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 编辑

中国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县

宁化县(古属汀州府宁化县)隶属于福建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山东麓,东邻明溪、清流县,西毗江西省石城、广昌县,南接长汀县,北界建宁县,是福建通往江西省的一大要冲。境内南北长78.29公里,东西宽68.08公里,总面积2407.46平方公里。主要河东溪、西溪会合于县城东郊,称翠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111日零时,宁化县常住人口为261579人。

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宁化是中央苏区县之一,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且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客家习俗)之乡”。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020年4月,宁化县达到脱贫退出条件,退出福建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宁化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97亿元,可比增长3.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宁化县

外文名:NinghuaCounty

别名:翠城

行政区划代码:3504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三明市

地理位置:福建西部

面积:2407.46km²

下辖地区:11镇、5乡(含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翠江镇中山路1号

话区号:0598

邮政编码:365400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天鹅洞,石壁客家祖地,豫章书院、东华山、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

机场:三明沙县机场

火车站:宁化站

车牌代码:闽G

地区生产总值:226.64亿元(2021年)

方言:客家语汀州话

名人物:慎、伊秉绶、李世熊、郑文宝显宗

现任领导:县委书记:王胜文

人口:261579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汀州-大美首府

宁化古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

南部褶皱山带:自治平乡的鸡公岽起,经大兴山到莲花掌,中间为宁化断层和丁坑口断层割裂,有九座千以上山峰分布其间,形成以中山为主脊的治平、方田褶皱山地和城郊、村、泉上三乡镇南部山地。

南部低山丘陵褶皱山地:由于南部山带展布曹坊、安乐境内,形成丘陵山地。

除上述地带性地貌外,还有在湖村、泉上、龙地等地碳酸盐岩构造的溶洞、岩溶地貌,在泉上东北部有一向东北凸出的弧形地貌,在武夷山北坡的鸡公岽一带普遍见有滑坡现象。

气候

宁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时,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古地史三迭纪(距今2亿年)时期,宁化曾是低纬度的海滨,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属海洋性气候区。后因多次地壳构造运动而使闽赣地壳隆起、上升,海水远退,宁化已离海岸线300多公里,大陆度达57.3度,加上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立于东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海洋季风环流,山地地形又影响境内局部气候的变化,而带有山地气候特征。

水文

蛟湖蛟湖

宁化溪河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河流,自古航运之利很小,历史上境内通航小木的总里程仅67.6公里,水力源蕴藏量为9.7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之处有262个点,全部开发利用后,装机容量可达3.5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3万千瓦。绝大部分溪河发源于境内,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属闽江、韩江、赣江3个水系,主要属闽江水系。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18年土地更数据,宁化县县域总面积2407.4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5.6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4.36%;林地1807.1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5.0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9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1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9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62%。

矿产资源

宁化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聚宝盆”,是福建省17个重点矿产县之一。全县发现金属矿16种:钨、、铜、铅、锌、银、钼、铋、钴、铁、锰、金、铌、钽、铍、稀土等;非金属矿有:煤、石、石灰岩、大理石、滑石、重晶石、岭土、硅石、花岗岩、辉绿岩、硫铁矿、钾长石、白云母、磷、建筑用砂、粘土(页岩)矿等。主要矿产分布情况:钨、锡矿主要分布在济村、湖村、石壁、河龙一带,WO3(三氧化钨)保有储量近30万吨,锡保有金属量近9000吨;锌矿主要分布在济村,锌保有金属量3.2万吨;稀土矿分布广泛,含矿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60%,全县储量20万吨以上;萤石矿主要分布在中沙乡和安远镇,保有储量约50万吨;石灰岩矿主要分布在湖村、泉上、安乐、曹坊等镇,储量3.2亿吨以上;氧化钙(CaO)含量48%以上。

农业资源

宁化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2019年获中央财政产粮(油)大县励。自古以来盛产粮食、叶、茶油、辣椒、薏米、魔芋等,莲子、辣椒、薏米、茶叶、食用菌、水果、猕猴桃、魔芋等农副土特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宁化牛角椒名扬海内外,其中辣椒干为闽西“八大干”之一,河龙米、延祥茶曾是进献给朝廷的贡品。“河龙贡米”“淮土茶油”“宁化糯米”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化米仁”“坑茶”“河龙贡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宁化是全省最大的烤生产基地、是全国八大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种植面积、产量等居全省首位。烟叶质量好,已进入多种名牌卷烟的配方。《烟苗剪叶机》地方标准(编号DB35/T1440-2014)是宁化县制定的首个工业类福建省地方标准。

