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编辑

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代的乐府,最早见于南朝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清·沈德潜古诗源》将诗作列入蔡邕名下。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该诗化虚为实,通过描绘实境(艺术创造中的实境),使所要表达的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从中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来。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饮长城窟行

作者:佚名

创作代:汉代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作品体裁:汉乐府诗

作品原文

编辑

版本一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各自媚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版本二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版本三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译文

编辑

句注释

①饮马长城窟行:乐府旧题,原辞已不传,此诗与旧题没有关系。

②绵绵:连绵不断之貌。这里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草,而引起对征人缠绵不断的情思。远道:犹言“远方”。

③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这句是说征人辗转远方,想也是白想。

④宿昔:一作“夙昔”,昨夜。《广》云:“昔,夜也。”

⑤“梦见”两句: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来,原是南柯一梦。觉,音教。

⑥展转:同“辗转”。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⑦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闻一多《乐府诗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⑧媚:爱。

⑨言:《广雅》云:“言,问也。”这二句是说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谁肯来安慰我一声。

⑩遗我双鲤鱼:遗(wèi):赠与;送给。双鲤鱼:指信函。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以鱼象征书信,是中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⑪尺素:指书信。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尺素”或“尺牍”。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⑫长跪:古代的一种跪姿。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长跪是将上躯直耸,以示

⑬“上言”两句:餐饭:一作“餐食”。这二句是说: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白话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创作背景

编辑

此为汉乐府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善注云:“言古诗,不知作姓名,他皆类此。”

《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大意为:“长城是秦国用来防备匈奴所建造的。山下面有泉窟,可以用来饮马。远征的行人路经于此而伤心了。天下的征役和战争还没有结束,家里的妇人思念远征的丈夫,于是创作了这篇《饮马长城窟行》。”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写得细腻、委婉、深沉、缠绵,叩人心扉。特别是诗歌运用现实与梦境相交错的表现手法,使得诗中情节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从而将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离的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诗的前八句以“青草绵绵”起兴,可刚说“思远道”,就说“不可思”,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但刚一说梦,又忽然觉得梦境非真,相见仍然艰难。短短八句,就一波三折,梦境、现实交错,充分写出了思妇怀念之情的缠绵悱恻。紧接着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制胜,进一步表现思妇的思情。但真有诗中所说的归人吗?未必,又是一个似梦似真的描写。最后八句,写思妇收到家书时的情节,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作者将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使得全诗更富神韵。

诗歌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却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显然作者在构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梦境为中心内容的前八句,形式结构相当有特色: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这种联绵顶真的用法,在后世发展成为独特的“辘轳体”。表达上的精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这种相思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个被相思的对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但在那个时代,战乱与动荡造成的家人离散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与人祸的两相作用让底层的民众不得不面对分离。在这样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让人绝望难以承受的,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这样简单的几句真切的关怀也就足够感动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分享才更加真挚温暖。所以,即便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书信真的只有这两行字,也足够给予女主人公坚持的希望了。诗歌停顿到这里,留下空白,给读者以填补、想象的空间,恰到好处又余味无穷。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文学家陈沆:“此亦家居怀主之思也。期久要于泉,谓九死以无改。”(《诗比兴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