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编辑

纪昀著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乾隆五十四(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崇文书局有限公司2018年7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阅微草堂笔记》

作品别名:《阅微笔记》

作者:纪昀(纪晓岚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讽喻小说

作品简介

编辑

书影书影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昀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

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现。

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作品目录

编辑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纪汝佶六则

创作背景

编辑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公元1789年—1798年),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角色分析

编辑

《阅微草堂笔记》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如第一卷中,写曹竹虚的一位族兄,他沉着冷静,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吊狰狞多变的脸谱,终于使女鬼黔驴技穷,羞惭而灭迹。作者着重指出:“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沴戾之气不能干。”第三卷中,写一位农村少妇荔姐走夜路,遇上坏人追踪她。在危急时刻,她沉着、机智、冷静,果断迅速地躲在了墟后面,卸妆而披发吐舌,装作个女吊的形象,反而把坏人吓倒,自己顺利逃脱。以上这一类故事,给今天读者们以树立正气、战胜邪恶的启迪。

《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描写王公族、豪富商、恶霸地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篇章。如第二十卷中写一个富商,见别人的新妇艳美,即起歹心,设下圈套,将新妇巧夺到手,使其夫悲愤忧郁而死。作者对富商的阴险手段、以及在金钱支持下的恶势力,给予充分的揭露。在第四卷里,写一个商人富贵之后,拒绝帮助一位当年他赖以生活十馀年、并助他得以经商致富的人。他为富不仁,忘恩负,被一位姓杨的术士把钱拘了去,归还给老人。这些篇章,充分揭示了当时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也暴露了这些人道德的沦陷;他们荒淫无耻、唯利是图,腐朽丑恶,全无人理。

《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触及到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一些不良作风和恶习,如第十三卷中,有一则就描写为他人撰写墓志铭,阿谀之连篇,就连墓主的鬼魂都感到扪心自愧,哑然失。又如第七卷写一位假名士,他胸空如竹,不学无术,家中居室却处处铺陈古董珍玩、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其矫揉造作,故作风之态,反而人生厌,俗气逼人。

作品鉴赏

编辑

思想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以“超传奇追晋宋”为己任,熔记叙和议论为一体,以从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其内容丰富多样,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并对当时的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其文体简约、笔法凝炼、语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

《阅微草堂笔记》具有鲜明的反理教倾向,这其中体现出作者对人性及社会问题的进步认识。读者可以从那些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纪昀对宋儒议论的苛察,尤其对道学家言行的虚伪、世俗偏见的迂腐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而其中对当时社会上诸类丑恶黑暗现象的谴责,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许还带有明显的封建意识,但其对社会悲剧的痛心,已足以使人们对纪昀有一个允当的评价。

除此之外,《阅微草堂笔记》保留了丰富的官场及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这其中自然有不少荒诞不经、渗透着迷信糟粕的东西,但透过这些庞杂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历史、文学及社会文化价值的内涵,仅就这一点而言,《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文学地位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非凡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鹤立鸡群,成为唯一能够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道理正在于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主要版本

编辑

嘉庆五年(1800年)

盛时彦刊《阅微草堂笔记》

十五年(1835年)

刊本“二十四卷”

清嘉庆21年(1816)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阅微草堂笔记》刊本

后世影响

编辑

纪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无怪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记史略》中评论此书道:“纪晓岚本长文笔,多见秘籍,文襟怀旷达,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他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人”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成就也如鲁迅所说:“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中国小说史略》)。由于作者的文笔好和地位高,它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可见《阅微草堂笔记》实为“无人能夺其席”的中国文学瑰宝。

作者简介

编辑

纪昀(公元1724年—1805年),字晓岚,也字帆,自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人)。纪昀少年颖异“目逾万卷,心有千秋”(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三十一岁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历任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遇大赦回京。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后累迁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死后谥号文达。

纪晓岚纪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