森林资源

宁化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279万亩山地中有林地260万亩(其中毛竹32万亩),森林覆盖率74.97%,先后获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省森林县城称号。每年可提供商品材10万立方米以上。境内山地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培育种植竹木、茶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大宗林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杉木、毛竹、笋干、山苍子、玉扣纸、黑木耳、中药材等。拥有野生药用植物1005种,为闽西“草药王国”。

人口

编辑

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28.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1 万人,增长 0.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13.31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6.2%,比上年末提高 0.6 个百分点。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 37.52 万人;卫健部口径:全年出生人口 4421 人,出生率为 11.3‰;死亡人数 1969 人,死亡率为 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化县常住人口为261579人。

政治

编辑

宁化县人民政府县长:吴茂生

宁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祖禄、周美华、清、汤有芬、饶浩、陈明朗、周子发、曾念溪 、孙晓英 、步连增、林剑峰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9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95.14 亿元,按2015 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8.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8.24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89.11 亿元,增长 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7.79 亿元,增长 9.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4.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5.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39.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67876 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8.4%。

2020年,宁化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97亿元,可比增长3.7%。

第一产业

宁化系山区农业县,历来以农业资源丰富著称,苏区时期享有“乌克兰”之称。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所产大米质地优良,尤其是河龙米(简称“河米”)品质特佳,历史上享有“贡米”之誉。

农业经济历来是宁化国民经济的主体。据1949年统计,农业人口为全县总人口的94.55%,农业总产值(含林牧副渔)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57%。直至1987年,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9.56%,农业总产值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63%。

毛泽东 -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 - 《如梦令·元旦》

解放前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产品结构单调,单位产量甚低。至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44818吨,亩产73.5公斤。解放后,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经营体制的改革,大力开展农业基本建设,推广应用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左”倾错误影响,发展中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误,1950~1957年发展是直线形的。1958~1969年,历经1959、1960两年大落之后,有所恢复,但仍徘徊不前,直至1969年农业总产值略超1957年,但粮食总产仍未达到1957年水平。1970~1978年,抓“以粮为纲”而忽视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农业整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1979年后,经过农业体制改革,农业经济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迄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234万元,比1949年增长5倍多,年均递增4.9%。粮食总产量190226吨,比1949年增长3倍多,年均递增3.9%。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79%下降为57%。种植业总产值中,经济作物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2%上升为54%。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201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7.81 亿元,可比增长 4.3%。其中:农业产值 26.28 亿元,增长 3.7%;林业产值 11.75 亿元,增长 6.2%;畜牧业产值 7.08 亿元,增长 2.2%;渔业产值 1.58亿元,增长 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12 亿元,增长 7.4%,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8.86 亿元,增长 4.3%。

201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46.84 万亩,比上年下降 0.2%,粮食总产量达 17.48 万吨,比上年增长 0.1%。

2019年,肉类总产量 1.66 万吨,下降 6.7%。其中,猪肉产量 1.26万吨,下降 8.0%;牛肉产量 0.02 万吨,与上年持平;羊肉产量0.03 万吨, 与上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7.1万头,下降20.2%;生猪出栏 15.62 万头,下降 8.2%。全年水产品产量 1.03 万吨,比上年增长 5.1%。

第二产业

宁化物产资源丰饶,木材、陶瓷、土纸等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解放前,宁化工业长期停留在以“小五匠”为特征的手工业状态,发展缓慢。民国《宁化县志》载:“宁化无实业(工业),非宁人皆坐以待毙也,囿于旧闻,鲜克通变。利蕴于土而不知取,货弃于地而不知收,因陋就简,苟安旦夕。”至民国17年(1928年),才购进宁化第一台木炭内燃机带动的碾米机,但因维修不善,一年后报废。迄1949年,除一家私营碾米厂(全年产值18.6万元)外,其余均为陶瓷、铁、竹、木、棕以及造纸等手工业,从业约2000余人,其中近一半是农民

宁化公交线路图宁化公交线路图

2009年8月,宁化城区公交开通,宁化告别了“无公交”的历史。

早上6点45分首发,末班车则在21点30分行驶完,每隔9分一趟。1路及3路公交路线为双向对发路线。公交车共计13辆,其中1路、3路车每路4辆,2路车5辆。公交车是无人售票。

