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 编辑

郭沫若著论文集

《青铜时代》是郭沫若先生关于秦前会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论文集,向来与《十批判书》并称为姊妹篇。相对于偏于批评的《十批判书》而言,在《青铜时代》这部文集里,更侧重于考证。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历来为相关研究所不可忽略的料。而在文集之后又附录了关于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权威专家,这三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轻觑。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青铜时代

作者:郭沫若

创作代:1945年

文学体裁文集

作品目录

编辑

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

青铜器时代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

述吴起

附录

周易》之制作时代

聃、关尹、环渊

两周金文辞大系》序

由周代农事论到周代社会

宋钘尹文遗著考

周代彝铭进化观——录自《古代铭刻汇考》

驳《说儒》

韩非子·初见秦篇》发微

彝器形象学试探——录自《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

墨子的思想

秦楚之际的儒者

后记

作者简介

编辑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1928年2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除学术作品和资历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现受到广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