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词 编辑

宋词主要体式

慢词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一起成为宋代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慢词

类型:宋词主要体式

来源:由“慢曲子”而来

作:卜算子慢

定义

编辑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因此山曼字孳乳出慢字。《乐记》云:“宫、商、角、徵、羽,五音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又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这两个慢字,都是指歌声淫靡。《宋史·乐志》常以遍曲与慢曲对称。法曲、大曲都是以许多遍构成为一曲,如果取一遍来歌唱,就称为遍曲。慢曲只有单遍,可是它的歌唱节拍,反而比遍曲迟缓。张炎《词源》云:“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这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唱歌术语,我们已不很能了解,但还可以从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为有种种延长引伸的唱法。唐代诗人卢纶有一首《姚美人拍筝歌》,有句云:“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由此可见唐人唱曲已有慢处。到了宋代,有了慢词,于是曲有急慢之别。大约令、引、近,节奏较为急促,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还有急慢之别。例如促拍采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台是古十拍的促曲,就是慢词中的急曲子了。

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田均作长亭怨。王元泽有倦寻,潘元质题作倦寻芳慢,其实都是同样一首词。《余图谱》把倦寻芳和倦寻芳慢分为两调,极为错误。不知《扪风新语》引述王元质此词,亦称倦寻芳慢,可以证明这个慢字,在宋代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如西子妆、庆清朝等词,在宋人书中,有的加慢字,有的不加,都没有区别。大概同名令曲还在流行的,那么慢词的调名,就必须加一个慢字。同名令曲已不流行,或根本没有令曲的,就不必加慢字了。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曲子”又称“慢遍”,王建《宫词》说:“巡吹慢遍不相和,暗里看曲较多。”《词源》卷下说:“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显然,由于曲调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相关诗词

编辑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汀蕙半凋,满目败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水。

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释义

编辑

同慢辞

的言词。

出处

编辑

新唐书·浑瑊传》:“﹝ 朱泚﹞方据 乾陵下瞰城,翠翟红袍,左右宦人趋走,宴赐拜舞,又纵慢辞戏斥天子,以为胜在景刻。”《明史·外国传二·安南》:“初征讨之议发自 夏言,帝既责绾 ,因发怒曰:‘ 安南 事本一人倡,众皆随之,乃讪上听 言 计,共作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