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编辑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0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庙。

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王守仁

别名:王云、王阳明、阳明先生、王文成公、乐山居士

字:伯安

号:阳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北城

生日期:1472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1529年1月9日

主要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主要成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创立“阳明心学”平定宁王之乱

信仰:心学

爵位:新建伯→新建侯(赠)

谥号:文成

安葬地: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人物生平

编辑

生而不凡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年少有为

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书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的人。十五岁时,他听说石英、王勇、石龙(石和尚)、刘通等起,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被父亲斥为狂妄。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1492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他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被贬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贵阳修文阳明洞贵阳修文阳明洞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南赣定乱

浚县大伾山王阳明诗碑浚县大伾山王阳明诗碑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江西中南部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江西的客家人中,恢复秦汉唐的保伍制度,并立足于汉唐的“父老——子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装,重建中国基层的武士制度。 山贼平定后,王阳明凯旋回到赣州,颁布文告,兴办学校,制定《南赣乡约》,刻印儒学经典,提高教师待遇,还整修了城内的濂溪书院

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王守仁史迹陈列馆。大厅为王氏家人议事及重要庆典活动场所。其它建筑如砖雕门楼,轿厅等历经岁月沧桑,仍保持了原有风貌。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

王守仁墓王守仁墓

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气势雄伟,是浙江地区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筑。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带,数十棵合抱古松环侍左右,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幸,作过一次修缮,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绍部队将领陶广树立墓碑。1988-1989年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投20余万元,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

活动

2022年1月9日,浙江绍兴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2022纪念阳明先生逝世493周年典礼”。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高兴宇《王阳明》

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

阑珊《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罗智《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

满拦江《神奇圣人王阳明》

影视形象

2005年视剧《正德演义》:王宇饰王阳明

2005年电视剧《剑出江南》:刘子峰饰王阳明

2007年电视剧《夜来风》:张晨饰演王阳明;

2010电影龙凤店》:王宇饰王阳明

2011年电视剧《王阳明》:陆剑民饰演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