚水石坝1座、大小渡槽5座、倒虹2处、排灌设施15座、跌水12处。该渠共设资29.1万元,完成土石方30万立方。因设计不周等原因,效益不佳。虽经1965年、1971年两次维修,均未取得效益。到1989年底,全县有自流引水渠道17条,有效灌溉面积16669亩。

1985年,延长县投资70万元建设引延灌溉。主体工程包括渠首、干渠、倒虹和退水闸、退水渠道等系列工程,渠首利用李家湾水站引水渠。灌溉工程全长12.9公里,8次跨延河,共设倒虹8处,其中干渠长12.1公里,倒虹800米,控制灌溉面积7100亩。1986年4月开始动工,1987年底累计投资34.64万元。相继建成1、2、3、4号倒虹4处,配套干渠3000米,砌石衬渠道1500米,建成何吉坪滩、黑家堡滩、中村滩、康家坪滩的渠系配套工程,有效灌溉面积2422亩。1988年,完成倒虹工程1处,开挖配套干渠480米,干渠衬砌480米,田间渠道1700米,恢复小型自流引水渠2条1650米,恢复抽水机站8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亩。1989年对黑家堡引延自流灌溉工程进行完善配套,完成配套工程16座,修补自流引水坝2座,恢复抽水站2处,新增流动泵站8处,修复灌溉渠道2.04公里,清淤渠道3公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529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2亩。

水库

孙台水库,位于蟠龙川上游的雷鼓川,坝址孙台村前,距蟠龙镇5公里,这个库是蓄拦水洪、调节水源,保证蟠龙、青化砭、姚店三镇6600亩川台地灌溉和沿川工矿企业和群众用水的中型水库,可控制下坪乡76.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沟长17公里,常流量70立方米/秒。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很差,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1.5万吨/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500毫米。河床比降1/100,基岩外露,河床稳定。1972年10月20日动工,1980年10月竣工。1973年拦蓄洪水,1974年底完成土坝卧管工程,开始投入运用,起到了供水灌溉作用。泄洪洞1976年全部打通,1977年正式浇筑。总计完成土方工程167.86万立方米,用工176.4万个,国家投资445.3254万元,补助粮51.65万公斤。

水电开发

二十里铺小水电站,是由国家投资,二十里铺、川口、刘万家沟、柳树店4个大队投劳,于1959年1月动工,1960年竣工投入运用。装机75千瓦,利用延惠渠2.0立方米/秒流量、跌差10米的水能来发电,年发电2000度。专供4个队300多户和周围群众米面、饹饹、饲料加工,运用正常,大大地方便了群众,使更多的人力畜力投入农业生产。1963年底,由于延安火力发电厂的扩建,发电机组增加,供电范围覆盖整个东川农村和姚店镇等地,这个水力发电站才停止发电。

1964年延长县城西门外动工修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西门水电站,1965年底竣工投产发电,水电站配备55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两套,容量110千瓦,主要供城内工业和县城照明及槐里坪抽水站灌溉用电。1965~1975年机组运转正常,1975年8月电站对面西河沟天坝坠毁,洪水将电站引水渠道冲坏,水电站停产。

1970年黑家堡公李家湾大队、七里村公社杨家沟大队动工修建两座水电站。李家湾水电站两次上马,6年苦战,投工6万多,国家投资70万元,1976年竣工发电。安装3台125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引用水头12米、流量5立方米/秒,总机容量375千瓦。1976年下半年与35千伏线路并网。1974年杨家沟水电站竣工发电,投工20多万个,投资48万元,安装200千瓦水轮发电机2台,引用水头10米、流量5立方米/秒,总机容量400千瓦。1971年七里村公社呼家川水轮泵站改为发电、抽水两用水轮泵站。西门水电站和呼家川水轮泵站在35千伏高压电网未输入延长前,是县城工业、农产品加工和照明的主要能源。1977年7月7日延河特大洪水,4座水电站的水坝、水渠和机房冲毁。灾后县政府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修复4座水电站,并采取防洪加固措施。1978年李家湾水电站恢复发电;1977年11月22日,杨家沟水电站恢复发电施工中因发生重大施工质量事故被迫停顿,1979年二次施工,1980年恢复发电;1984年西门水电站恢复发电;呼家川水轮泵站未恢复。3座水电站恢复发电后全部并入35千伏线路电网。

河道治理

1959年,又开始全面治理延河及其支流,经过20多年的治理,共砌威石堤34.6公里,造地0.34万亩,保地0.7万亩,共移动土石方494.4万立方米,投劳286万个工日,投资498.6万元。 1991年,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延河流水治理工程正式启动,解决泥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