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灯底下 编辑

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灯亮了,路上静寂地流淌着人和车辆。人群里走着一个轻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孩子看上去挺沉,她的肩上还背着一个上班用的大包。看来她是刚下了班,又去幼儿园接来孩子。孩子伏在她的肩上,沉静地嗍着手指头。走到一家大超市前面,母亲可能走累了,需要歇一歇……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街灯底下

作者王安忆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页数:249页

定价:21

开本:150x228mm

ISBN:9787807131236

:8印张

字数:190千字

作者简介

编辑

王安忆,王安忆,中国当代文学作家,1954年3出生,代作品:《长恨歌》、《启蒙时代》《纪实与虚构》、《,沙沙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教授。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本人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的文学作品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图书目录

编辑

王安忆王安忆

本书收录了《街灯底下》、《寂寞》、《遍地民工》、《水色上海》、《台北的街》等散文

第一辑

街灯底下

寂寞

遍地民工

泰康路 1958

有趣

“知了”

读报

围城

废都

男之俊

女之倩

家有传奇

物质世界

水色上海

“非典”时期的生活

南陌复东阡

台北的街

遍地流火

第二辑

中国音乐在中国

仁者寿

英特纳雄耐尔

乔伊斯的脸

我的大舅舅

东清初级

工人

溯母亲足迹向浙西

写作者的历史

第三辑

遥想手工业时代

地母的精神

自觉与不自觉间

纪实与虚构

事实和诠释

精诚石开

中国和日本未来

阅读笔记

第四辑

新加坡马来西亚 1991

美国 2001

日本 2002

台湾 2002

香港 2003

精彩预览

编辑

男之俊——

我看到的最好看的男人,很奇怪的,多是僧人。有一年去山西五台山,一进山, 便震住了。只见满目袈裟的明艳的,衣袂飘兮,底下皆是打一付白或黑的绑腿,足上一双草鞋。许是因为西北人种交汇异的缘故,几乎统是直鼻宽额。还因为吃素、念经,物质生活简单,所以就瘦,显得十分昂然。佛珠或悬挂颈上,或缠绕腕间,不经意地拂捻玩耍,一派天真。

我还在上海热闹的街头看见过一名僧人。午后一点左右的阳,略偏地直射,通透的亮。那师傅沿了街徐徐地走。瘦面长身,着一领长袈裟,颈上一条雪白围巾,散着,随风而动。肤色白净,五官清秀,照理会有女气,可是不。是出家人的缘故,全然不人想到性别,就像观音。这是我所见过的称得上“树临风”的姿态。

再有,我看见过一张西藏小活佛的照片,小小的男孩,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侧畔是一名青年喇嘛,穿一领紫袈裟,一条袖子挽在身后,裸出半边臂膀,鹤颈猿臂,透出着虔诚的温柔。用一个冒犯的:性感。

俗话说,男要俏,一身皂,皂色是大艳。倘顺其道而行之,花哨到顶,热闹至极,也是大派。就像京剧里的“净”行,就是的。有一次,在视上看采访一对草原兄弟,大风雪中护住羊群,人畜平安。此时,面对头,他们换上了过年穿的新袍子,絮得厚厚的,宝蓝色的缎面上,绣了同色的福字团花,系大紫大黄的宽腰带,黑平绒面马靴。紫外线照射成的紫铜皮肤,紧紧崩着颧骨,勒出一双蒙古 种的单睑细长吊梢眼。看他们受了辛苦,而今暖暖和和地安怡着,真是好看。

社会评论

编辑

传统意义上讲,这本书应该被称作“杂文集”,但是可以看作一本私人日记合集。名字叫做《街灯底下》,是其中一篇小文的题目。从这里隐约可以看出来,这是在写平常生活。

作家的日记,说起来和普通人也差不多,不过也可以把它看作作家积累生活的池塘。王安忆朴实的,娓娓道来文字,用这种不紧不的叙述说出来的生活,有一种安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