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 编辑

著名革命女烈士

江竹筠(19208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江竹筠

别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

国籍: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192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49年11月14日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农学院

主要成就: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出生地: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信仰马克思主义

作品:《遗书

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编辑

1939年读高中时的江竹筠1939年读高中时的江竹筠

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列主,向往革命延安。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作通讯联络工作。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职业作掩护, 因此, 党组织指示她要学习会计, 学拨算盘珠子, 她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

1940年秋天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同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

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当时由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她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在学校开展工作。

1941年夏末,重庆。二十一岁的江竹筠从中国公学附属高中和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毕业,被川东特委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同时兼任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发行工作。

1943年5月,党组织安排她给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假夫妻,以掩护彭咏梧工作。彭咏梧的会职业是中央信托局职员,他俩建立“小家庭后,住在机房 (后来搬到中信大厦) 。这个“家庭”即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

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大学入学登记表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大学入学登记表

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6年毕业后她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4月,在华西医院生下了儿子彭云。由于难产,丈夫又不在身边,她决定同时进行剖宫产和绝育手术。

1947年,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挺进报》在几个月的时间,就进行到1600 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夏,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 ,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个人家庭

编辑

彭咏梧、江竹筠与孩子合影

彭咏梧、江竹筠与孩子合影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与彭咏梧的独子彭云。1947年11月底江竹筠去信求谭正伦到重庆照顾年幼的彭云。1948年2月,谭正伦来到了重庆,此后扶养彭云长大成人。江竹筠的儿子彭云后定居美国,为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发展。

人物轶事

编辑

姓名演化

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

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

红色遗书

1949年江竹筠烈士留下的遗书1949年江竹筠烈士留下的遗书

江姐在临刑之前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的,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

遗书中展示柔情一面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在三峡博物馆向世人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遗书中屡次提到儿子

这封遗书长约十二厘,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

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竹筷削笔烧棉做墨

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悄悄写下遗书,又把遗书送出监狱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托孤信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么(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什)么个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这希望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甚(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么(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姐

八月二十六日

人物评价

编辑

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

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种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江姐就象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影视形象

编辑

上映时间

作品名称

饰演演员

备注

1965年

烈火中永生

于兰

电影

1978年

江姐

杨维忠

电影

1984

红岩

宗华

电视剧

1999年

红岩

宋春丽

电视

2009年

江姐

丁柳元

电视剧

2012年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

丁柳元

电影

相关报道

编辑

2018年11月23日报道,四川大学近日发现了江姐化名江志炜在四川大学“潜伏”时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江竹筠亲手填写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江竹筠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

后世纪念

编辑

江姐故居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2007年对外开放,成为四川省和自贡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姐故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分为实物厅和展览厅两个部分。实物厅陈列了江姐及其家人生前使用过的部分物品;展览厅里展示的则是江姐生平事迹及图片料。

江姐纪念馆在江姐曾经居住的四川大学女生院旧址之上,是全国首家江姐纪念馆,也是西南高校首家专题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由一个144平方米的江姐事迹主展厅、16平方米的江姐宿舍场景复原展厅、77平方米的川大英烈事迹展厅、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小型院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