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铚 编辑

中国宋朝官员

王铚,生卒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民,世称雪溪先生。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观,续上《七朝国史。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王铚

别名:雪溪先生

字:性之

号:汝阴老民

出生地:汝阴(今安徽阜阳

国籍:宋代

职业:枢密院编修官

生平简介

编辑

王铚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欧阳修学生。王铚少而博学,善,强记闻,大观元年(1107),王铚访曾布于京口,布以三子曾纡之归之。大观中,王铚曾随父往江州,与释祖可结诗庐山下,有唱和;又在汝阴,著《侍女小名录》;此期间,与徐、洪炎、洪刍、洪、善权、张元干等有交往,并著《侍女小名录》。

政和三年,王铚在京师与兄高荷论黄庭坚诗中本事,并《国香诗》。政和四年初往宣城岳父处,途经当涂,访之仪,示所辑欧阳修别集及蔡氏所辑苏轼《南浮集》,其为序;该年三月,李之仪为欧阳修别集及苏轼《南浮集》作序;是年底,莘召铚回汝阴侍居。

宣和年间,王铚多在京,与汤举为太学同舍生;与江端本、张元干王伦等有交往;宣和四年,王铚著《四六话》;宣和末,铚出京。靖康中入王襄军幕,作《靖康讨虏檄文》。

建炎元年五月,王襄贬官,铚离幕。建炎元年九月,王铚与晁说之相遇于睢阳,晁有诗文赠之。建炎二年,铚自扬州到海陵访晁说之,晁复以诗纪之。建炎三年,铚入康允之军幕,不久辞幕,作《与浙西帅康允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为范宗尹家藏兰亭帖作跋。建炎四年庚戌(1130)春,往湖州千金村访元干。七月,权枢密院编修官,诏纂集祖宗兵制,其后书成,凡二百卷,赐名《枢庭备检》;十月,为楚州镇抚使赵立作传,高宗嘉叹久之。

绍兴元年辛亥(1131),王铚为嵊县县学作《嵊县修学碑》;绍兴二年壬子(1132),作《包山禅院记》;绍兴四年甲寅(1134),守太府寺丞,为言奏罢。绍兴五年乙卯(1135),王铚以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庐山太平观;绍兴六年(1136),朱敦儒(希真)、徐度(敦立)来访。铚主管庐山太平观事见汪藻《浮溪集》卷二十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曾纡去世时铚为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六月,王铚避居剡溪山中,绍兴八年,献《宰执宗室世表、公卿百官年表》,得常同之荐,诏奉祠中视史官之秩。绍兴七八年间,又改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并与向子諲有交往。绍兴九年(1139)正月,铚献《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史》,由右承郎迁右宣郎;二月,秦桧以永固为徽宗陵名,铚建言之。

绍兴十年庚申(1140)至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王铚居山阴;绍兴十二年作有《书谢文靖东山图》、《重刻两纪后序》等。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献《太玄经解义》,得赐金;又与毕良史游,为之作《跋古器图》、《题五老图》。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居山阴,新除右宣教郎南安抚司参议官;三月,献《祖宗八朝学通纪纶》,诏迁一官。铚约卒于该年。

王铚有子二人,长子王廉清字仲信,次子王明清字仲言,俱高才敏思,能世其学。

著述名录

编辑

王铚论诗,言“凡古今之,取意皆不出前人“遗意”与当时“人情物态”,而后者又优于前者。作诗不止须“善体物”、“能见境”,且应将前人遗意“扫除净尽”。

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藏书之家

编辑

王铚性聪敏,读书一目十行,记忆超群。《老学庵笔记》卷二载:“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它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后生有投贽者,且观且卷,俄顷即置之。以此人疑其轻薄,遂多谤毁,其实工拙皆能记也。”同书卷六又载:“王性之记问该洽,尤长于国朝故事,莫不能记。对客指画,诵说动数百千言,退而质之,无一语缪。予自少至老,惟见一人。”能使陆游如此倾倒,叹为“自少至老,惟见一人”,铚之才智自可想见。

王铚又喜聚书,博览好学。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七:“先祖早岁登科,游宦四方,留心典籍,经营收拾,所藏书逮数万卷,皆手自校雠,贮之于乡里。汝阴士大夫多从而借传。……先人南渡后,所至穷力抄录,亦有书几万卷。”

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十五《欧阳文忠公别集后序》:“汝阴王乐道与其子性之,皆博极群书,手未尝释卷。”

秦桧当政,辞官不仕。家富藏书数百箧,无所不备。次子王明清,亦为藏书之家,在其笔记《挥麈录·后录》中记道:先祖留心典籍,所藏书逮数万卷。皆手自校雠。储之于乡里,汝阴士大夫多以借传。建炎初(约1127年以后),所藏书为陈规(字元则)以避兵火为由,豪夺而去。卒后,秦桧子秦熺(一作秦熹)依仗父威,欲取所藏之书,且许以官职,其长子王廉清,字仲信,苦守旧藏,号泣拒之曰:“愿守此书以死,不愿官也”。郡官又以祸福利诱相胁,皆不听,秦熺亦不能夺而罢休。王铚著有《补侍儿小名录》、《默记》、《四六话》、《雪溪集》、《续清夜录》。

代表诗作

编辑

【春近】

山色银屏晓,溪梅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