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 编辑

中国台湾女作家

张晓风,1941出生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大学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2012年作为亲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第八届“立法委员(不分区“立委”)。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晓风

外文名:XiaofengZhang

别名:晓风,桑科,可叵

国籍:中国

民族

生日期:1941年

毕业院校:台湾东吴大学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出生地:浙江金华

信仰基督教(见《缘分的馨香》)

作品:《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初雪》《白手帕》《手帕》《之怀古》

祖籍:江苏徐州铜山

政党:亲民党

人物经历

编辑

张晓风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张晓风张晓风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为抒写家国情怀及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和《我喜欢》。

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台湾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张晓风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的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的。”

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宛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张晓风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曾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七课。

创作历程

编辑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眼睛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泊,以散文集《愁乡石》

记者:看您的人生经历总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听出您还是在抗战迁徙的途中出生的,说说您到台湾之前的那段经历好吗?

张晓风:我祖籍是江苏徐州,出生地是浙江金华。的确,我是在抗日期间出生在迁徙的旅途上。对金华,我刚出生,没什么印象。可是后来我知道,金华是李清照住过的地方,所以我就觉得非常光荣,我跟清照在同一个城里。我很喜欢李清照的诗词,这也是一种缘吧。抗战爆发后,我们一家搬到重庆去了。对于重庆其实我也没什么印象,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我后来真正有印象的第一个城市,那就是南京了。很多年我都忘不了这个城市,直到现在。而厦门给我的感觉还是像在台湾家里,吃、住、行没有差别,很亲切。

记者:可您的文字让我感觉到的不是沧桑而是淡定,是故乡与文字的存在让您有种归属感吗?

张晓风:我有一个流浪漂泊的命运,但是很意外地在一个小小的上生存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些文学先辈,随时会跑出来与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灵上能跟传统衔接。

人物评价

编辑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