社会事业

编辑

民生保障

2019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07元,比上年增长 9.9%。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783 元,比上年增长 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469 元,比上年增长9.1%。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5525 元,比上年增长10.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595 元,增长 9.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1540 元,增长 10.7%。年末社会基本养保险参保人数 23.9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98 万人。其中参保城镇企业职工 2.17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 20.74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员1.03 万人。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1.62 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12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9.50 万人。年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27 万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0.95 万人,增加 488 人。年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2.67 万人,增加 489 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213 人,比上年增加 95人;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451 人,减少 23 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5324 人,增加 298 人;全年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对象 582 人,减少 19 人。年末全县养老13机构 17 个,床位数增至 2422 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3 张。年末全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 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 3.44 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 1.99 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78 人,每千人拥有医生 1.46 人。

文化卫生

2019年,年末图书馆藏书量 26.52 万册,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 物 2584 件,乡镇综合文化站 16 个,农家书屋 201 个。 14 年末共有影院 1 个。电视节目 187 套。年末有线电视用 户 2.7 万户,入户率 39.5%。年末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 95.7%。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89 个,其中医院 7 个,乡镇卫生院 15 个,村卫生所 213 个。年末共有卫生机 构床位 1344 张。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475 人,其中执业 (助理)医师 569 人,注册护士 733 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 员 272 人,村卫生所卫技人员 388 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科学技术

五代起,宁化便有烧瓷业,并掌握了生产白瓷及青釉、黑釉等产品的技术。南宋时有造纸业,产品质优,其中玉扣纸久享盛誉。自宋至清,从事科学研究者不乏其人,在经济、地理、医学、教育等方面均有著述。及至民国,有刘春海、徐泰咸、伊为则等人留学日本法国,回国后都是从事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但在解放前,因受政治制度和自然地理、历史条件等限制,宁化的科技事业发展十分缓慢。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科技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从上而下设置机构,建立组织,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新的科学技术大量涌现并普遍推广应用。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农业生产首先引进新的良种和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中,又掀起“双革”(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热潮,土法上搞一些技术革新,但由于缺乏求是精神,做了一些违背科学的蠢事,特别在农业方面造成很大损失。“文化大革命”中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批判,科技事业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然而70年代初,农业生产上推广“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串灌改轮灌”的“三改”,虽然不适当地提出“三化”(矮秆化、双季化、轮灌化)也造成一些损失,但却取得显著效果,推动粮食生产的发展。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化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知识和人才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重视应用先进技术。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科技市场进一步开拓,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从1986年起,县科委、科协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星火计划”,已有一批项目列入省、市计划中。

宁化·老照片

体育事业

宁化体育馆宁化体育馆

历史上宁化很早就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清绪二十八年(1902),学校开始开展体育运动。民国12年(1923)教育部将体育列为各级学校必修课程,初为军事体操,后有健康体操。苏区时期,红军重视体育活动,推广球类、田径等项目,促进本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民国29年,县体育机构建立,把体育活动逐步推向社会。

解放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精神,县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先后成立各种体育协会。政府逐年增拨体育经费,开辟场地,充实设备,培养人才,举办各种竞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1957年起,宁化中小学校师生、干部职工掀起乒乓球热,并曾连续三年荣获龙岩专区乒乓球少年甲组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全面推广“劳卫制”体育锻练标准,亦出现热潮。“达标”工作获显著成果。1987年达标11387人,达标率为90%。更有许多体育健儿,在各级各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名载史册。

民生设施

宁化是闽江、汀江、赣江的源头,水源充足,水质清纯。全县拥有大小水库49座,四季长流的翠江河横穿县城。城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3.7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城区生活及工业用水需要。

宁化县现有110千伏安供电站1座,35千伏安供电站2座,与省电网并供。县内建有龙下电站、乌龙峡电站和71座乡镇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年发电量6800万度,电能供应充足。

宁化是省定边贸改革试点县。有大型综合市场2座,专业交易市场12座,边贸交易集市12座。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城乡结合的市场网络。城区有客家宾馆、宁化饭店、烟草大厦、泰隆酒家、民福大厦等十几家可满足各类客户需要的下榻场所。

