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 编辑

201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苏州人》是201441日南京大学出版出版的图书,作者范小青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苏州人

别名:EssaysontheCityofSuzhou

:范小青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1日

页数:348页

开本:32开

ISBN:9787305103018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编辑

《苏州人》内容简介:苏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不断被讴歌传颂。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著名作家范小青在撰写《苏州人》时独辟蹊径,没有倚仗那些陈滥调,以真实的情感,轻柔的叙述,为读者呈献了一个韵味十足但又不为人所熟知的苏州。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苏州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小城故事生活情调及周边小镇几方面勾勒了苏州的俏丽模样,篇章架构“形散而神不散”,用独特的达方式与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苏州鲜明的城市性格,描绘了一副朦胧、淡暧昧的苏州图景。

图书目录

编辑

巷陌寻常

十七年前的开篇

苏州人和苏州园

感悟苏州

苏州宅和苏州人

苏州平江路

苏州小巷

苏州老

水苏州

苏州桥

万年桥头万年月

遍地珠玑

从母校口走过

两块石头

苏大“本部”

《苏州杂志》二十年

苏州手艺的民间价值

妇姑人人巧习针

丝绸之乡话丝绸

余音绕梁

小城故事

苏州馆里的苏州评弹

苏州人吃讲茶

苏州扇

苏州寺庙庵

苏州旧石

苏州古建筑场景

散淡小园

九十年代初的苏州街景

百姓人家

苏州老人

平常百姓家

苏州警察

楼下人家

小学同学

苏州女工

大妹

台湾老板在苏州

这边风景

往前走

裕社出发

光环背后的姚建萍

水墨水乡

苏州王稼句

陶文瑜两三事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在路上

吴风

思想的

苏州人与现代生活

苏州人的心情

旧家具

栖息地

文学路路通

简单派与饮食文化

苏州人的口味

苏州羊肉

苏州人待客

苏州房和车

沾点小便宜的苏州人

苏杭班

那一年,我头一回去上海

流觞曲水

迷路在用直

远山近水皆有情

梅花驿站

看茶去

水清蟹肥泊太湖

走胥口

天然长卷

擦肩而过莲花

阳澄湖边是我家

今日相逢

咏相城

生田游园如梦

永远的故乡

师俭堂

走过震泽

横扇风华

七都在哪里

退思补过

看得见屋顶的房子

我们市干什么

到虞山去喝茶

石桥

千百遍,读你总不厌

又到沙溪

走运河

乡间野趣

作者简介

编辑

范小青,女,江苏苏州人。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留校,担任文艺理论教学工作。1985年调入江苏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已出版长篇小说17部,中短篇小说近300篇,视剧100多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中短篇小说城乡简史》、《我们都在服务区》、《嫁入豪门》,电视剧费家有女》、《干部》

编辑推荐

编辑

苏州人是很韧的。

苏州人没有梁山好的气魄,可苏州人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苏州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奋斗

苏州人不会一夜之间富起来,苏州也不会一夜之间成天堂。苏州人的精神和物质正在一天一天地富起来,苏州人民正在一天一天地把苏州建成人间天堂

苏州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渗透了时代的新鲜血液,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感受着变革的猛烈激荡。苏州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细碎的、烦琐的、杂乱的日常生活,始终紧系在全社会的总命脉上

序言

编辑

1987年年初,我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写了一个后记,最近在写作散文集《苏州人》的过程中,我忽然想起了它。

我重新读了这篇文章,惊奇的是,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拿它来做《苏州人》的开篇。

二十七年前的一篇小小的、肤浅的文章,经过了时光的冲洗,岁月的磨砺,应该早已褪色,早已沉没,早已没“脸”见人了。

可我却仍然愿意把它重新展现出来。

理由似乎是说不清的,或者是不想说清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也或者是简单的。

全文如下:

当我睁开眼睛,学着看世界有时候,我认识了苏州,认识了苏州人。

小时候,苏州很大,怎么也走不到边,八个城门,就像八个遥远的童话

长大了,苏州很小,早已不复存在的城墙封闭了一个精致美丽的古城。

许多人不知苏州,这不奇怪,全国至少有几百个这样的城市。

许多人仰慕苏州,大概因为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

可是我却描述不出苏州,尽管我是苏州人。

大家说苏州是个过小日子的地方,不是个干大事业的地方;大家说在苏州的小巷里住久了,浑身自会散发出一股小家子气。

而我,恰恰正是在苏州过小日子,又在苏州写作,又住在苏州的小巷子里,便有一股也许人讨厌的小家子气。

物以类聚,于是,我开始写苏州人。

我不想夸耀或者诋毁苏州,可我喜欢苏州,喜欢苏州的小巷,也许因为我身临其境。我的前,一片低矮的年代久远的苏州民房,青砖黛瓦龙脊。开着豆腐干天窗,或老窗;我的屋后,被污染了的水巷小河,古老而破陋的石桥,残缺不齐的石阶……

我无意吹捧或贬低苏州人,可我喜欢他们,尤其是苏州的低层人民。他们很俗,他们很土,他们卑贱,却从来不掩饰自己。

所以,我写他们,也总是实实在在地写,写的是真实的他们。

我不大信命,可我却知道,我写小说,很难让人“冷不防”,不大可能使天下震惊,也许是命中注定。苏州人从来都是小家小气的,我也是小家子气的。

应该培养自己的大气,却不能伪装自己。当我还没有练就三味真气,还缺乏大家风范的时候,我就是我,小家子气的,不时露出些小市民的本相,乡下人兮兮的,并且不以为羞耻,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州人的特点。

似乎,苏州人津津乐道于小康,而我则沾沾自喜于小家子气,人们难免担忧,如此,社会怎么发展?人类怎么进步?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的,苏州人没有梁山好汉的气魄,可苏州人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苏州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奋斗。

三国时期佛教传入苏州,对苏州民风影响颇大,有人认为苏州人佛性笃甚,这话自然是褒贬兼之。我以为,佛性与“韧”,似乎是有联系的。

苏州人是很韧的。

苏州人不会一夜之间富起来,苏州也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天堂。苏州人的精神和物质正在一天一天地富起来,苏州人民正在一天一天地把苏州建成人间天堂。

苏州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渗透了时代的新鲜血液,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感受着变革的猛烈激荡。苏州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细碎的、烦琐的、杂乱的日常生活,始终紧系在全社会的总命脉上。

在我的第一部长篇里,他们拥挤到我的笔下,我无法抗拒。我试着把他们平淡的却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写出来。

二十七年中,我写了许多的苏州人的小说和散文,今天回首才发现,原来基本的腔调早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