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书法史两巨匠 编辑

书法大家

李志敏与沈尹默被合称为“北大书法史两巨匠。北大诸多学术泰斗、教授的书法,大都写得非常精到,不是书法家而胜过书法家,但他们多是以学术贡献和专业造诣名世。纵观北大百廿历史,真正以书法闻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沈尹默,改革开放新时代志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大书法史两巨匠

人物:沈尹默、李志敏

人物特色:书法大师

人物职业:教授、书法家

主要贡献:推动书法史发展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背景介绍

编辑

沈尹默信札书法沈尹默信札书法

沈尹默(1883—1971),祖籍浙江湖州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代表作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沈尹默以书法闻名,20世纪初曾有“南沈(沈尹默)北于(于右任)”之称,40代又有“南沈(沈尹默)北吴(吴如)”之说,他还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 1918年,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努力下成立“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沈尹默担任北大书法研究会会长,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中最早的最学府书法研究者。正是这份沉重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身份,使他终身致力于书法,在沉浸帖学的同时,又临写六朝碑版,花了相当的精力写唐碑,用碑的雄强美来调剂笔力的软弱。 沈尹默三大功绩:第一是,沈尹默成为了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具有新文化名人学者多重身份,而又全身心地在书法被边缘划时代坚持书法大业,努力实现书法的伟大复兴。第二是,重视书法研究会的研究功能,进而推进国际化书法的发展,促成了多次中日书法展,功不可没。第三,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成了20世纪中国书法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书法运动,尤其是上海书风受沈先生影响非常大。

李志敏致沈鹏信札书法李志敏致沈鹏信札书法

李志敏先生(1925—1994)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法学泰斗。早年求学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学。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工诗文,擅绘画篆隶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其狂草填补了20世纪中国狂草史空白。同时,书法理论研究贡献颇巨,著有三堂《书论》和《草论》。 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 在北大校内,各院系所和研究生院、“德、才、均、备、体”五斋、南北阁、第一体育馆、逸夫二楼等匾牌,原写在大饭厅前的北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镌刻在原法学院逸夫楼前的“建楼铭”等,均由李志敏题写。 在1986年暑假的北大常委扩大会上通过了大力宣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字学风的决定。从此,大饭厅外就有了书法家、法律系李志敏教授所书的这八个苍劲的草书大字,《北京大学校刊》报头旁白上也刊登了此八个字,成为北大人人都要努力遵行的学风,不少人甚至以为这就是北大“校训”。 李志敏书法在北大师生中深入人心,丁石孙雷洁琼、罗豪才、张岱年、侯仁之、季羡林等都将其作为赠送外宾的珍品,并将李先生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两巨匠”。

艺术鉴赏

编辑

沈尹默从全面吸收北碑和帖学的营养又转向专攻“二王”,严守笔法,刻意古气韵生动,笔墨清润,尽洗碑体难免的狂放粗豪,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 沈尹默以丰厚的学问涵养了书法。1913年的春天,沈尹默受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何时之聘,到北大任教。他开始是教《诗经》和历史的,北大聘沈先生教学,教的不是书法,而是《诗经》和中国史。在北京大学能讲《五经》中的《诗经》,能讲中国历史的人,其国学水平当然了得。可以说,沈先生首先是个学者,是一个思想者,其次才是一个书法家。  沈尹默把一生的精力主要倾注在书法上,他有着新文化名人、学者、诗人等多重身份,而又全身心地在书法被边缘化时代坚持书法大业,是身体力行推进书法文化发展的第一人。他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为中国书法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志敏狂草自作诗李志敏狂草自作诗

纵观20世纪书坛,以草书名世者,莫过于右任、毛润之、林散之、李志敏等人。但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草书均属小草范畴,并未进入狂草境界。毛体草书虽有狂草气势,却夹杂了较多的行楷书结体,并非纯粹的狂草。而李志敏则走“纯草”路线,开创引碑入草独特书风,填补百年狂草史空白。即使他在法律教学中使用的钢笔讲义都由草字撰写,其致友人的小字草书信札也处处彰显大字狂草格局。 李志敏是具有代表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书法大家。与其他书家相比,其不仅在当代书法史上,开创了引碑入草新路,填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促进了当代书法理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书法交流史上,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的他,也以无出其右的外语优势和博大深邃的国际视野,开改革开放时代书法艺术交流之先河,推动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