水土保持

2021年11月,入选2021年度拟认定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公示名单。

教育

编辑

宁化历办县学、社学、书院和私塾。从唐代伍正己成为汀州第一个进士开始,科目题名举人152名,进士50名,特奏名39名,以两宋居多,清初次之,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中落,至光绪十年(1894年)始有起色。不久科举废除,改书院为学堂。

宁化一中宁化一中

及至民国,小学兴起,私塾与之并存。民国16年(1927年)始有初中。苏区时期办过列宁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学校内迁,沦陷区一些流亡文士也随之而至,宁化复办初中,乃至高中。当时有部分初、高中毕业生被保送升入省立长汀中学、国立厦门大学。此外还有职业中学和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前夕,计有中学4所,教师51人(公立31人,私立20人),在校学生500余人;小学111所,教师235人,学生239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17.7%,全县总人口平均每千人在校学生2人。民国期间,全县有大学(含大专)毕业生90人,留学生10人。

宁化二中宁化二中

1949年10月,宁化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原有的中小学,2所私立中学改为公办;私塾停办。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增办小学,开展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1958年“大跃进”中受“左”的错误影响,教育事业片面追求高指标、多数量,突击办起许多学校,但师资、设备、经费都跟不上。经过1962年纠偏,其发展较为平衡。迄1965年,全县有中学18所,小学468所,教师1263人,学生22853人。“文化大革命”中,废止招生考试和升留级制度,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成人教育都停顿,中小学教学质量也严重下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才逐步好转、提高。迄1987年,幼儿园发展到215班,在校幼儿582人;小学455所,在校学生36639人;中学有普通中学8所、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15071人。中小学教师3510人。另有省属市管师范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8.85%,全县总人口平均每千人有在校学生49.3人。解放后38年,全县累计共有高中毕业生13695人,考取大学本科1065人,专科467人,中专2512人。另技工学校196人,民师考取师范163人。正留学国外的8人。已获高级学位或技术职称的51人。还有研究生25人。主要学校有宁化县第一中学、宁化县第二中学、宁化县第六中学、宁化第五中学、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城东中学、宁化城东幼儿园等。

2019年,全年在园幼儿 11170 人,入园率 98.82%;小学一年级新生 3862 人、毕业 3157 人、在校 23637 人,初中七年级新生3239 人、毕业 2884 人、在校 9369 人;高中招收新生 1704人、毕业 1882 人、在校 5583 人;全县 6 至 14 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读 353 人,入学率 99.4%。普通高考本一上线 426 人,上线率 25.5%;本科上线 1406人,上线率 84.2%,“211”大学以上录取 160 人,其中“985”院校录取 61 人,清华大学录取 1 人,北京大学录取 3 人。2019 年列入市“五新”科技重点项目 5 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 家。2019 年,我县共申报专利 257 件,其中发明专利 33 件;共有 113 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 24 件。

历史文化

编辑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

客家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宁化便有了印纹陶文化。少数民族畲民的祖先也留下高辛文化。及至西晋永嘉之后,中原的优秀文化随客家辗转南迁而陆续传人,直接影响和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文化。

宁化县在隋唐时期便初有开发,“开山伐木,泛筏于吴”,沟通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所以,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南迁人源源不断地聚集拢来,特别在唐末至两宋间,客家先民溯抚河、赣江高度聚集于宁化及其石壁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拓荒垦殖,建家立业。他们以其传统优势文化和生产技术,同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连结地区(亦称三江之源)的原住居民相互融合,在宋代,创造出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宣告汉民族一支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

宁化·烧卖宁化·烧卖

烧卖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把芋子煮烂,剥皮,捣皮糊状,掺入地瓜粉反复揉搓,切成小圆团,捍成圆形的皮,再用葱、香菇、瘦肉丁、萝卜等做馅,包成圆锥形,放入蒸笼约20分钟,取出装盘,洒上麻油、酱油,趁热食用,有嫩、香、鲜的美味。

