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编辑

梁晓声的作品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现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载《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晓燕、王志刚和梁珊珊人征服“满盖荒原”、战胜“鬼沼”的故事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格调昂,豪,洋溢着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激情。1982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作者:梁晓声

创作年代:20世纪80年代

文学体裁:短篇小说

首刊时间:1982年

字数:1.7万多字

内容简介

编辑

某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副指导员李晓燕是个刚强的上海姑娘,在连队连年歉收的情况下,仍未动摇屯垦戍边的信念。她立下军状,率领先遣小队向未开垦的“满盖荒原”进军。“满盖荒原”是北大荒一片死寂的沼泽地带,被称为恐怖的“鬼沼”,过去去探险的人,都是有去无回。李晓燕和战友王志刚、梁姗姗等十几个开垦群搏斗,与雪暴斗争,终于战胜了“鬼沼”。当第一场降临到她们开垦的油油的沃土时,他们准备把整个连队迁来,可是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李晓燕连续发高烧,昏迷不,终因无法抢救而离开了伙伴;梁姗姗为寻觅食物在“鬼沼”里没了顶;为了探涉“鬼招”之路,王志刚在与狼群搏斗中献身……当神秘的“满盖荒原”被征服时,青年们立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垦荒者李晓燕和她的战友王志刚梁姗姗长眠于此。

创作背景

编辑

1968年7底8月初,由于“红卫兵”武斗的升级,形势严峻,毛泽东命令“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国的主要大学。是年,在遗散卫兵的同时,开始了数以百万人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同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到1970年底,约有540万人被转送到农村。

广大知识青年带着领袖的嘱托,怀着无比崇高与神的心情,饱含创业的激情与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由城市来到农村。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带着赎罪的心情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改造肉体和灵魂。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赤诚都献给了“插队”的那片热土,有的知青甚至献出了自己宝生命。在一部分知青看来,否定“文革”就等于否定了知青们当年“上山下乡”的行动。在广大知青眼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岁月,他们近乎痴守的基本信念,遭到了根本性的否定和动摇。这是新时期知青文学出场的整体会氛围。梁晓声以自己亲身参加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生活积累,对垦殖北大荒的敏锐感受,创作出这部成名作。

人物介绍

编辑

李晓燕

副指导员,为了替连队洗刷“养活不了自已”的耻辱,带领一支垦荒先遣小队勇敢地过阴森恐怖的“鬼沼”,在幻化为“魔王”的荒原上进行着艰苦的开拓。她属于“文革”时期这样一类年轻人:虽易受某些“革命”旗号的蒙蔽,但又不失却革命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虽有某些违心的行动,但并不泯灭真诚、纯洁的天性;性格坚毅、顽韧却又不失却美好的同情心。她为实现自己的誓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不愧为这片神奇土地的灵魂、垦荒者中的精英。

王志刚

铁匠,有“摩尔人”伟岸的体魄、铁一般的意志和奇勇的性格,坦荡和无私又使他:深受战友的信任。在“满盖荒原”,他只身为连队探寻涉过“鬼沼”的路径,在与恶兽的搏斗中谱写了一首壮勇的青春之歌

梁姗姗

梁姗姗是一个柔中有刚的青年。她有着追求爱情的勇气与胆略,且敢于做出为爱而“献身”的行动,正因于此,她成为舆德谴责的对象,她渴求哥哥的理解和庇护,却受到哥哥的鄙视与折磨,可她没有哀求,没有呻吟。即使受到强大的压力,她对爱情的专一、执着贞也没有丝毫改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激昂慷慨、悲壮动人的北大荒垦荒图。在寒冷荒凉的北大荒,十几个不肯安于现状的知青,组成先遗队,怀着创业者的豪情壮志开进“满盖荒原”。他们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向莽莽荒原进军,以垦荒戍边者的胸怀和意志,战胜了饥饿、严寒、饿狼和瘟疫,以牺牲三个人的生命的代价,征服了恐怖的“鬼沼”和神秘的荒原,显示了一代人纯洁壮美的心灵,奏响了一曲英雄的乐章和垦荒者的胜利之歌。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鬼沼”、荒原,无不融注了作家的主观感情。一方面,大自然是如此暴虐地吞噬人、兽,甚至还吞噬过庞大的钢铁一拖拉机;另一方面,人又始终坚强地挺立着,没有服于自然的暴力。他们凭着意志和智慧,依靠群体的力量,在荒原上开垦、播种,迎来秋天的收获;他们经历了大自然的肆虐,但并未被它所摧毁。在小说里,跟自然暴力激烈抗争的人的伟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许。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壮美,点缀和映衬出生活的壮美,从而展示出人生的壮美。北国荒原的冰川雪海考验和锤炼了这些有志的垦荒者,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受到未开垦的处女地的阔大胸怀的拥抱和哺育,受到北大荒雄伟粗犷的气浪的冲击成长为一代年轻的建设者。他们的劳动和生活,痛苦和欢乐,希翼和追求,友谊和爱情,奋斗和牺牲,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

艺术特色

人物描写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人物描写方面,作品将人物的悲剧放置在整个时代悲剧中加以现。这是一个扭曲了的虚伪时代,人们不得不用虚伪的假面具对待和处理周围的人事关系,而将真面掩藏起来。从这个意上说,作品真实地揭示了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形成这种典型性格的典型环境。

以情动人

作品以情动人,在作者的笔下,既有年轻人对养育他们的国家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宝贵的责任感,也有战友、同志之间的战斗友谊、真正信任和深切同情;既有儿女母亲、亲人之间的相互眷念和疼爱,也有兄妹之间的相互依托和庇护,既有恋人之间的纯洁而甜蜜的以心相许,也有作为情敌之间可怜的嫉妒须恼和善良的隐忍宽容。

情节设计

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紧密相依、交相辉映,在极其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在前进与后退、软弱与刚强、卑微与崇高以至生与死的心灵搏斗中突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作品故事性强,具有传奇色彩,随着情节的发展,闪现出人物性格的辉。细节描写也真实可信,妮妮动人,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作品影响

编辑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品评价

编辑

现代评论家、作家雷达《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篇富于悲壮美的抒情似的小说,激情贯注,一气呵成,对大自然的神秘色彩的渲染,构成小说感人力量的一部分。遗憾的是,作者总喜欢穿插一点希腊神话,墨西歌舞蹈,俄罗斯歌曲以至雪菜,拜伦之类,是在说明他笔下的青年文化修养之深,情趣之。这就有几分造作而不够扑实,其实那时的中学生未必有那么渊博

作者简介

编辑

梁晓声(1949—),当代作家。1949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1968年投身到北大荒的建设,1977 年调北京制片厂任编辑。1979年9月在《新港》发表短篇小说《美丽姑娘》。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后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礼节性访问》《这是一奇的土地》《白桦皮灯》,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灭顶》,长篇纪实文学从复旦到北影》,长篇小说雪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他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父亲》分别获1982年及1984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奖,《为了收获》获首届《小说月报》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