伊府面

宁化·伊府面宁化·伊府面

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汉族著名面食之一,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面条滑,汤浓味鲜,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风味的伊府面,被人称赞为世界最早的速食面,是泡面、方便面,是速煮面的“老祖宗”。将洗净的瘦肉、香菇、红萝卜、鱿干切成丝、葱切成段,再将切好的肉丝上浆待用;油锅烧热,将上好浆的肉丝炒至呈白色时起锅,留余油下入葱段、鱿鱼丝炒香,再将红萝卜、香菇丝和滑过油的肉丝下锅调入精盐、味精、白糖、料酒翻炒熟入味后起锅待用;将烧开后的高汤调好味装碗里,扁面放入开水锅中烫熟,捞起沥干水后,放入高汤碗中,再将炒熟的馅料盖在面上,洒上熟芝麻,滴上几滴味极鲜和香油上桌即可。

韭菜包

宁化·韭菜包宁化·韭菜包

韭菜包,又名米包子。宁化县客家传统小吃。用优质大米磨浆,入热锅不断搅动,熬成糊状,出锅待用。将头茬韭菜、腊肉、香菇、冬笋、虾仁等原料切成馅,把米团揉捏成皮包馅,入笼蒸熟,后装盘,趁热即食。特点:清香扑鼻,味鲜皮滑。

鱼生

宁化··鱼生宁化··鱼生

鱼生又名生鱼片,宁化传统名菜。限3-4斤重的活草鱼一尾,迅速去鳞、皮、内脏,再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片,洒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脆爽口,为下酒名菜。

大卷

宁化·大卷宁化·大卷

大卷是宁化客家传统宴席上的主菜。把豆腐捣碎,拌入切成丁状的萝卜、瘦肉、笋等原料,调入适量的地瓜粉,放笼内蒸熟后切块装盘,再淋上酱油、麻油,洒上少许葱花,其味鲜美。

老鼠干

老鼠干是宁化县特产,旧"汀州八大干"之一。它系用捕获的山、田鼠,剥去皮毛,置糠入铁锅,将鼠架其上加盖,用炆薰成干。宁化田鼠干有滋补功能,能治小孩夜尿;以猪肉、冬笋、大蒜炸炒田鼠干,香酥适口,为下酒名菜。

辣椒干

宁化·辣椒干宁化·辣椒干

辣椒干,又名牛角椒,宁化名产。它以色泽鲜红、透明、皮薄、味香、油质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而驰名中外,畅销港澳、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客家擂茶

宁化·擂茶宁化·擂茶

宁化客家擂茶是一种饮料。将自制茶叶(淮山茶叶或大茶叶)、青草药、茶油、放入擂钵,擂烂,再倒入煮熟的绿豆(或赤豆)、猪小肠、花生、炒米、粉皮、粉干混合而成后,即可食用。擂茶味道鲜美,既可解渴,又可充饥,且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

松丸子

宁化·松丸子宁化·松丸子

松丸子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宁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时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轻轻松松,所以,它是客家人年节中常用的菜肴。“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葱头、地瓜粉、香菇丁、荸荠丁等等,捏成圆球状,投入油锅中炸至黄色,捞起沥干备用。其制法:将豆腐弄碎,伴入切成丁状的葱、瘦肉、荸荠、冬笋等原料,再捏成小圆团,在干地343粉中滚一下,水烧开后放入,再加调料,煮熟,连汤一起食用。

红枣薏米汤

宁化·红枣薏米汤宁化·红枣薏米汤

红枣薏米汤:将上好的薏米洗净后用高压锅压烂(注:压时水是薏米的5-6倍);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上笼加水蒸熟后待用;将压好薏米汤和红枣加入糖调和即成。特点:健脾除湿,营养药用皆宜。

客家粄果

著名人物

编辑

客家祖地客家祖地

宁化客家历史上,英才辈出,自唐至清考中举人152名、进士50名、状元1名。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的有90余人,出国留学的有10人。宋至清140余位宁化人著书立说300余部,其中郑文宝的《江志》、罗登标的《易学阐微》、雷鋐的《读书偶记》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唐代伍正己为汀州的第一位进士。宋代郑文宝,登太平兴国进士,潜力、史,擅长篆书,其篆刻《峄山石刻》被誉为后学楷模。明代张显宗,洪武间中状元,治学严谨。明末清初李世熊著述丰富,志节高尚,其《物感》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纂的《宁化县志》被誉为天下名志。清代画家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称誉。理学家雷鋐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被赞为“天下第一流人物”。书法家伊秉绶其隶书别开生面,名重于时,与邓石如共称“南伊北邓”;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水电专家张启舜、生物学家范必勤、高级经济师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马谋超。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2020年度入选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2月15日,入围国家级制种大县名单。

2022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